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是海口市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於海口市三江鎮蘇尋三村委會所在地東南側。管理單位是海口市美蘭區民政局。
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由社會力量捐助50多萬元於1991年建成。紀念亭為鋼筋水泥結構,周圍由方形圍牆環抱,各種建築物均以琉璃瓦綴頂。正門高4.6米,寬4.8米,橫楣上刻著原中共海南省委書記許士傑同志題寫的亭名:“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兩邊門柱上刻著“革命烈士浩氣長存,老區人民功垂千秋”的對聯。進大門後,有高3.2米,長寬各5米的四角形英烈亭,英烈亭的左右側分別建有高3米、底座長寬各3.5米的小亭。亭後聳立著瓊崖革命先軀李愛春烈士的半身漢白玉雕像,像高3米,寬0.8米,基座正面鐫刻著“李愛春烈士生平”。雕像東西兩側為長7米、高3米的壁廊,分別刻著李愛春等157名烈士英名和“蘇尋三鄉革命史簡介”以及原蘇尋三鄉50個革命老村莊的名稱。紀念亭及附屬設施總占地面積為8畝。
基地簡介,烈士簡介,
基地簡介
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位於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東坡湖村附近,被列為海口市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蘇尋三鄉是海南革命先驅李愛春烈士的故鄉,是瓊文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也是瓊崖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抗戰模範鄉,瓊崖主要領導人馮白駒和巾幗英雄劉秋菊等就曾在這裡從事革命活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尋三鄉人民積極投入革命鬥爭,先後有占全鄉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參加革命工作。蘇尋三地區常駐瓊崖黨政機關和瓊崖縱隊,因此敵人對這裡的人民恨之入骨,把全鄉列為“共產區”,實行慘無人道的燒、殺、搶的“三光”政策,有五個村莊幾乎被殺絕,27個村莊幾乎被毀平,全鄉被殺害民眾800多人,捐軀的革命烈士157人。道美等26個自然村被評為革命模範村,230多戶被評為革命老宅主,50多戶評為革命保壘戶,吳多文等27位人士被評為抗日民主紳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贈給該鄉道美村“革命村莊”錦旗一面,作為蘇尋三地區人民的光榮紀念。
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由社會各界捐助,於1990年5月1日破土動工,1991年5月1日建成。原中共海南省委書記許士傑題寫的亭名: “蘇尋三鄉人民革命紀念亭”,兩邊門柱是原海南軍區副司令員張發華撰寫的對聯:“革命烈士浩氣長存,老區人民功垂千秋”。亭內陳列著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海南分團贈送的“革命模範村莊紀念、革命光榮”的彩旗。英烈亭後聳立瓊崖革命先驅李愛春烈士的花崗岩石像。
烈士簡介
李愛春(1901~1927) 原名李春榮,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演豐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隨國民革命軍返瓊,歷任中共瓊崖特別支部委員、中國國民黨瓊山縣黨部書記長、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委員。1927年瓊崖“四?二二”反革命事變時被捕,他寧死不屈,最後被殺害於海口市米鋪村。
蘇尋三鄉是李愛春烈士的故鄉,是瓊文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地區之一,也是瓊崖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抗日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尋三鄉人民積極投入革命鬥爭,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瓊崖革命的勝利前後犧牲的烈土有400多人,是有名的革命老區之一,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贈給蘇尋三鄉“革命模範村莊”錦旗一面。
蘇尋三鄉是李愛春烈士的故鄉,是瓊文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地區之一,也是瓊崖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抗日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尋三鄉人民積極投入革命鬥爭,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瓊崖革命的勝利前後犧牲的烈土有400多人,是有名的革命老區之一,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贈給蘇尋三鄉“革命模範村莊”錦旗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