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的後裔居住地,是一個在歷史長河裡流淌的村莊,只要你走進去,就會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樸所吸引、所折服,蘇家圍人秉承了祖先的文化,將其交匯於嶺南的天地中,至今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客家文化濃縮在這個小村莊裡,客家古老民居、鄉村性別男女、農耕農事長廊,遊人體會的是客家的純樸與自然。東江與久社河交匯於蘇家圍旁,營造了蘇家圍寧靜、悠然的意境,那裡的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裡鄉村,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怡然的鄉村風光,體驗迷人的客家風情,踏過客家農村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感觸東坡家族的文化遺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家圍客家鄉村
- 村民:蘇東坡的後裔
- 蘇天榮:廣東番禺縣教諭
- 特色:古老、深沉、淳樸
歷史
著名景點
如同黃山的迎客松一樣,迎親橋是遊客到蘇家圍的第一個景點,同時也表示蘇家圍人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朋友們的到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蘇家圍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們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幾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但從它的排水系統看,其實是非常講究的。在蘇家圍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從屋的暗渠里排走,絕不積水。據村裡的老人介紹,蘇家圍的排水系統是仿照蘇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也許有人會問,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他的後代曾移居江西,但為什麼又會發展到蘇家圍呢?在紫蘇園裡,你可以找到答案。
紫蘇,本草科一年生植物,可入藥,河源本地人常用它作香料配菜。蘇家圍的紫蘇不是當普通香菜種的,而有特殊的意義。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1312年從江西廬陵(即現在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並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么高大。蘇天榮醒後,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果看見一棵大榕樹,發現周圍的環境非常優美,於是他懷疑這裡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後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後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時,才圓了他的夢。而這片紫蘇園就寄託了蘇家圍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慕。
蘇家圍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於1481年,是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建,故又稱東山蘇公祠,一直是蘇家圍人舉行祭祀、議事的地方。
古代的官宅建築式樣和大小規模是有講究的,蘇東山曾任廣西桂林府推官,這座永思堂就是根據他的官職按朱元璋頒布的官宅府第式建築風格而建。堂屋主體為三幢,它沒有我們常見的正對廳堂的大門,而是在兩邊開有側門。據說,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點,因為客家人認為正對廳堂開門不吉利,古人在建築上對陰陽風水的講究從此可見一斑。
蘇家圍現存五棵大榕樹,均有一千多年的樹齡,其中最出名的當數五顯榕和鴛鴦榕。五顯榕是當年蘇天榮上岸,看見的第一棵榕樹。當年樹下還有座五顯祠紀念蘇天榮夢中的五位老人,“文革”時,五顯祠被毀,現在這裡被建成了山歌台。客家妹子經常對著悠悠的東江水,在這裡高唱悠揚的山歌,遊客至此,可以學著與客家妹子對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傳情的美妙和浪漫。
鴛鴦榕則像蘇家圍的保護神一樣立在江邊,它的名字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清朝時,龍川縣一位才女逃婚至此,無處藏身。最終與自己的意中人喜結良緣。後來,才女的丈夫做了官,兩人專程運來一塊“樹恩難忘”的碑立於樹前,這棵樹也被人千古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