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培園
- 職業: 國小高級教師,福建省特級教師
- 畢業院校:福安師範學校
- 主要成就:全國首屆骨幹校長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
人物生平
蘇培園同志1981年畢業於福安師範學校,同年參加工作,2000年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專科畢業,2001年函授於西南師範大學本科專業。
曾作為寧德市首屆國小教壇新秀、寧德市優秀教師於1988年被選聘調入福安市實驗國小。1996年主持學校工作伊始,全身心致力於學校改革,踐行民主管理的創新者、教師成就事業的引路人、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者,實小老師們同舟共濟,使實驗國小成為福安市基礎教育的“視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當地乃至福建省皆享有盛譽。
成就及榮譽
他是一位有思想、有個性,力求上進的校長。他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際領導工作能力,勇於開拓,敢於創新,求真務實,把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學校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近年,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寫字先進實驗學校(2001年被評定為全國17所書法藝術學校之一)、福建省少先隊工作金獎學校、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單位、寧德市文明學校、福安市素質教育合格學校、福安市文化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福安市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優良單位,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躍上新台階。學校藝術教育成果多次在國家和省、市電視台、報刊亮相。《中國改革報》以《獨創“四新三能”勇當教育教育先鋒》為題專版報導了前進中的福安市實驗國小。
他是一位管理能手。“千變萬化抓規律、千頭萬緒抓決策”是他的管理經驗。針對校園小、規模大的客觀現實,他鮮明地樹立起“硬體不足,軟體彌補”的思想,強化內部管理機制,充分調動教工積極性,學校呈現出群策群力、充滿活力的良好局面。為解決實小校園窄小,硬體不足的困境,他大膽嘗試,引領創辦了閩東首所股份制學校—福安市德藝學校,使之成為福安市教育體制改革的典範。其管理經驗《把好龍頭,振翅疾飛》的學校內部管理經驗文章曾代表寧德市(地)參加省級交流,十多篇文章在各級報刊發表。
他一向追求以創新求發展,努力創出辦學特色來,學校藝術教育成績斐然: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中國文化報》、《中國婦女報》等媒體相繼進行了專題報導;少兒舞蹈《竹響空山》、《竹卜驚雀》先後兩次代表福建省唯一節目進中南海演出;學生聲樂蟬聯市六屆冠軍,大合唱參加省、地校園藝術節均獲一等獎;學生鋼琴、電子琴等器樂參加省、市比賽獲獎40多項;學生書畫作品參加市級以上各項比賽均獲大獎,福建美術出版社正式發行《福安市實驗國小學生書畫作品》兩冊,他撰寫的《加強藝術教育 促進素質發展》一文發表於該書。2001年學生聲樂、美術作品參加全國政府最高獎“蒲公英獎”大賽獲兩項金獎,開創了福建省先河。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他不但追求創新,而且敢於吃螃蟹。率先成立了福建電視台、《獨生子女》報、小學生周報三家小記者站,學校也開辦了《雛鷹報》、雛鷹電視台,至今有百餘篇小記者的報導在各級電視台、報刊雜誌報導發表。他還組織師生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創設書香校園教育平台,2005年,林萬山同學獲得全國演講比賽一等獎成為福建省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生。
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也是科研者。他一向倡導管理、教學、科研一起抓,儘管事務多,但都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學管理上。他一向身體力行,兼任寫字、思品等學科教學,深入第一線與教師共同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法,共同探討提高課堂質量的策略;他一貫主張以科研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始終把學校教研教改工作擺在首位,先後倡導組織並參與“寫字教育”、“藝術教育”等課題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他撰寫的十多篇教研論文分別在省、地交流或發表。近三年,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學校先後承擔了全國省、地、市大型教研活動十多次,有近30多名教師獲得地級以上課堂教學評優佳獎,50多篇教學經驗文章在各級刊物發表或交流。2005年科學視頻案例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比賽榮獲一等獎,成為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並代表省晉京領獎, 2003年,學校被評定為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主研學校,與西南師範大學聯手探索科研,走科研強校之路。
他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培植了一個優質的教師集體。他指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文化修養,努力培養年青中層領導幹部,大膽啟用年青同志,先後培養了四屆省、地、市優秀青年教師10餘人。近年已推出五名中層幹部到城區學校擔任副校長、校長,形成“移植實小管理經驗,辦好城區大教育”思路,並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在競爭基礎上的合作”的新機制,有效促進了福安基礎教育的發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相繼也獲得了福安市崗位先進個人、福安市宣教口優秀黨員、寧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福建省“星星火炬”獎章獲得者、全國骨幹校長等殊榮。《閩東日報》題為《用愛心耕耘未來》以人物寫真形式專題報導該同志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