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宗祠信息,村落簡介,
宗祠信息
蘇垵村位於晉江市磁灶鎮,村子坐落於依山傍水之梅溪西岸,美麗富饒。村中為陳姓聚居區,有一座陳氏宗祠正中而立,族望所歸。 陳氏肇族於蘇垵,約在宋朝末年。其時有泉州平海節度使陳洪進裔宗陳三郎,由泉東湖遷入蘇垵,創立家業,墾拓園址,繁衍成眾,曆元、明、清,至今傳下三十三世,村中現有人丁達三千餘眾,蔚然大族。
村落簡介
除了本村外,不家部分裔孫向外拓殖。十二世素翁育有五子,各分居梅溪、克灶、銀坑、碧湖、溝邊。繁衍克灶的子孫,後再移居泉州南門兜一帶,曾建有克灶街。另一支遷往平潭,衍為一脈。而分居銀坑子孫,後傳入金門島,繁衍生息為一體,其世胃較廣。分居碧湖一支,數代後為避兵災,遷居於永春湖洋一帶。
十七世傳於福清,在彼蕃息,自衍一派;十九世徙居紫帽山下落沙,後代輾轉至台灣,披荊斬棘,繁衍成眾。清初又有一支傳入台灣彰化縣山後腳下,肇族墾殖,蕃息一方。此外裔孫還有外遷往它省如廣東、香港、澳門等地,以及東南亞一帶。 蘇垵陳氏地靈人傑,歷代子孫人材輩出,不勝枚舉。明崇禎進士、十四世陳勉奄,曾任廣東韶州曲江司訓,後任濂州合蒲縣儒學;陳道炳、明兵部車駕司提督、驍騎將軍;清順治辛卯科進士陳采,欽點翰林院編修;乾隆王戌科進士陳善,官授福建邵武府正堂,等等。這些陳氏裔孫取得的殊榮。可為在鄉子弟樹立良好典範,激勵後代努力不輟,爭上進取。
宗祠建於明初,為十三世陳勤玉首倡修建,歷代重修情況難考,民國二年(1913)旅菲華僑陳培鋪曾予以重修,幾經滄桑,至1995年宗祠乃整體翻建,其規制不變,而建築材料則予以更新,整葺後面貌大為改善,嚴整軒敞。 宗祠建築為木石結構,前後二進,坡頂燕尾脊,面闊五間,石牆雕鏤繁富,工藝考究。屋頂木架精工鋪設,間以雕繪,典雅莊重。正廳設龕,供祀祖宗牌位,堂上高懸有“進士”、“驍騎將軍”等木匾多方,整體建築具有濃郁的閩南地方特色。
世居祖地的在鄉裔孫,依然在故梓辛勤勞作,並取得很大的進步,水電、道路、文化教育事業等都有較大的發展。僑居海外的鄉親也不忘故園鄉梓情,熱心資助家鄉的經濟、文化事業,旅居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僑親,貢獻尢著。其中陳文質先生、陳寶卿女士鼓勵並帶領旅居地僑親回鄉,捐建學校、幼稚園,以及修建交通道路等(也包括村民集資)。昂然挺立於村中的新式教學樓——蘇垵國小,就是僑資和本村村民集資興建創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