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傳說,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仙傳說”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曾經流布湘南、粵北、桂北部分縣(即從漢初至唐代的桂陽郡)和山東、河南部分縣區(即宋代齊州章丘、河南濮陽、信陽),在郴州市範圍內仍有流傳。
蘇仙,姓蘇,名耽,字子安,西漢惠帝文帝年間桂陽郡人。據原立於蘇仙嶺蘇仙觀中的碑刻記載(已毀),蘇耽生於漢惠帝五年(前190),“升仙”於漢文帝三年(前177)。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潘氏相依為命,母子經常以草藥為鄰里鄉親治病,名聞一郡。桂陽郡人民感激蘇耽母子救苦救難,造福鄉梓,創作了“蘇仙傳說”的第一文本《桂陽列仙傳》。漢代學者劉向在《列仙傳》中採用了這個傳說。晉代道教理論家、醫學家葛洪在《神仙傳》中又編寫了此傳說,使蘇仙名氣更響亮。
2006年,蘇仙傳說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政府為該項目的保護主體。2014年11月11日,尹吉甫傳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Ⅰ-14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仙傳說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型:民間文學
- 遺產編號:Ⅰ-140
- 申報地區: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
歷史淵源,傳說內容,傳承意義,主要價值,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蘇仙,姓蘇,名耽,字子安,西漢惠帝文帝年間桂陽郡人。據原立於蘇仙嶺蘇仙觀中的碑刻記載(已毀),蘇耽生於漢惠帝五年(前190),“升仙”於漢文帝三年(前177)。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潘氏相依為命,母子經常以草藥為鄰里鄉親治病,名聞一郡。一年發生大瘟疫時,他與母親攜手,用房前橘樹葉、根和井泉之水配馬嶺山桃石(化石)及其他草藥,日夜熬制湯劑,救治了許多人,後隨道士出遊天下未歸,其母無疾而終。桂陽郡人民感激蘇耽母子救苦救難,造福鄉梓,創作了“蘇仙傳說”的第一文本《桂陽列仙傳》。漢代學者劉向在《列仙傳》中採用了這個傳說。晉代道教理論家、醫學家葛洪在《神仙傳》中又編寫了此傳說,使蘇仙名氣更響亮。至唐代開元十九年(731),郴州百姓在秀麗峻拔的馬嶺山興建蘇仙觀,在橘井旁興建橘井觀、蘇母祠,在山下山上建成龐大的道教建築群,祭祀紀念蘇耽蘇母,蘇仙傳說至此繼續流傳。
故事傳至唐宋,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詔令“發揮聲華,嚴飾祠宇。”蘇耽出生、採藥的馬嶺山被道教列為72福地的“天下第十八福地”,山被百姓改稱蘇仙嶺,井被稱作“橘井”。杜甫、元結、秦觀、徐霞客、蒲松齡等撰寫相關詩文。宋代先後有四位皇帝赦封蘇耽為“真人”、“真君”,宋真宗詩作有“橘井甘泉透膽香”句,國中遂形成“橘井泉香” 的醫林典故。 兩宋時期,是蘇仙傳說更為興盛的時代。
傳說內容
蘇仙的傳說主要有如下內容:
第一部分為蘇仙本人的傳說。
基本內容是:西漢惠帝年間,郴州東門外一位潘姓姑娘在河邊洗衣時神奇懷孕,並在牛脾山桃花洞內生下蘇耽,即後來的蘇仙。蘇耽出生後鶴覆鹿乳,長大後孝敬母親,得異人授仙術,通醫道,識百藥,聰穎勤奮,為民治病,造福鄉里。13歲時跨鶴升仙。晉人葛洪的《神仙傳》、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都曾記載蘇仙的傳說。韓愈、劉禹錫、秦觀、蘇軾、米芾等文人都與蘇仙有不解之緣。
第二部分傳說,是歷代與蘇仙相關的“靈異故事”: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