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草大斑病是一種寄主於玉米、高梁、蘇丹草、阿刺伯高梁等植物的病症,病原菌寄主專化性強。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ultan grass spot disease
- 常見發病部位:葉片
- 常見病因:被大斑長蠕孢感染
- 常見症狀:葉部長有斑
- 傳染性:植物間
- 傳播途徑:大斑長蠕孢通過風、雨擴散
症狀,病原特徵,寄主範圍,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部病斑長梭形,大小為20-60毫米×4-10毫米,邊緣水漬狀,中央枯黃色至褐色,後期邊緣紫色,葉斑正反面均可見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全葉枯死。葉鞘及苞片上也能發生病斑。
病原特徵
為半知菌亞門大斑離蠕孢(Bipolaris turcicum(Pass.)Shoemaker), 異名:大斑長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自然界中不產生有性世代。分生孢子梗由氣孔中伸出 ,2-6根叢生,欖褐色,有2-6個隔膜,大小為12.5-188.7微米×7.5-10.0微米,基部膨大,孢痕明顯,生於頂點或膝狀折屈處。分生孢子梭形,欖褐色,直或微彎,基細胞有明顯臍點,突出,有2-8個隔膜,多為4-7個,大小為 45-140.6微米×15-25微米,孢子由兩端細胞萌發產生芽管。
寄主範圍
寄主有玉米、高梁、蘇丹草、阿刺伯高梁,但病原菌寄主專化性強。
發生規律
此菌以休眠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株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春季田間侵染來源。
孢子借風雨傳播,由表皮或氣孔侵入。菌絲生長適溫27-30℃,溫度範圍為5-35℃。孢子形成溫度為11-30℃,最適溫度 23-27℃。田間流行適溫約為25℃。孢子侵入後,10-14天便可在病斑上產生孢子。
孢子萌發需要多雨有霧天氣,相對濕度至少在60%-70%以上,且葉面要有液態水膜。新葉比老葉抗病力強,苗期或幼株比抽穗後成株發病輕。
分布與危害 發生在玉米和高粱屬植物上。為害嚴重,國內外分布廣泛。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收割後徹底清除田間殘體。
3、科學配方施肥,保證氮素充足。
4、適時早播,儘量避開高溫多雨時期。
5、必要時可使用麥穗寧、棉萎靈、退菌特、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鋅、福美雙等殺菌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