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蘆薈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具有瀉下,清肝,殺蟲之功效。主治口舌上瘡久不愈。

基本介紹

  • 名稱:蘆薈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 功用:瀉下,清肝,殺蟲
  • 主治:口舌上瘡久不愈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組成

蘆薈二分,土鹽綠三分,胡粉三分,珍珠末半兩,蝸牛殼(炒令黃色)半兩,波斯鹽綠半兩,青黛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麝香(細研)一錢。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散,都研令勻,先用甘草湯漱口洗瘡,以帛拭乾,然後摻藥於上。或以蜜為丸,如雞頭子大,含之,亦得,有涎吐之。
2、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用熱水將患處洗淨,敷藥粉於患處,連塗數次。

功用

瀉下,清肝,殺蟲。

主治

口舌上瘡久不愈。

方義

本方見於《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五。方由蘆薈一錢,黃柏末五錢,砒石(用紅棗五枚,去核,每棗加砒一分,火燒存性)五分組成。共為細末,先用米泔水漱口,每用少許,敷患處。功能解毒祛腐。主治走馬牙疳,牙齦赤爛腫痛,黑腐臭穢,堅硬青紫,漸腐穿腮,蝕唇,齒搖不固。本方所治證屬胃中積火,毒熱上發所致,故宜解毒祛腐。方中蘆薈、黃柏苦寒解毒瀉火;砒石去腐;大棗緩和毒性。合而用之,共奏解毒瀉火,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之效。

附註

頭風頭痛為神經性頭痛,本方用蘆薈清熱、殊砂安神、防風祛風、天麻鎮痙、龍腦強心、白芷止疼、白朮除濕、白附子緩解痙攣,全方用藥比較全面,通過臨床研究和劑型改進,可以作為常規成藥生產。

文獻摘要

《實用醫藥顧問》:“蘆薈散治驚風,痰盛發搐。全蠍(焙)五個,巴豆霜二分,輕粉半錢,蘆薈、南星炮、硃砂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二分,鬱金一錢,皂角(水煮焙乾)一錢。共為末,每服二分,銀花薄荷湯調下。”
《近代中醫珍本集》:“蘆薈散治牙疳腐爛穿腮。蘆薈二錢,黃柏五錢,人言(用棗四枚,去核,每棗納人言一分,火燒存性)四分,共研細末,先用米泔水漱淨疳毒,再敷此散於堅硬及腐處。”
《醫方類聚》:“治濕癬搔之有黃汁者,宜傅蘆薈散方:蘆薈半兩衛生易簡方一兩,甘草半兩易簡方炙。右件藥,搗羅為末,先用漿水洗癬上訖,用帛裹易簡方作拭。乾,便以藥傅之,日三五上差。”
《無閒齋醫案醫話集》:“蘆薈散輔佐治療黃水瘡,蘆薈散為自擬方。本方由蘆薈、青黛、青蒿、黃苓、黃連、黃柏、甘草、煅石膏各等份,豬膽汁、醋各適量組成,適用於因濕熱侵入肌膚所致的黃水瘡。制用法:上藥除豬膽汁與醋外,余藥共研細末收存,用時根據瘡面大小取適量的醋和豬膽汁調適量的藥末擦患處。該方集清熱、燥濕、解毒、收斂等藥物於一料,具有價格低、效果好、簡便易行等優點。我用本方輔佐治療了50例黃水瘡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均痊癒。病案舉例:例1鄭某,女,26歲,1975年5月20日診治。患者會陰部位初起時出現如粟米大小的皰疹,瘙癢難忍,抓破後滲出黃水。舌質紅,苔黃膩,脈搏濡數。開始時我用龍膽瀉肝湯加苦參、蛇床子水煎內服,5劑後療效不明顯,遂佐入蘆薈散外治,3劑而愈。例2唐某,女,5歲,1976年3月1日診治。患者整個頭部初起時出現如粟米大小的水皰,瘙癢難忍,抓破後黃水淋漓。前醫治療三個多月不見效,我用升麻、蒼朮、黃連、甘草各5g,銀花12g,赤小豆12g,蒲公英30g,水煎服,每日1劑;再用蘆薈散輔佐外治,五天后痊癒。”

注意事項

孕婦忌用。忌辣椒、蒜等刺激物。保持瘡面清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