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南瓜節

蘆洲南瓜節,俗稱金瓜節,因當地人稱南瓜作金瓜。是蘆洲鎮東勝村的村民為了紀念趙侯爺而舉辦的地方性節日,節日是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三,村民們自發參與節日,並開展電影、拔河以及知識問答等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洲南瓜節
  • 別稱:金瓜節
  • 節日時間:農曆二月十三日
  • 節日類型:地方節日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電影、拔河、知識問答
  • 節日意義:紀念趙侯爺
  • 設定地點:蘆洲鎮東勝村
  • 設立機構:蘆洲鎮東勝村
  • 設定時間:400年前
蘆洲南瓜節,俗稱金瓜節,因當地人稱南瓜作金瓜。蘆洲鎮東勝村(原蔡屋圍)的蔡氏宗祠後面,有一座廟宇,擺著一尊本土神的雕像,村民叫他趙侯爺。
相傳,400多年前,東勝人從梅縣遷來蘆洲鎮,帶來了客家文化,東勝村里遷來趙、侯、蔡3戶人家。那時三姓人之間常因農田灌溉、東西丟失、小孩打架等事引發矛盾。後來有一年,趙、侯兩家菜地交接處長出一根南瓜藤,結了一個50公斤重的大南瓜。兩家人見了都想占為己有,一直鬧到縣衙門,縣官斷為各分一半。不料當南瓜剖開時,人們發現裡面躺著一個男嬰。男孩由趙家養大,取名趙侯爺。小傢伙聰明伶俐,經常到另外兩家串門,宣傳“以和為貴”的道理。男孩升天后,東勝村村民才發現他是神仙下凡,是專門來調解矛盾的。於是三家幡然悔悟,盡棄前嫌,和睦相處。東勝村的村民們為了紀念他,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即趙侯爺升天日),都自發隆重地舉辦“南瓜節”,用這個節日來紀念趙侯爺,村民也將“南瓜節”視為比春節還要大、還要隆重的節日。
請來木偶戲班演上三天三夜,全村人集中在趙侯爺廟門前,南瓜節正式開始了,抬著趙侯爺神像,遊行隊伍浩浩蕩蕩走遍東勝村的每個自然村,場面十分壯觀。
改革開放後,東勝村人給“南瓜節”注入了文明健康的內容,如逢南瓜節會連續放三個晚上電影、拔河等,並於“南瓜節”當天,舉行知識問答,通過一問一答使村民知曉天下事,關心政治,激發了青少年認真學習、積極向上的熱情。引導村民團結、熱愛家鄉,積極捐款家鄉建設。東勝村人為“南瓜節”成立理事機構,使捐來的善款主要用於獎勵考上大學的學子和村公益事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工作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