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村(雲南省盈江縣支那鄉蘆山村)

該行政村隸屬盈江縣支那鄉,地處山區,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09公里。現有農戶319戶,有鄉村人口1466人,其中農業人口1466人,勞動力6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4人。

全村國土面積1.03 平方公里,海拔 1,350.00米,年平均氣溫 15.00 ℃,年降水量 1,300.00毫米,適合種植草果、核桃、枸皮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草果、核桃、枸皮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山村
  • 所屬地區:盈江縣支那鄉
  • 面積:1.03 平方公里
  • 人口:1466人
村情概況,人文地理,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盈江縣支那鄉,地處山區,距支那 鄉政府所在地15.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09公里。東鄰支那村,南鄰崩董村,西鄰緬甸,北鄰支東村。轄新城杏丁、厥葉壩、花綠塘、香柏、拉馬靠上寨、拉馬靠下寨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9戶,有鄉村人口1466人,其中農業人口1466人,勞動力63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4人。
全村國土面積1.03 平方公里,海拔 1,350.00米,年平均氣溫 15.00 ℃,年降水量 1,300.00毫米,適合種植草果、核桃、枸皮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552.00 畝,人均耕地 1.2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草果、核桃、枸皮為主。

人文地理

蘆山地處支那鄉的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這裡的大娘山、二娘山、大雪山、草壩田等地蘊藏著豐富的名貴藥材和珍稀動植物及礦產資源。
名貴藥材主要分布在大娘山、二娘山、大雪山、草壩田等地,有珍稀而名貴的雪蓮、野杜仲、金銀花、黃精、茯苓、草烏(劇毒)天麻、野當歸、蟲樓、芫胡等;參類里的苦洋參、高麗參、黨參、紅參、珠子參等;三七類的火麻七、竹節七、土山七等。
紅豆杉、鐵杉、木蓮、楓木等珍稀植物生長在大娘山、二娘山、大雪山等地區。
這裡還生活著黑熊、飛玀、麂子、岩羊、豹、高山禿鷲、長尾猴、長臂猿、斑野雞等珍稀動物。
大娘山、大雪山、二娘山、瘌痢山的廣闊的地域內蘊藏著大量的鎢、錳、錫、鉛錫、矽、銀等礦物質。
這裡風景優美、涓涓流水、爛漫山花、百鳥爭鳴,給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仙水洞流出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解渴;大娘山、二娘山、大雪山冬季的雪景和密不透風的原始樹木;草壩田遼闊無邊的高山油竹和彎彎曲曲的宗宗溪流;大自然的傑作——仙人洞卻是都市人們遠離城市喧囂,體驗、融入大自然的好去處。
蘆山村屬於直過區,一直以來,這裡的人們靠山吃山、養山護山、與自大然和諧共處。這裡的各民族團結共處、相互促進,漢族的端莊、景頗的豪放、僳僳的樸實成為這裡各族人民和平共處的一大特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52.00 畝(其中:435.00 畝,地 1,117.00 畝),人均耕地 1.23 畝,主要種植 水稻、草果、核桃、枸皮 等作物;擁有林地61352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9 畝,主要種植杉木、核桃、枸皮 等經濟林果;荒山面積 16680畝。有 鎢、錫、錳、矽 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 270戶通自來水,其中有8 戶還沒有通水,占農戶總數的2.8%。有270 戶通電,還有 8戶農戶還沒有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2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2.8%、91.1 %和77.7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85 戶,分別占總數的 54.67 %和 30.57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 輛,機車 149 輛。
到2009年底,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6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6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 278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7萬元,占總收入的 55.6%;畜牧業收入 115萬元,占總收入的 34.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98頭,肉牛 129 頭);林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 6.5%;第二、三產業收入 4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508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

人口衛生

到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319戶,共鄉村人口1466人,其中男性748人,女性718人。其中農業人口1466人,勞動力635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是漢族、景頗、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11人,僳僳族755人,景頗族300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6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8%;享受低保 3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42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84 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 %。

文化教育

到2009年底,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1,07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 140 人,距離鄉中學1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0 人,其中小學生117 人,中學生23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交通、水利設施、學生就學。。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強化村社道路硬體建設、水利設施建設、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大力發展以核桃、草果等支柱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新農村。。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3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