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山峁遺址
- 地理位置:延安市寶塔區碾莊鄉蘆山峁村
- 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
- 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遺址概況,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建築遺蹟,遺址布局,遺址保護,
遺址概況
蘆山峁遺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碾莊鄉蘆山峁村。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65~1967年,這裡曾先後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別致,較為珍貴。1988年經勘察,該遺址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發現有1~2米厚的文化層,有灰層、灰坑、居住面、墓葬等。採集的標本十分豐富,主要為夾砂灰陶和夾砂紅陶。紋飾為籃紋、附加條帶紋和交錯繩紋,可辨別器型有罐、瓮等,同時還發現了石鐮等器物。
考古發掘
出土文物
經過持續兩年的考古發掘,在蘆山峁遺址發現房址12座、灶址2座、夯土城牆2段、灰坑23座、瓮棺墓1座、灰溝3條,並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專家表示,延安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築城距今約2200年,而此次考古發現的蘆山峁遺址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從遺址出土的雙耳罐、單把鬲、折腹斝、圜底瓮等陶器的形制特徵判斷,蘆山峁遺址中晚期的文化面貌與關中地區客省莊文化、隴東地區的齊家文化均有相似之處,年代相近,同屬龍山時代,距今約4500~4000年。1992年,該遺址被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80年代,蘆山峁共徵集到出土玉器28件,近年考古發掘中又出土玉器16件,當前發現總數為44件,器類包括璧、琮、璇璣、璜、鏟、瑗、環、斧、錛、笄、鐲、刀、虎以及飾件等。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所長張華告訴記者,除玉器殘片外,還在房址的牆體內和城牆牆體內發掘出土了完整的玉器,這些玉器應該是建築建造的過程中用來奠基祭祀的。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器體量不大,但造型精美,製作精細,做工考究,代表了龍山文化晚期的玉器製作水平。
建築遺蹟
營盤梁是蘆山峁遺址的核心區域,坐北向南,前後開門,城中靠後的位置有三座大型建築,以中間的房址為中心,南北中線與南城門外的排水道連成一線為中軸線,呈左右對稱結構。三座大型房址都屬於超大型建築,排列有序,顯然不是一般居民的住屋,房址附近發現的筒瓦、板瓦等建築材料,當前也僅見於山西省陶寺遺址宮殿區等高等級的區域,加之牆內外發現的各類動物奠基遺蹟,說明這些大型建築有原始殿堂的性質,具備中國最早宮城的雛形。在歷史上,延安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築城時間為秦漢時期,距今約2200年左右,而考古發現的蘆山峁遺址最早年代為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改寫了延安的建城歷史。
遺址布局
大營盤梁人工台地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100米,是由坡狀的自然山樑墊土夯築而成的大台基,邊緣地帶墊土厚度約5—10米,中心區域由於原始的自然地勢漸高,因而墊土稍薄。
台基頂部3座院落,1號院落位於北側,2、3號院落位於1號院落前端左右兩側。3座院落均有夯土圍牆,牆體殘高10—60厘米,牆體頂部寬105—200厘米。
目前,1號院落的布局基本清晰,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院落坐北朝南,東、西兩側院牆內側規整地分布著廂房,門向均朝向院落中心。
院落中部並排偏北分布著3座主建築,坐北朝南,單個建築面積均約200平方米,各建築之間有3米寬的過道。主建築將院落分隔為前院和後院,前院中心有一條南北向的大道,連線南門巷道和主殿,是該院落的中心大道。中心大道的東、西兩側對稱分布著低洼地(池塘或澇池),用於前院集水蓄水,或兼有排水功能。
1號院落南圍牆外的巷道對稱分布著兩座獨立的小型院落(正在發掘中),編號為大營盤梁2號和3號院落,每座小型院落的面積大約為700平方米,應該是負責警備安全的門塾區。每個小院落內分布著多座夯土房址,房屋的建築面積約60—90平方米,門向或南或西,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安全值守方向。
大營盤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廣場,有來自院落圍牆外側的“環城路”通向山體南端的埡口,是營盤梁宮殿院落通向遺址核心區外部馬家坬等地帶的主通道。環城路以外3—5米即為夯土台基的邊緣。該台基呈多級梯田狀。大營盤梁台基北緣斷崖之外,是一片平坦的山頂平台,考古學家表示,這裡很可能是宮殿區外圍的北廣場及其相關禮制性設施,勘探資料顯示,這裡似乎存在著貴族墓地的遺蹟,亟待進一步發掘驗證。
遺址保護
延安市文物主管部門十分重視蘆山峁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計畫將蘆山峁遺址申報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力爭申報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