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再生稻

蘄春再生稻

蘄春再生稻,湖北省黃岡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春再生稻
  • 產地名稱:湖北省黃岡市
  • 品質特點:外在感官品質:米粒細長、光澤潤滑、晶瑩透亮;做成的米飯口感好,蓬鬆綿軟,不粘結,入口綿甜,清香可口,食後餘味無窮,冷飯不回生
  • 登記年份:2020年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和,地域範圍,品質特性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蘄春再生稻屬晚秈稻。所加工的再生稻稻米品相優,米粒細長、光澤潤滑、晶瑩透亮;做成的米飯口感好,蓬鬆綿軟,不粘結,入口綿甜,清香可口,食後餘味無窮,冷飯不回生。

自然生態環境和

2.1 地形地貌情況 蘄春縣地處大別山南麓余脈,長江中游北岸。境內地勢起伏大,海拔最高處1244.1米;地貌結構複雜,山地、丘陵、平原兼具,且呈現多層次立體分布。屬於中山區和低山區類型。蘄春再生稻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地帶(崗巒起伏,綠樹成蔭,風景旖旎)和西南部的濱湖平畈(湖泊棋布,港汊縱橫,魚稻飄香)。 2.2 土壤情況 蘄春再生稻產區稻田多為瀦育型水稻土,土壤剖面構型多呈APG型,質地中壤,PH值5.5-6.5。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平均含22.8g/kg,理化性狀好,耕作性良好,土層深厚,能夠貯存更多的養分和水分,極有利於蘄春再生稻的生長,使得稻米產量高,品質好。 2.3 水文水利情況 蘄春縣水源豐富,境內江河環繞,湖多河密,分布有長江、內湖、湖泊、水庫、塘堰、港渠等多種水域類型。境內水系發達,主要有長江幹流、蘄河水系、赤東湖水系,支流多呈對稱分布。全縣5 km以上河流共有75條。其中,蘄河(又名蘄水),自東北向西南流貫全縣,流域面積1983km,占全縣總面積75.5%。全縣主要湖泊10個,總面積3046.82萬㎡,其中,赤龍湖(又名赤東湖、紅頭湖),圍墾後現有面積26.8km,蓄水量0.94億m,是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境內共有水庫159座,其中,大同水庫(又名仙人湖),屬於長江中游的大(2)型水庫。蘄春再生稻生產區域稻田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蘄河、大同水庫和赤龍湖等境內的水庫、湖泊和河流。區域內水利設施齊全完善,溝渠配套,排灌方便,有效灌溉面積達100 %,為蘄春再生稻的生產提供了充足水源條件。 2.4 氣候情況 蘄春縣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兼南北過渡的氣候特點,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氣溫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歷年平均無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mm,日照時數2025.8h,平均氣溫16.8℃,全年≥10℃積溫達5328.3℃,晝夜溫差達15℃以上。溫、水、光等氣候條件完全可以滿足再生稻的正常生長發育。由於再生稻生長季節氣溫適宜,且晝夜溫差大,灌漿期與正季稻相比明顯延長,避免了高溫逼熟問題,養分積累比較充分,因此,蘄春再生稻營養更豐富,品質更好。 2.5 環境情況 蘄春再生稻種植區域無大型工礦企業,無工業三廢污染。空氣清新,微粒懸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符合GB 3095的二級標準;產地環境質量符合NY/T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灌溉用水主要取於蘄河、大同水庫和赤龍湖等境內的水庫、湖泊和河流,水質優良,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要求。

地域範圍

蘄春再生稻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蘄春縣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漕河鎮、赤東鎮、蘄州鎮、管窯鎮、橫車鎮、彭思鎮、株林鎮、劉河鎮、獅子鎮、青石鎮、向橋鄉、張榜鎮、檀林鎮、大同鎮、八里湖辦事處,以及赤龍湖濕地公園,共15個鄉鎮辦和1個濕地公園;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2′-115°56′,北緯29°59′-30°40′之間;保護面積為30萬畝,年產量9萬噸。

品質特性特徵

4.1 外在感官特徵 蘄春再生稻屬晚秈稻。所加工的再生稻稻米品相優,米粒細長、光澤潤滑、晶瑩透亮;做成的米飯口感好,蓬鬆綿軟,不粘結,入口綿甜,清香可口,食後餘味無窮,冷飯不回生。 4.2 內在品質指標 蘄春再生稻直鏈澱粉含量13-18%,膠稠度≥60mm。 4.3 安全要求 蘄春再生稻應達到綠色食品(稻米)質量要求,符合NY/T 419《綠色食品 稻米》的規定。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選擇蘄春境內沿湖、沿河地區,具備土壤肥力高、有機質豐富、適耕性好、排灌方便、生態環境優良等條件的區域,種植蘄春再生稻。 3.2 品種選擇 選用米質優、抗性好、產量高、再生力強,部、省級審定並通過多年試驗示範,適合蘄春種植的水稻品種蓄留再生稻。種子從正規大公司採購,每3-5年更新一次,純度不低於96%,發芽率不低於80%,淨度不低於98%,含水量不高於13.5%。蘄春再生稻目前主導品種為兩優6326和豐兩優香1號。 3.3 生產過程管理 3.3.1 秧田管理 實行保溫育秧,儘量早播。播種時間要求在3月20日-25日,機插秧模式盡可提早到3月20日左右播種。人工栽插方式,每667m大田用種量1.5kg,每667m秧田用種量10-15kg;機械插秧方式,每667m大田用種量2.0kg,每秧盤播乾種80-100g(每667m大田栽插20-25盤秧)。按照育秧技術要求進行肥水管理。 3.3.2 栽插質量要求 4月25日前後栽插,秧齡控制在30d左右。機械插秧方式還應注意要在整田後“沉”2-3天再機插。每667m栽插1.6-1.7萬蔸(株行距4*9寸或5*7寸),每蔸插4-5苗插足基本苗。施足底肥,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大量元素肥料與中微量元素配合的施用原則。 3.3.3 頭季大田管理 3.3.3.1 追肥除草。水稻移栽返青時施分櫱肥,每667 m撒施尿素7.5Kg;在秧苗栽插後15-20d,看苗補施適量尿素,促秧苗平衡生長;在頭季曬田結束回水時施穗肥,每667 m撒施尿素5Kg+氯化鉀7.5Kg。並及時防除田間雜草。 3.3.3.2 淺水插秧和返青;“淺灌—落乾—露田2-3天”循環濕潤灌溉;總苗數達預計穗數的80%(即蔸平11苗數左右)適時曬田控苗,曬至泥不陷腳即可;淺水孕穗,孕穗時切忌乾旱;抽穗後乾濕交替灌溉促灌漿,以氣養根,以根保葉;收穫前5~7天排水落乾斷水。 3.3.3.3 病蟲防治。重點防好“三蟲兩病”,5月上中旬防治一代二化螟,6月底防治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苗期、分櫱盛期和破口期注意防治稻瘟病,曬田回水後防治紋枯病。同時,還要注意防好南方黑條矮縮病。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3.3.3.4 頭季稻收割。及時收割頭季,適當高留稻樁。頭季在95%左右穀粒成熟時收割。稻樁高度應以保留至倒二節位上方5-8cm為宜,一般留樁高度在40cm左右。收割時,要做到整齊一致、平割不要斜割,搶晴收割。割後稻草要及時運出田外,不要壓在稻樁上,踏倒的稻樁應及時扶正,以促使再生稻發苗整齊一致。 3.3.4 再生稻大田管理 3.3.4.1 在頭季稻齊穗後15-20天,施促芽肥,每667 m施尿素7.5-10 Kg和氯化鉀7.5Kg。頭季稻收割後2-3天內,在及時回水的同時,每667 m施尿素7.5-10Kg,促使再生苗整齊健壯。 3.3.4.2 管水。頭季收割後田裡迅速灌水,之後堅持“淺灌—落乾—露田2-3天”循環濕潤灌溉,保持田面濕潤。 3.3.4.3 病蟲防治。原則上再生稻不需要防治病蟲害,不使用任何農藥。 3.3.4.4 收割。堅持“十黃熟”收割。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產量和品質。 3.3.5 質量標準及標誌標籤 再生稻穀要求新鮮,色澤金黃,形狀整齊,無破損,無雜谷、秕粒、米粒、泥土、石子等,穀粒表面清潔無斑點、污垢,含水量13. 5%以下。再生稻米包裝按國家標準標識,註明品種名稱、品質級別、淨含量、生產日期、保存期、執行標準、產地及生產者等內容。 3.4 生產記錄要求 蘄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將定期組織培訓蘄春再生稻種植戶和生產加工企業員工,做好品種選擇、栽培、土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購管理、成品整理及收後的出入庫台賬等,認真仔細做好記錄處理並加以收集整理,為蘄春再生稻質量追溯提供依據。 3.5 生產加工 為了保證蘄春再生稻米的質量,提高整精米率,制定統一的乾燥、貯藏與加工技術規程,嚴格控制再生稻穀水分,蘄春再生稻米全部實施定點加工。

包裝標識規定

地域範圍內的蘄春再生稻生產經營者必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蘄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