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佩蘭白絹病

藥用植物佩蘭白絹病

佩蘭 學 名 Eupatorium fortunei Tuncz.為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全草。具醒脾、化濕、清暑之功效。分布於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廣西、廣東等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用植物佩蘭白絹病
  • 病原中文名:齊整小核菌
  • 主要危害作物:佩蘭
  • 病症:全株枯死,葉萎凋等
發病症狀,病因原理,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

全株枯死,葉萎凋,莖基及地際上可見芥菜籽狀的棕褐色顆粒,即病原菌的菌核。

病因原理

Sclerotiμm rolfsii 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白色,透明,較纖細,老菌絲粗,一般2—8μm,分枝不成直角,有隔膜。在PDA培養基上,菌絲體白色,茂盛,呈輻射狀擴展。菌核外觀初呈乳白色,後略帶黃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圓形,大小1—2mm,表面具光澤,光滑。菌核表層由3層細胞構成。有性態為Athelia rolfsii (Curzi)Tu.& Kimbrough.稱羅氏阿太茵,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核混雜在種子中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長出菌叢從根或根莖部侵入,條件適宜時,菌絲開始生長侵入根莖部,菌絲呈放射狀擴展纏繞根莖部或產生黃褐色至黑褐色菌核,菌核在土中可存活5—6年,隨土壤環境變化決定繁殖或休眠。本菌腐生力強,在土壤中可占據未腐熟的有機質,菌絲快速生長並形成大量菌核。本菌在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生,菌核萌發方式有2種:十是爆發式發芽。二是菌絲式發芽。菌核在田間和培養基上爆發式發芽最適溫度為20℃,低於或高於此溫度發芽率明顯下降。白絹病菌在土溫20—40℃均可為害,最適溫度為25—35℃,其中30℃最重。土壤濕度與菌核萌發有關,土壤含水量在20%時,病菌腐生力最高,並隨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當土壤含水量由30%慢慢降至15%時被害最重。在田間該病總是在雨後或灌溉後發生。pH7以上菌核不能萌發,pH9.7仍能存活,看來土壤PH對菌核存活無直接效應,但卻影響氮化合物在土壤中銨解作用,產生氨氣可使菌核致死,含氮化合物可降低菌核發芽率。氨是毒害本菌苗核主要因子,生產上含氮化合物可用來防治本病。當土壤中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殘體有機質存在時,極有利於本菌生存,但有機質會在土壤中分解並釋放出水溶性或醚溶性之毒害物質,可抑制本菌生長。白絹菌生長溫度28—32℃,最適25—35℃130℃受害最重;28℃以下,32℃以上皆不利菌絲生長。相對濕度100%是菌絲最佳生長條件。菌核可在含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及蔗糖的培養基中發芽生長。

防治方法

(1)發現病株及時挖除,集中深埋或燒毀,條件允許的可進行深耕,把病菌翻入土層深處。
(2)發病重的田塊,可實行水旱輪作,也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3)提倡施甩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發病重的田塊,每667m2施石灰100—150kg,把土壤酸鹼度調到中性。
(4)高溫多雨的夏季澆水後曬田,7天后再曬1次,也可在深灌後覆蓋地膜曬20—30天。
(5)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份,對細土100—200份,撤在病部根莖處,防效明顯。必要時也可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一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6)利用木黴菌防治白絹病。用培養好的木霉(Trichoderma harzxianum Rifai稱哈茨木霉)每667m2 0.4—0.45kg加50kg細土,混勻後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