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第二版)(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藥理學(第二版)(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藥理學(第二版)》是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製藥類專業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共分為14章,主要對藥理學的基礎知識做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藥理學概論、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等等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理學(第二版)
  • 作者:劉建文
  •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8613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製藥類專業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共分為14章,主要對藥理學的基礎知識做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藥理學概論、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心血管系統藥理學、激素類藥物藥理學、消化系統藥理學、呼吸系統藥理學、血液與造血系統藥理學、抗病原微生物藥理學、寄生蟲病與病毒藥理學、腫瘤藥理學、免疫系統藥理學的內容。 該書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製藥類專業的師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 藥理學概論 1
 1.1 藥理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任務 1
1.1.1 藥理學的研究內容… 1
1.1.2 藥理學的研究任務… 2
 1.2 藥物發現與藥理學的發展史 2
 1.3 新藥研發過程中的藥理學研究 3
1.3.1 臨床前研究 4
1.3.2 新藥臨床試驗 4
1.3.3 潛在有效藥物的發現 5
 1.4 藥理學基礎理論 6
1.4.1 藥物的基本作用 6
1.4.2 藥物的構效關係與劑量—效應關係 6
1.4.3 藥物的安全性評價 7
第2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 10
 2.1 藥物的體內過程 10
2.1.1 藥物的跨膜轉運 11
2.1.2 藥物的吸收 14
2.1.3 藥物的分布及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16
2.1.4 藥物的代謝 17
2.1.5 藥物的排泄 21
 2.2 體內藥量變化過程的速率 22
2.2.1 藥物的濃度—時間曲線 22
2.2.2 藥代動力學模型 23
2.2.3 藥物消除動力學模型 23
2.2.4 藥動學的重要參數 25
2.2.5 連續多次給藥的代謝動力學 27
第3章 藥物效應動力學 30
 3.1 藥物作用概述 30
3.1.1 藥物的基本作用 30
3.1.2 構效關係 31
3.1.3 量效關係 32
 3.2 影響藥效的因素 33
3.2.1 藥物方面 33
3.2.2 機體方面 34
3.2.3 合理用藥原則 37
 3.3 受體與藥物效應 37
3.3.1 受體的概念和特徵 37
3.3.2 受體的類型及調節 39
3.3.3 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41
3.3.4 藥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 43
3.3.5 作用於受體的藥物分類 44
 3.4 藥物效應動力學研究現狀 45
3.4.1 分子細胞水平 45
3.4.2 組織器官水平 52
3.4.3 整體動物水平 52
第4章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 56
 4.1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56
4.1.1 傳出神經系統的分類 56
4.1.2 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及受體 58
4.1.3 傳出神經系統的作用方式和分類 61
 4.2 擬膽鹼藥 62
4.2.1 膽鹼受體激動藥 62
4.2.2 膽鹼酯酶抑制劑 65
 4.3 膽鹼受體阻斷藥 67
4.3.1 M膽鹼受體阻斷藥 68
4.3.2 N膽鹼受體阻斷藥 71
 4.4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74
4.4.1 α受體激動藥 75
4.4.2 β受體激動藥 77
4.4.3 α、β受體激動藥 78
 4.5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81
4.5.1 α受體阻斷藥 81
4.5.2 β受體阻斷藥 83
第5章 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 87
 5.1 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87
5.1.1 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學基礎 87
5.1.2 中樞神經遞質及其受體 89
5.1.3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作用的基本方式 93
 5.2 局部麻醉藥 94
5.2.1 局部麻醉藥的藥理作用 94
5.2.2 局部麻醉的方法 95
5.2.3 常用的局麻藥 96
5.2.4 影響局部麻醉藥作用的因素 97
 5.3 全身麻醉藥 98
5.3.1 吸入麻醉藥 98
5.3.2 靜脈麻醉藥 100
5.3.3 複合麻醉 101
 5.4 抗焦慮藥和催眠藥 102
5.4.1 苯二氮?類 103
5.4.2 巴比妥類 107
5.4.3 新型抗焦慮藥和催眠藥 109
 5.5 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110
5.5.1 抗癲癇藥概述 110
5.5.2 常用的抗癲癇藥 113
5.5.3 抗驚厥藥 118
 5.6 治療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藥 118
5.6.1 治療帕金森病藥 119
5.6.2 抗阿爾茨海默病藥 122
 5.7 抗精神失常藥 126
5.7.1 抗精神失常藥概述 126
5.7.2 抗精神病藥 129
5.7.3 抗躁狂抑鬱症藥 134
5.7.4 抗焦慮藥 137
 5.8 鎮痛藥 137
5.8.1 痛覺的解剖生理學基礎 137
5.8.2 阿片生物鹼類鎮痛藥 139
5.8.3 人工合成鎮痛藥 147
5.8.4 阿片受體部分激動劑和激動—拮抗藥 149
 5.9 解熱鎮痛抗炎藥 151
5.9.1 概述 151
5.9.2 解熱鎮痛抗炎藥共同作用機制 152
5.9.3 常用的解熱鎮痛抗炎藥 157
5.9.4 抗痛風藥 165
第6章 心血管系統藥理學 167
 6.1 抗心律失常藥 167
6.1.1 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 167
6.1.2 抗心律失常藥的作用機制 170
6.1.3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 170
 6.2 利尿藥和脫水藥 176
6.2.1 利尿藥 176
6.2.2 常用利尿藥 177
6.2.3 脫水藥 180
 6.3 抗高血壓藥 182
6.3.1 血壓調控機制 182
6.3.2 抗高血壓藥的分類 183
 6.4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189
6.4.1 正性肌力藥 190
6.4.2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 193
6.4.3 利尿藥 194
6.4.4 血管擴張藥 194
6.4.5 β受體阻斷藥 194
 6.5 抗心絞痛藥 194
6.5.1 硝酸酯類 195
6.5.2 β受體阻斷藥 197
6.5.3 鈣拮抗藥 198
 6.6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198
6.6.1 調血脂藥 198
6.6.2 抗氧化藥 200
6.6.3 多烯脂肪酸類 201
第7章 激素類藥物藥理學 202
 7.1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202
7.1.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03
7.1.2 鹽皮質激素 207
7.1.3 促皮質素及皮質激素抑制藥 207
 7.2 性激素類藥物與避孕藥 208
7.2.1 性激素 208
7.2.2 性激素類藥物 209
7.2.3 避孕藥 212
7.2.4 治療ED的藥物 215
 7.3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216
7.3.1 甲狀腺激素概述 216
7.3.2 抗甲狀腺藥 220
 7.4 胰島素及經口降血糖藥 222
7.4.1 胰島素 223
7.4.2 經口降血糖藥 225
第8章 消化系統藥理學 230
 8.1 抗消化性潰瘍藥 230
8.1.1 抗酸藥 230
8.1.2 胃酸分泌抑制藥 231
8.1.3 黏膜保護藥 235
8.1.4 抗幽門螺桿菌藥 236
 8.2 消化功能調節藥 237
8.2.1 助消化藥 237
8.2.2 瀉藥 237
8.2.3 止瀉藥 239
8.2.4 止吐藥及胃腸促動力藥 239
 8.3 用於膽道、肝臟疾病的藥物 241
8.3.1 膽石溶解藥和利膽藥 241
8.3.2 治療肝性腦病的藥物 242
8.3.3 肝炎輔助用藥 243
第9章 呼吸系統藥理學 244
 9.1 平喘藥 244
9.1.1 支氣管擴張藥物 244
9.1.2 抗炎平喘藥 248
9.1.3 抗過敏平喘藥 249
 9.2 鎮咳藥 251
9.2.1 中樞性鎮咳藥 251
9.2.2 外周性鎮咳藥 252
 9.3 祛痰藥 253
9.3.1 噁心性祛痰藥 253
9.3.2 黏痰溶解藥 253
9.3.3 黏液稀釋藥 254
第10章 血液與造血系統藥理學 255
 10.1 血液凝固與抗凝系統的生理學基礎 255
10.1.1 血液凝固 255
10.1.2 抗凝系統 257
10.1.3 纖維蛋白溶解與纖溶抑制物 257
 10.2 抗凝血藥 260
10.2.1 肝素 260
10.2.2 低分子量肝素 263
10.2.3 香豆素類 263
 10.3 抗血小板藥 264
10.3.1 阿司匹林 264
10.3.2 雙嘧達莫 265
10.3.3 前列環素 265
10.3.4 噻氯匹定 265
 10.4 纖維蛋白溶解藥 265
10.4.1 鏈激酶 265
10.4.2 尿激酶 266
10.4.3 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因子 266
 10.5 促凝血藥 266
10.5.1 維生素K 266
10.5.2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 267
10.5.3 凝血因子製劑 267
 10.6 抗貧血藥 268
10.6.1 鐵劑 268
10.6.2 葉酸類 269
10.6.3 維生素B12 270
10.7 生血藥 270
10.7.1 造血生長因子 270
10.7.2 促血液成分生成的輔助性藥物 272
 10.8 血容量擴充藥 273
10.8.1 右旋糖酐 273
10.8.2 人血清白蛋白 274
第11章 抗病原微生物藥理學 275
 11.1 概述 275
 11.2 抗菌藥物的常用術語 276
 11.3 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277
11.3.1 抑制病原微生物細胞壁的合成 277
11.3.2 改變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 279
11.3.3 干擾病原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 280
11.3.4 抑制病原微生物核酸代謝 282
11.3.5 其他作用機理 282
 11.4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283
11.4.1 細菌耐藥性的種類 283
11.4.2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283
11.4.3 耐藥基因的轉移方式 284
 11.5 抗生素及其常用藥物 284
11.5.1 β 內醯胺類抗生素 284
11.5.2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90
11.5.3 林可黴素類抗生素 291
11.5.4 四環素類抗生素 292
11.5.5 氯黴素類抗生素 294
11.5.6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295
11.5.7 其他抗生素 297
 11.6 人工合成抗菌藥 298
11.6.1 喹諾酮類抗菌藥 299
11.6.2 磺胺類抗菌藥 305
11.6.3 甲氧苄啶 308
11.6.4 硝基咪唑類 309
11.6.5 硝基呋喃類 309
 11.7 抗結核病藥 310
11.7.1 常用的抗結核病藥 310
11.7.2 其他抗結核病藥 313
 11.8 抗真菌藥 314
11.8.1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314
11.8.2 唑類抗真菌藥 316
11.8.3 其他類抗真菌藥 317
第12章 寄生蟲病與病毒藥理學 319
 12.1 抗寄生蟲藥物的發展簡史 319
 12.2 抗寄生蟲藥物的分類及作用機理 320
12.2.1 影響寄生蟲能量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0
12.2.2 影響寄生蟲膜功能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3 影響寄生蟲蛋白質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4 影響寄生蟲核酸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5 影響寄生蟲體內自由基變化類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6 影響寄生蟲微管類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7 影響寄生蟲神經系統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8 其他類抗寄生蟲藥物 323
 12.3 主要抗寄生蟲藥物的介紹 323
12.3.1 抗瘧藥 323
12.3.2 抗阿米巴病藥 326
12.3.3 抗滴蟲藥 327
12.3.4 抗血吸蟲病藥 327
12.3.5 抗絲蟲病藥 328
12.3.6 驅腸蟲藥 329
 12.4 病毒性疾病及抗病毒藥物的發展史 330
 12.5 抗病毒藥物的分類 331
12.5.1 抗流感及呼吸道病毒藥物 332
12.5.2 抗皰疹病毒藥物 335
12.5.3 抗肝炎病毒藥物 338
12.5.4 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 341
第13章 腫瘤藥理學 345
 13.1 腫瘤治療的病理藥理學基礎和研究概況 345
13.1.1 腫瘤性質的定義和基本特徵 345
13.1.2 腫瘤發生髮展的機制 346
13.1.3 抗腫瘤新藥的研究概況 347
13.1.4 展望 348
 13.2 抗腫瘤藥物的分類 348
13.2.1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來源分類 348
13.2.2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作用機制分類 351
13.2.3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分子靶點分類 355
第14章 免疫系統藥理學 370
 14.1 免疫反應 370
14.1.1 免疫應答 370
14.1.2 免疫病理反應 371
 14.2 免疫抑制劑 373
14.2.1 免疫抑制劑分類 373
14.2.2 常用的免疫抑制劑 374
 14.3 免疫調節劑 383
14.3.1 免疫調節劑分類 383
14.3.2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 383
 14.4 腫瘤免疫治療 386
14.4.1 腫瘤細胞免疫療法原理 386
14.4.2 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現狀 388
參考文獻 398
第1章 藥理學概論 1
 1.1 藥理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任務 1
1.1.1 藥理學的研究內容… 1
1.1.2 藥理學的研究任務… 2
 1.2 藥物發現與藥理學的發展史 2
 1.3 新藥研發過程中的藥理學研究 3
1.3.1 臨床前研究 4
1.3.2 新藥臨床試驗 4
1.3.3 潛在有效藥物的發現 5
 1.4 藥理學基礎理論 6
1.4.1 藥物的基本作用 6
1.4.2 藥物的構效關係與劑量—效應關係 6
1.4.3 藥物的安全性評價 7
第2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 10
 2.1 藥物的體內過程 10
2.1.1 藥物的跨膜轉運 11
2.1.2 藥物的吸收 14
2.1.3 藥物的分布及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16
2.1.4 藥物的代謝 17
2.1.5 藥物的排泄 21
 2.2 體內藥量變化過程的速率 22
2.2.1 藥物的濃度—時間曲線 22
2.2.2 藥代動力學模型 23
2.2.3 藥物消除動力學模型 23
2.2.4 藥動學的重要參數 25
2.2.5 連續多次給藥的代謝動力學 27
第3章 藥物效應動力學 30
 3.1 藥物作用概述 30
3.1.1 藥物的基本作用 30
3.1.2 構效關係 31
3.1.3 量效關係 32
 3.2 影響藥效的因素 33
3.2.1 藥物方面 33
3.2.2 機體方面 34
3.2.3 合理用藥原則 37
 3.3 受體與藥物效應 37
3.3.1 受體的概念和特徵 37
3.3.2 受體的類型及調節 39
3.3.3 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41
3.3.4 藥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 43
3.3.5 作用於受體的藥物分類 44
 3.4 藥物效應動力學研究現狀 45
3.4.1 分子細胞水平 45
3.4.2 組織器官水平 52
3.4.3 整體動物水平 52
第4章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 56
 4.1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56
4.1.1 傳出神經系統的分類 56
4.1.2 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及受體 58
4.1.3 傳出神經系統的作用方式和分類 61
 4.2 擬膽鹼藥 62
4.2.1 膽鹼受體激動藥 62
4.2.2 膽鹼酯酶抑制劑 65
 4.3 膽鹼受體阻斷藥 67
4.3.1 M膽鹼受體阻斷藥 68
4.3.2 N膽鹼受體阻斷藥 71
 4.4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74
4.4.1 α受體激動藥 75
4.4.2 β受體激動藥 77
4.4.3 α、β受體激動藥 78
 4.5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81
4.5.1 α受體阻斷藥 81
4.5.2 β受體阻斷藥 83
第5章 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 87
 5.1 中樞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87
5.1.1 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學基礎 87
5.1.2 中樞神經遞質及其受體 89
5.1.3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作用的基本方式 93
 5.2 局部麻醉藥 94
5.2.1 局部麻醉藥的藥理作用 94
5.2.2 局部麻醉的方法 95
5.2.3 常用的局麻藥 96
5.2.4 影響局部麻醉藥作用的因素 97
 5.3 全身麻醉藥 98
5.3.1 吸入麻醉藥 98
5.3.2 靜脈麻醉藥 100
5.3.3 複合麻醉 101
 5.4 抗焦慮藥和催眠藥 102
5.4.1 苯二氮?類 103
5.4.2 巴比妥類 107
5.4.3 新型抗焦慮藥和催眠藥 109
 5.5 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110
5.5.1 抗癲癇藥概述 110
5.5.2 常用的抗癲癇藥 113
5.5.3 抗驚厥藥 118
 5.6 治療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藥 118
5.6.1 治療帕金森病藥 119
5.6.2 抗阿爾茨海默病藥 122
 5.7 抗精神失常藥 126
5.7.1 抗精神失常藥概述 126
5.7.2 抗精神病藥 129
5.7.3 抗躁狂抑鬱症藥 134
5.7.4 抗焦慮藥 137
 5.8 鎮痛藥 137
5.8.1 痛覺的解剖生理學基礎 137
5.8.2 阿片生物鹼類鎮痛藥 139
5.8.3 人工合成鎮痛藥 147
5.8.4 阿片受體部分激動劑和激動—拮抗藥 149
 5.9 解熱鎮痛抗炎藥 151
5.9.1 概述 151
5.9.2 解熱鎮痛抗炎藥共同作用機制 152
5.9.3 常用的解熱鎮痛抗炎藥 157
5.9.4 抗痛風藥 165
第6章 心血管系統藥理學 167
 6.1 抗心律失常藥 167
6.1.1 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 167
6.1.2 抗心律失常藥的作用機制 170
6.1.3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 170
 6.2 利尿藥和脫水藥 176
6.2.1 利尿藥 176
6.2.2 常用利尿藥 177
6.2.3 脫水藥 180
 6.3 抗高血壓藥 182
6.3.1 血壓調控機制 182
6.3.2 抗高血壓藥的分類 183
 6.4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189
6.4.1 正性肌力藥 190
6.4.2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 193
6.4.3 利尿藥 194
6.4.4 血管擴張藥 194
6.4.5 β受體阻斷藥 194
 6.5 抗心絞痛藥 194
6.5.1 硝酸酯類 195
6.5.2 β受體阻斷藥 197
6.5.3 鈣拮抗藥 198
 6.6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198
6.6.1 調血脂藥 198
6.6.2 抗氧化藥 200
6.6.3 多烯脂肪酸類 201
第7章 激素類藥物藥理學 202
 7.1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202
7.1.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03
7.1.2 鹽皮質激素 207
7.1.3 促皮質素及皮質激素抑制藥 207
 7.2 性激素類藥物與避孕藥 208
7.2.1 性激素 208
7.2.2 性激素類藥物 209
7.2.3 避孕藥 212
7.2.4 治療ED的藥物 215
 7.3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216
7.3.1 甲狀腺激素概述 216
7.3.2 抗甲狀腺藥 220
 7.4 胰島素及經口降血糖藥 222
7.4.1 胰島素 223
7.4.2 經口降血糖藥 225
第8章 消化系統藥理學 230
 8.1 抗消化性潰瘍藥 230
8.1.1 抗酸藥 230
8.1.2 胃酸分泌抑制藥 231
8.1.3 黏膜保護藥 235
8.1.4 抗幽門螺桿菌藥 236
 8.2 消化功能調節藥 237
8.2.1 助消化藥 237
8.2.2 瀉藥 237
8.2.3 止瀉藥 239
8.2.4 止吐藥及胃腸促動力藥 239
 8.3 用於膽道、肝臟疾病的藥物 241
8.3.1 膽石溶解藥和利膽藥 241
8.3.2 治療肝性腦病的藥物 242
8.3.3 肝炎輔助用藥 243
第9章 呼吸系統藥理學 244
 9.1 平喘藥 244
9.1.1 支氣管擴張藥物 244
9.1.2 抗炎平喘藥 248
9.1.3 抗過敏平喘藥 249
 9.2 鎮咳藥 251
9.2.1 中樞性鎮咳藥 251
9.2.2 外周性鎮咳藥 252
 9.3 祛痰藥 253
9.3.1 噁心性祛痰藥 253
9.3.2 黏痰溶解藥 253
9.3.3 黏液稀釋藥 254
第10章 血液與造血系統藥理學 255
 10.1 血液凝固與抗凝系統的生理學基礎 255
10.1.1 血液凝固 255
10.1.2 抗凝系統 257
10.1.3 纖維蛋白溶解與纖溶抑制物 257
 10.2 抗凝血藥 260
10.2.1 肝素 260
10.2.2 低分子量肝素 263
10.2.3 香豆素類 263
 10.3 抗血小板藥 264
10.3.1 阿司匹林 264
10.3.2 雙嘧達莫 265
10.3.3 前列環素 265
10.3.4 噻氯匹定 265
 10.4 纖維蛋白溶解藥 265
10.4.1 鏈激酶 265
10.4.2 尿激酶 266
10.4.3 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因子 266
 10.5 促凝血藥 266
10.5.1 維生素K 266
10.5.2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 267
10.5.3 凝血因子製劑 267
 10.6 抗貧血藥 268
10.6.1 鐵劑 268
10.6.2 葉酸類 269
10.6.3 維生素B12 270
10.7 生血藥 270
10.7.1 造血生長因子 270
10.7.2 促血液成分生成的輔助性藥物 272
 10.8 血容量擴充藥 273
10.8.1 右旋糖酐 273
10.8.2 人血清白蛋白 274
第11章 抗病原微生物藥理學 275
 11.1 概述 275
 11.2 抗菌藥物的常用術語 276
 11.3 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277
11.3.1 抑制病原微生物細胞壁的合成 277
11.3.2 改變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 279
11.3.3 干擾病原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 280
11.3.4 抑制病原微生物核酸代謝 282
11.3.5 其他作用機理 282
 11.4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283
11.4.1 細菌耐藥性的種類 283
11.4.2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283
11.4.3 耐藥基因的轉移方式 284
 11.5 抗生素及其常用藥物 284
11.5.1 β 內醯胺類抗生素 284
11.5.2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90
11.5.3 林可黴素類抗生素 291
11.5.4 四環素類抗生素 292
11.5.5 氯黴素類抗生素 294
11.5.6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295
11.5.7 其他抗生素 297
 11.6 人工合成抗菌藥 298
11.6.1 喹諾酮類抗菌藥 299
11.6.2 磺胺類抗菌藥 305
11.6.3 甲氧苄啶 308
11.6.4 硝基咪唑類 309
11.6.5 硝基呋喃類 309
 11.7 抗結核病藥 310
11.7.1 常用的抗結核病藥 310
11.7.2 其他抗結核病藥 313
 11.8 抗真菌藥 314
11.8.1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314
11.8.2 唑類抗真菌藥 316
11.8.3 其他類抗真菌藥 317
第12章 寄生蟲病與病毒藥理學 319
 12.1 抗寄生蟲藥物的發展簡史 319
 12.2 抗寄生蟲藥物的分類及作用機理 320
12.2.1 影響寄生蟲能量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0
12.2.2 影響寄生蟲膜功能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3 影響寄生蟲蛋白質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4 影響寄生蟲核酸代謝類抗寄生蟲藥物 321
12.2.5 影響寄生蟲體內自由基變化類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6 影響寄生蟲微管類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7 影響寄生蟲神經系統抗寄生蟲藥物 322
12.2.8 其他類抗寄生蟲藥物 323
 12.3 主要抗寄生蟲藥物的介紹 323
12.3.1 抗瘧藥 323
12.3.2 抗阿米巴病藥 326
12.3.3 抗滴蟲藥 327
12.3.4 抗血吸蟲病藥 327
12.3.5 抗絲蟲病藥 328
12.3.6 驅腸蟲藥 329
 12.4 病毒性疾病及抗病毒藥物的發展史 330
 12.5 抗病毒藥物的分類 331
12.5.1 抗流感及呼吸道病毒藥物 332
12.5.2 抗皰疹病毒藥物 335
12.5.3 抗肝炎病毒藥物 338
12.5.4 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 341
第13章 腫瘤藥理學 345
 13.1 腫瘤治療的病理藥理學基礎和研究概況 345
13.1.1 腫瘤性質的定義和基本特徵 345
13.1.2 腫瘤發生髮展的機制 346
13.1.3 抗腫瘤新藥的研究概況 347
13.1.4 展望 348
 13.2 抗腫瘤藥物的分類 348
13.2.1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來源分類 348
13.2.2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作用機制分類 351
13.2.3 根據抗腫瘤藥物的分子靶點分類 355
第14章 免疫系統藥理學 370
 14.1 免疫反應 370
14.1.1 免疫應答 370
14.1.2 免疫病理反應 371
 14.2 免疫抑制劑 373
14.2.1 免疫抑制劑分類 373
14.2.2 常用的免疫抑制劑 374
 14.3 免疫調節劑 383
14.3.1 免疫調節劑分類 383
14.3.2 常用的免疫調節劑 383
 14.4 腫瘤免疫治療 386
14.4.1 腫瘤細胞免疫療法原理 386
14.4.2 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現狀 388
參考文獻 39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