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提要》,日本丹波元簡著,不分卷。正文載藥473種,每藥簡述性味、毒性、功用、主治、別名等,所載藥物性味、功效、主治大多符合臨床實際。其內容簡潔,重在提要,集諸家之長,善總結提煉,是漢方醫藥學啟蒙教育、臨床用藥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藥性提要》
- 作者:丹波元簡
- 成書年代:日本江戶時代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校注、整理,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作者有感於當時流傳本草“輾轉附益,純駁不一”,又失便約。為方便啟蒙教學,而匯百家之長,集約諸書,提其要者,“撰為是書,以易於童習。”
流傳版本
本書現存版本有三:日本文化四年丁卯(1807年)慶元堂刻本;日本文化四年丁卯(1807年)逍遙堂宮商閣刻本;日本天保八年丁酉(1837年)為可堂刻本(題《訂補藥性提要》)。
校注、整理
作者之子丹波元堅曾“憾是書,猶有遺漏而流傳不多,更參證諸家,精加精補”。元堅之徒山本高明也曾進一步訂正本書,名為《訂補藥性提要》。
作者簡介
丹波元簡,日本著名漢方醫學家。醫文兼精,名重一時,曾為醫學教館助教。《皇國名醫傳》稱其:“性高雅,澹於勢力,酷好讀書。凡古今文字,言涉醫事者,悉推其根柢而究之。”著有《素問識》等著作。
內容簡介
本書正文載藥473種,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獸、鱗介魚蟲、人等8部。其中草部193味、木部81味、果部31味、谷菜部41味、金石水土部56味、禽獸部25味、鱗介魚虫部38味、人部8味。每藥簡述性味、毒性、功用、主治、別名等。其學術特色大致如下:
一、內容簡潔,重在提要 本書正文部分54頁,加附頁,不超過1萬字。每藥概述藥物性味(有毒無毒)、功能等內容,均僅20字左右,可謂要言不煩。語句通俗簡潔,無冷僻字詞,行文風格相當於中國清代的文風。
二、突出作用部位,廣泛聯繫臟腑 功效雖無歸經記載,但各藥功效注重與臟腑、三焦、部位的聯繫。全書約80%以上功效中提及臟腑,或上、中、下焦,或具體部位。如白芷“治陽明頭痛”,細辛“治少陰頭痛”。
三、集諸家之長,善總結提煉 粗略對比藥物功效,與歷代本草均有傳承聯繫。或引用,或轉述,或總結。如槐角“疏風熱,涼大腸”,而《本草衍義》謂“疏導風熱”,《珍珠囊》謂“涼大腸之熱”。尤其受《本草綱目》影響頗大,如紫石英“鎮心補肝”,而李時珍謂:“紫石英,上能鎮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濕以去枯也。心主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補……”白芥子“利氣開胃豁痰”,李時珍謂:“利氣豁痰,除寒暖中,散腫止痛。治咳嗽反胃……”白前“瀉肺降氣下痰”,李時珍謂之“降氣下痰”。
四、平正符實,不乏“發揮” 藥物性味、功效、主治,與目前教材、藥典所載絕大多數相通相應,也符合臨床實際。但不乏“創新”之異說,如側柏葉“補陰”,枸杞子“清肝”,石膏“生津止渴”。
五、關注藥物區別,在意主治特點 功效相近的同部藥物,每排列在一起,並予類比。如海帶、昆布,海帶條記“下水消癭,功同海藻”,而昆布條下記“功同海藻,性雄”。三棱與莪術,莪術條下注“破氣中之血”,三棱條下注“破血中之氣”。商陸“與大戟、甘遂同功”。全書重在總結藥物功能,主治症所出不多,但很在意諸病通用藥物的主治特點歸納,如藁本“頭痛連腦必用之”,葶藶“肺中水氣膹急者,非此不能除”,款冬花為“止嗽要藥”等。
六、為示明藥物,作異名標記 473味藥物名,除藏葳蕤(玉竹)等外,絕大多數都是目前通用正名,但為了更明確所指,作者還是在4味藥物名下,標出異名或來源。如天花粉條下標“即栝蔞根”,陰陽水“一名生熟水”,海狗腎“溫肭臍”,草果“一名草豆蔻。”
七、強調藥物不同部位,作用有別 一種藥物的不同部位入藥,功效也有所區別,將其排列在一起予以比較,避免誤用。如麻黃“入肺治咳喘,止汗用根節”,紫蘇“發汗利氣和血,子潤肺下氣,定喘止嗽”。
八、不同炮製品種,功效各有所長 藥物炮製方法不同,其藥性改變,功效主治也各有側重,本書將不同炮製品種進行比較,闡明其各自專長,以便於臨床選擇用藥。如生地黃“甘苦大寒,瀉火”,乾地黃“甘苦而寒,滋陰涼血生血”,熟地黃“甘而微溫,滋腎水,補真陰”。生薑“散寒發表”,乾薑“除胃冷回陽”,炮姜“溫經,止吐衄諸血”。
九、重視毒性分級,確保全全用藥 全書將藥物毒性分為“微毒”、“小毒”、“有毒”、“大毒”四類,此種分類方法與《證類本草》、《本草綱目》對藥物的毒性分級相同。如雷丸“有小毒”,巴豆“有大毒”,附子“有毒”,蝦蟆“微毒”等,為初學者安全、合理使用藥物提供了依據。並對某些毒性強烈藥物的使用予以警示,如草烏頭“勝濕開頑痰,至毒,不可輕投”。
影響評價
本書實用性強,語言通俗,內容簡潔,是漢方醫藥學的重要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