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入門》是近代陳景岐編撰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全一冊,刊於1934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藥性入門
- 作者:陳景岐
- 創作年代:近代
- 類別:本草類中醫著作
《藥性入門》是近代陳景岐編撰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全一冊,刊於1934年。
《藥性入門》是近代陳景岐編撰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全一冊,刊於1934年。內容簡介為《中國醫學入門叢書》之一。全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青囊藥性賦》,收藥二百四十八種,分寒、熱、溫、平四性;又有藥性賦,收藥六十九種,諸品藥...
四氣是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為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說明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詞語 四氣(sì qì)1.指春﹑夏﹑秋﹑冬四時的溫﹑熱﹑冷﹑寒之...
《中醫入門必讀叢書:藥學入門必讀》是2013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明 。內容簡介 《中醫入門必讀叢書:藥學入門必讀(特惠版)》內容包括: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十八反十九畏歌、妊娠用藥禁忌、本草備要。全國著名老...
包括常用名、異名、來源,以及產地、採收都有所涉及;對藥性、功效,尤其是套用與指導作了較多的介紹,包括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等。《中藥入門與指導》僅列舉我國多數地區常用中藥近500種,對有些來源不一或品種混淆的中藥作了附註。圖...
《藥性賦·藥性歌括》是201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元素、李東垣。內容簡介 內容有六陳歌、妊娠服藥禁歌、五藏所欲、五藏所苦、五臭湊五藏例、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藏主禁例、手足三陽表裹引經主治例、諸藥瀉諸經之火邪...
以其深客群多醫家喜愛,故版本較多、流傳較廣,適用於初學藥性的名著。現存幾十種清刻本及多種近代刊本。明代歌訣體中藥入門讀物。收載有金元及明代多種通俗藥學著作的內容,明清以來流傳甚廣。本書的版本眾多,書名、卷數及內容常互有...
《藥性辭源》是近代馮伯賢編的一本綜合性中醫文獻,成書於1937年。內容簡介 本書為初學中醫者之入門讀物。書中例舉常用中藥一百八十三味,論述其性味、主治、配伍、處方及禁忌。並對每味藥物的用法、配伍進行詳細講解,在雜論中附錄...
古之中醫傳承,必先讀五部啟蒙之書,即《雷公炮製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此五部書被譽為中醫學入門的小經典。 《雷公炮製藥性賦》為金元醫家李東垣、明代醫家李士材所著,書中...
《大眾中醫入門口訣》是2015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大眾中醫入門口訣》用七言韻文的形式介紹中醫辨證施治和中藥藥性的基本知識。《大眾中醫入門口訣》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醫入門口訣,內容包括四診、八綱、六經、六淫...
《中藥自學入門》簡要介紹了中藥學的基本內容。包括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展、中藥的產地與採集、中藥的炮製、中藥的性能及套用。共收載常用中藥22大類,291種。每類中藥簡介其定義、藥性特點、功效、適應範圍、分類、配伍原則等內容。每...
全真圖解,入門捷鑰。圖書目錄 第一章 寒性藥 犀角 羚羊角 澤瀉 海藻 菊花 射干 薏苡仁 瓜蔞仁 車前子 黃柏 馬兜鈴 地骨皮 薄荷 枳殼 枳實 葛根 柴胡 百部 梔子 玄參 升麻 輕粉 金箔 茵陳 瞿麥 朴硝 石膏 前胡 滑石 天冬 麥冬 ...
炒赤芍:炒後藥性偏於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傷中,可用於瘀滯疼痛。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勝,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多用於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相關配伍 1、與生地黃、大黃、白茅根等同用,可用於血熱吐衄。2、與金銀花、天花粉、乳香等同...
茴香,中藥材名。別名為蘹香(《藥性論》),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圖經》),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驗醫方》),谷茴香、谷香(《現代實用中藥》),香子(《中國藥植志》),小香(《...
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稱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是由藥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和所獲得的不同療效而總結出來的,它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是相對而言的。2、五...
藥性論述 性味 《別錄》:味辛,微溫。《履巉岩本草》:性涼,無毒。《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綱目》:辛,微溫,有小毒。《醫林纂要》:甘辛鹹。歸經 《本草經疏》:入手太陰經。《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功效...
藥性鑑別 1、生石膏: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2、煅石膏:煅石膏收斂生肌。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少陽,而...
《藥性歌訣》云:“黃芪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別錄》、《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