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槐,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藤槐Bowringia callicarpa Camp. ex Benth.的根或葉。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具有清熱涼血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藤槐
- 別稱:石崖風、兩頭槌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藤槐屬
- 種:藤槐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 採收時間:根全年均可採挖,葉夏、秋季采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涼血。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藤槐又名:鮑氏槐、包令豆。攀援灌木。單葉,近革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兩面幾無毛,葉脈兩面明顯隆起,側脈5-6對,於葉緣前匯合,細脈明顯;葉柄兩端稍膨大,長1-3厘米;托葉小,卵狀三角形,具脈紋。總狀花序或排列成傘房狀,長2-5厘米,花疏生,與花梗近等長;苞片小,早落;花梗纖細,長10-13毫米;花萼杯狀,長2-3毫米,寬3-4毫米,萼齒極小,銳尖,先端近截平;花冠白色;旗瓣近圓形或長圓形,長6-8毫米,先端微凹或呈倒心形,柄長1-2毫米,翼瓣較旗瓣稍長,鐮狀長圓形,龍骨瓣最短,長5-7毫米,寬3-3.5毫米,長圓形,柄長2-3毫米;雄蕊10,不等長,分離,花葯長卵形,基部著生;子房被短柔毛。莢果卵形或卵球形,長2.5-3厘米,徑約15毫米,先端具喙,沿縫線開裂,表面具明顯凸起的網紋,具種子1-2粒;種子橢圓形,稍扁,長約12毫米,寬約8毫米,厚約7毫米,深褐色至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雜木林中,通常纏繞於其他樹上。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