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途春秋:藝術家卷

《人世文叢》選編了中國現當代學者、作家和藝術家漫談人生的美文佳作。本書為《人世文叢》藝術家卷之一,它收錄了齊白石老舍、張大千、宗白華豐子愷俞伯平黃永玉等造詣非凡的藝術名家關於藝術人生的感悟之作,篇篇為經典之作。所選文章文字雋永,優美流暢,令人讀來好似在品嘗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該書對讀者能從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有所幫助

基本介紹

  • 書名:藝途春秋:藝術家卷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5年9月2日
  • 開本:16開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張岱年 鄧九平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415頁
  • ISBN:730304454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人世文叢》選編了中國現當代學者、作家和藝術家漫談人生的美文佳作。
本書為《人世文叢》藝術家卷之一,它收錄了齊白石、老舍、張大千、宗白華、豐子愷、俞伯平、黃永玉等造詣非凡的藝術名家關於藝術人生的感悟之作,篇篇為經典之作。所選文章文字雋永,優美流暢,令人讀來好似在品嘗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該書對讀者能從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有所幫助。

圖書目錄

序/張岱年
序/季羨林
序/舒乙
序/王富仁

春秋述人生
五出五歸/齊白石
從繪畫談到《天女散花》(節選)/梅蘭芳
我的愛情生活/文劉海粟
我和藝術/宗白華
漸/豐子愷
學畫回憶/豐子愷
做和尚的一百天/張大千
自 傳/老舍
戲劇生活的回憶——記民國初年的文明戲/熊佛西
從銀幕看到了我自己——看《八千里路雲和月》抒感/臧克家
“五四”期間北京學生話劇運動一斑/李健吾
愛怨四人記/葉淺予
轉蓬的一生/丁聰
借題話舊/方成
自我介紹/方成
藝途春秋——五十年創作問題/吳冠中
往事漫憶(六則)/吳冠中
人生自述(六則)/新鳳霞
我與悲鴻/蔣碧薇

懷人傷逝總關情
雕刻家劉開渠/郁達夫
豐子愷先生雜憶/許欽文
劉海粟先生/章衣萍
記梁任公先生二三事/熊佛西
堅匏別墅的碧桃與楓葉——呈佩弦兄/俞平伯
眠月——呈未曾一面的亡友白采君/俞平伯
記齊白石/錢歌川
傅雷的性格/樓適夷
《司徒喬畫集》序/廖承志
梨園影壇兩大師——憶父親梅蘭芳和卓別麟的友誼/梅紹武
秦灰鼠齧更辛勤——記古典戲劇評論家董每戡/顧學頡
張伯駒先生/蔚明
懷張大千/於非閨
藝術家的聞一多先生/陳夢家
白石老人的藝術淵源/傅抱石
懷傅雷/柯靈
現代中國歷史風情畫——《巴金對你說》序言/柯靈
懷念趙丹同志/曹禺
這樣的戲劇藝術家——紀念焦菊隱先生誕辰90周年/曹禺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季羨林
悼畫家馬達/孫犁
回憶冼星海同志/光未然
祭馬思聰文/徐遲
銘心刻骨的友誼
——《吳雲心文集》序/徐中玉
《新風霞回憶錄》後記/吳祖光
將軍畫家/江南
餞梅蘭芳/黃裳
《李可染山水畫集》序/秦牧
離夢躑躅——懷念林風眠先生/黃永玉
鐵窗夢斷感殊恩——老戲劇家於伶回憶與周恩來的交往/袁鷹
心香一炷——悼陽翰笙同志/黃宗英
一個音樂家對我的幫助
——懷念盛家倫/新鳳霞
父親是如何告別親友與人生的/舒乙

詩情繞樹鵲難安
我和詩/宗白華
讀詩感言/老舍
詩心(節選)/鐘敬文
談詩(節選)/艾青
我為什麼要譯詩
——一本譯詩集的自序/王佐良
憶日二則/吳小如
朱自清先生/常風
詩情繞樹鵲難安/朱健
兩種欣賞/思果
懷吳玉老/謝興堯
再版後記/張岱年 鄧九平

文摘

書摘
我和藝術
宗白華
我與藝術相交忘情,藝術與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說起欣
賞之經驗,卻甚寥寥。
在我看來,美學就是一種欣賞。美學,一方面講創造;一方面講欣賞。
創造和欣賞是相通的。創造是為了給別人欣賞,起碼是為了自己欣賞。欣賞
也是一種創造,沒有創造,就無法欣賞。60年前,我在《看了羅丹雕刻以後
》里說過,創造者應當是真理的搜尋者,美鄉的醉夢者,精神和肉體的勞動
者。欣賞者又何嘗不當如此?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萬物靜觀皆自得”。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藝術欣賞也需澡雪精神,進入境界。莊子最早提倡虛靜,頗懂箇中三味,他
是中國有代表性的哲學家中的藝術家。老子、孔子、墨子他們就做不到。莊
子的影響大極了。中國古代藝術繁榮的時代,莊子思想就突出,就活躍,魏
晉時期就是一例。
晉人王戎云:“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創造需熾愛,欣賞亦需鐘情。
記得30年代初,我在南京偶然購得隋唐佛頭一尊,重數十斤,把玩終日,因
有“佛頭宗”之戲。是時悲鴻等好友亦交口稱讚,愛撫不已。不久,南京淪
陷,我所有書畫、古玩蕩然無存,唯此佛頭深埋地底,得以倖存。今仍置於
案頭,滿室生輝。這些年,年事漸高,興致卻未有稍減。一俟城內有精彩之
藝展,必拄杖擠車,一睹為快。今雖老態龍鐘,步履維艱,猶不忍釋卷,以
冀臥以游之!
藝術趣味的培養,有賴於傳統文化藝術的滋養。只有到了徽州,登臨黃
山,方可領悟中國之詩、山水、藝術的韻味和意境。我對藝術一往情深,當
歸功於孩童時所受的薰陶。我在《我和詩》一文中追溯過,我幼時對山水風
景古剎有著發乎自然的酷愛。天空的游雲和復成橋畔的垂柳,是我孩心最親
密的伴侶。風煙清寂的郊外,清涼山、掃葉樓、雨花台、莫愁湖是我同幾個
小伴每星期日步行遊玩的目標。17歲一場大病之後,我扶著弱體到青島去求
學,那象徵著世界和生命的大海,哺育了我生命里最富於詩境的一段時光…

藝術的天地是廣漠闊大的,欣賞的目光不可拘於一隅。但作為中國的欣
賞者,不能沒有民族文化的根基。外頭的東西再好,對我們來說,總有點隔
膜。我在歐洲求學時,曾把達·文西和羅丹等的藝術當作最崇拜的詩。可後
來還是更喜歡把玩我們民族藝術的珍品。中國藝術無疑是一個寶庫!
多年以來,對欣賞一事,論者不多。《指要》一書,可謂難得。書中所
論,亦多灼見。受編者深囑,成此文字,是為序。
1983年9月10日
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P051-05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