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雜誌創刊於2009年5月 ,是中國第一本將人文藝術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真正融通的人文精神與商業精神並重的高端雜誌,是一本高格調的面向精英階層的人文讀本,以新銳的觀點和立場,展現藝術的多元性和生活的豐富性。賦予藝術和生活的尊嚴和優雅,挖掘藝術的商業價值,用人文的眼光去捕捉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風尚。將藝術的精神財富屬性與物質財富屬性融通,喚起社會的責任意識和人文關懷意識,開啟民智。以全球藝術標尺衡量中國藝術價值,以人文視角透析中國藝術及生活問題,以藝術為切入點倡導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藝術銀行
  • 主管單位:中國當代藝術基金
  • 主辦單位:北京世紀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創刊時間:2009年5月
概況,精準定位理念,我們的讀者,核心價值,核心競爭力,主要發行渠道,優勢,概念釋義,業務範圍,精英階層的文化訴求,藝術銀行,發展歷史,產生原因,在澳大利亞,在中國,民生銀行:吃“螃蟹”的先行者,抱趣堂 藝術銀行還是典當行,牆美術館 租幅名畫掛著看,中國藝術生態銀行目標是吃掉整個“螃蟹”,中國銀行:打造江城首家,

概況

《藝術銀行》雜誌隸屬於北京世紀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旗下機構。中國當代藝術基金由多家國際機構,在香港註冊發起,以積極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良性發展和加強國際競爭力為宗旨。
《藝術銀行》雜誌主要投放於各大銀行的私人銀行部,是藝術與資產人群之間一座獨一無二的橋樑。我們的獨創性在於:
■ 融藝術、財富、生活為一體,真正面對卓越人群,深刻理解藝術和財富的價值,樹立高尚的藝術和生活品味
■ 與中國高淨值人士緊密互動的雜誌,面對幾大私人銀行定向投放,在資產千萬級以上人士中擁有影響力
■ 我們擁有權威的專家團隊,豐富的藝術資源,結合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旗下的其他機構,在藝術品的鑑賞與投資 方面具備深度的專業指導性

精準定位理念

人文藝術與物質財富緊密結合;人文精神與商業精神融會貫通

我們的讀者

匯聚了以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的私人銀行部,存款最低額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端人群

核心價值

中國最大的文藝群落分眾傳媒

核心競爭力

媒體品牌化運作、資源整合、 跨媒體集成業務,並逐步形成獨特的優勢

主要發行渠道

《藝術銀行》雜誌是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為私人現金理財千萬元以上的客戶量身定製的專享服務,是中國第一本聚焦於當代藝術的銀行雜誌。

優勢

可以沒有選擇障礙的進入讀者手中,一對一的直接傳送,可以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客觀發揮,使廣告客戶效果達到最大化。

概念釋義

藝術品除了具備它的第一屬性即藝術品的美術價值、美術史屬性外,當它進入市場體系中時,藝術品同時具備了商品的屬性,它可以流通,可以等價交換,可以投資等等。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商品,因而圍繞藝術品作為藝術商品來進行經營就形成一個新的領域。
最早的藝術銀行是由澳大利亞在1980年設立的“澳大利亞藝術銀行”,目前世界範圍內開設藝術銀行的機構主要有:JP摩根銀行、瑞士銀行、德國銀行、澳大利亞藝術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及星展銀行等。中國於2006年由牆美術館引入該概念,目前開設藝術銀行業務的機構有:牆美術館藝術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上海公共藝術銀行、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藝術銀行、今日美術館藝術銀行等。

業務範圍

諮詢業務:藝術品審美、投資、收藏諮詢;制定投資策略;藝術品信託、保險、物流、抵押、交易、授權等一系列服務。
租賃業務:藝術品租賃、藝術展租賃、概念轉讓
贊助業務:吸納非盈利項目及投資性贊助資金
捐贈業務:接受藝術品捐贈及收藏品組合管理

精英階層的文化訴求

隨著高端精英人士財富積累的日益增大,他們對生活的追求已逐漸從奢侈品等物質層面推進到文化藝術品的精神層面。建立在不可複製的思想靈感上的那些獨具創造力的藝術品,成為新時代頂級生活的象徵。藝術品不僅能滿足頂級生活的審美需求和情感體驗、同時也具備了投資和收藏的功能。藝術品的投資與收藏已經成為中國富裕階層最為熱衷的資產配置方式之一。在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的今天,頂級精英在享受自身成功的同時,他們也渴望著為自己的家族譜寫恢弘的篇章,將自己的財富與精神氣質演化成家族榮耀的象徵,為家族的成熟積澱深厚的文化內涵。
傳媒承載這傳遞精英理念和引導生活方式的職能。在中國沒有一本高端的人文藝術類刊物,將文化財富、藝術財富與物質財富融通,將商業智慧與藝術創意融匯,將生活哲學與藝術美學互滲。目前,精英人士只能收到停留在“物”和“器”層面的諸如名表、紅酒、香車之類的所謂富人標籤的雜誌,但這些並不能代表新貴階層的生活品位與意趣。精英階層需要更加高端的並且具有強烈人文藝術氣息的與自身修養素質匹配的傳媒物。正是基於對頂級生活趨勢和精神追求的洞察,《藝術銀行》雜誌應運而生。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雜誌
藝術銀行
雜誌背景
《藝術銀行》雜誌隸屬於北京世紀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旗下機構。中國當代藝術基金由多家國際機構在香港註冊發起,以積極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良性發展和加強國際競爭力為宗旨。
《藝術銀行》雜誌是藝術與資產人群之間一座獨一無二的橋樑。其獨創性在於:
融藝術、財富、生活為一體,真正面對卓越人群,深刻理解藝術和財富的價值,樹立高尚的藝術和生活品味
與中國高淨值人士緊密互動的雜誌,面對幾大私人銀行定向投放,在資產千萬級以上人士中擁有影響力
我們擁有權威的專家團隊,豐富的藝術資源,結合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旗下的其他機構,在藝術品的鑑賞與投資方面具備深度的專業指導性
內容與理念
20%當代藝術 CONTEMPORARY ART
當代藝術板塊立足於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前沿地帶,引領讀者真正走近當代藝術,把握當代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
40%收藏與投資 COLLECTION&INVESTMENT
收藏與投資板塊融合藝術賞鑒與市場關注,展現豐富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品類,關注最新動態,結合權威的專家分析,引領讀者體味收藏樂趣,明晰投資方向。
30%生活方式 LIFESTYLE
生活方式板塊以“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為宗旨,將藝術性帶進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注高淨值人群的生活方式熱點,享受和體味生活中的藝術。
10%藝術讀品 READING
藝術讀品板塊以優雅輕鬆的藝術品鑑文章,帶領讀者走近古今中外的藝術世界。精選代表性的藝術品,解讀藝術母題,了解藝術史脈絡。
藝術銀行雜誌的發行與讀者群定位
《藝術銀行》雜誌是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為私人現金理財千萬元以上的客戶量身定製的專享服務,是中國第一本聚焦於當代藝術的銀行雜誌,它可以沒有選擇障礙的進入讀者手中,一對一的直接傳送,可以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客觀發揮,使廣告客戶效果達到最大化。
私人銀行準入條件高,管理戶資產均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屬於社會頂級富豪階層。私人銀行的中國客戶主要有三類人。第一類是企業主,他們通過生意的成功取得了巨大的財富;第二類是影視明星和體育明星;第三類就是各類的專業人士,包括職業經理人、律師等。該人群呈現財富集中,受教育程度高以及擁有絕對的購買決策能力
《藝術銀行》背後的“藝術銀行”
牆美術館於2007年在中國首次提出“藝術銀行”的概念,並從文化創新、公益基金、資本運作等方面開始探索適合中國的藝術銀行模式。
2008年,牆美術館與商業銀行開設了藝術品租賃的業務模式。
2009年,牆美術館與商業銀行開創了藝術鑑賞計畫等增值服務。
2010年,牆美術館重組藝術銀行業務,將藝術銀行納入更為適合商業運營環境的世紀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並從公益藝術基金、藝術信託產品兩大方向進行了創新。
2011年,藝術銀行在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經過幾年的與中國國情的磨合,對藝術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藝術銀行將通過將藝術品金融化、資產化、證券化,而引導創造出的一場新的商業模式。為了促進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穩定發展,弘揚中華藝術文化,”藝術銀行”的商業經營模式,是將金融體系的運作模式導入藝術品市場。制定明確由具有可操作性的運營規則,進行藝術品的收購、收藏、和銷售,以及藝術品的鑑定、複製、拍賣、信託、保險、交易、授權等服務,搭建藝術家介入藝術市場的管道和橋樑,確保各方的利益,實現雙贏甚至多贏。同時,藝術銀行還收藏、保值、增值各省級、國家級至世界級的優秀國粹,將收藏、展覽、拍賣、創意、論壇融為一體,對全球藝術品的創意力、文化力、品牌力進行整合,逐步建成文化藝術產業全球資料庫。真正實現引導文化產品的理性消費,打造中國首家面向全球的“藝術銀行”,推動我國藝術品的資本化、產業化、大眾化。
友情連結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CHINA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藝術銀行雜誌:精準投放於中國高淨值人士群體的藝術讀本
藝術時代雜誌:以跨文化視角解讀當代藝術的專業學術期刊
人民網藝術銀行頻道:定位於文化產業、藝術市場、藝術研究三大領域,服務於文化藝術產業的的網路公共平台
牆美術館:整合學術研究、展示、收藏和推廣力量,推動社會美學意識的開放平台

發展歷史

早在1972年,加拿大為支持國內的年輕藝術家,增加大眾接觸、了解和欣賞藝術品的機會,由非政府文化機構自費建立了“藝術銀行”。在政府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或政策的保障下,購買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再將作品銷售或租賃給政府機關、公共空間、企業或私人用於陳列、裝飾、收藏等,從而獲得運轉資金。之後,澳大利亞挪威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也都陸續開辦有“藝術銀行”業務。摩根銀行是世界上最早收藏當代藝術品的銀行,到目前為止,在世界各地銀行收藏的藏品已達3萬多件。德國銀行有250家分行在世界各地公開收藏藝術品,收藏作品超過1萬件,比德國現代美術館的藏品還要多。瑞士銀行的藝術品投資服務主要包括:為客戶提供藝術品市場研究分析和量身定製的投資策略,以及藝術品交易、保管、估價等方面廣泛的最新信息;藝術收藏品的購買與出售策略建議;藝術收藏品的組合管理、財產規劃、籌辦展覽和博覽會;安排客戶參加各種活動享受藝術盛宴。可見,在國外,“藝術銀行”的經營和運營早已有了非常成功的經驗。
藝術銀行

產生原因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藝術品與股票、房地產被認為是國內三大投資領域。由於藝術品市場規則混亂,沒有形成公認的價值標準和鑑定標準,加之藝術收藏品不能像房產、地產、固定資產一樣作為抵押品貸款、擔保、質押,無法有效融資,致使大量可以進入藝術收藏品市場的資金徘徊在市場之外,制約了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因此,藝術收藏品市場一直在翹首等待銀行業的進入。從銀行方面來看,藝術收藏品市場的迅猛發展和高回報率,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是“藝術銀行”得以產生的潛在原因。

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藝術銀行”(Artbank)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支持文化事業引以為自豪的成功範例之一。“藝術銀行”創建於1980年,隸屬於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通訊、信息技術和藝術部。所謂“藝術銀行”,是澳大利亞政府實行的一項藝術品出租計畫,就是將本國視覺藝術家及工藝品製作者的優秀作品收購下來,再向本國大眾出租。
比起一些歐洲國家的藝術銀行,澳大利亞“藝術銀行”有著更明確的“建行”宗旨;即鼓勵和支持富有才華的、年輕的、嶄露頭角的澳大利亞藝術家創作更多優秀的當代視覺藝術作品,同時通過這些作品的收購、交流和展出讓更多的澳大利亞民眾欣賞到自己藝術家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也使這些作品不斷升值,“藝術銀行”再用獲得的收入投入到澳大利亞藝術事業的發展中。
秉承這樣的原則,澳大利亞“藝術銀行”在運作過程中始終從發掘藝術家天賦和保護藝術家利益出發:比如:“藝術銀行”堅持從一手市場購買作品,也就是直接從藝術家組織、藝術家畫室或畫廊購買,絕不從拍賣行等二手市場購買,因為通過後種渠道,藝術家不可能得到全部收入。其次,在購買作品時,”藝術銀行”首先考慮的是藝術家的天賦和創新意識,而非作品的潛在升值價值。如某藝術家的作品展覽獲得成功並升值,“藝術銀行”作為最初的支持者,使命已經完成,從此不再購買該藝術家的作品。
經過25年的努力經營,“藝術銀行”在澳大利亞視覺藝術領域已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藝術家們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藝術銀行”收藏,因為那意味著被國家認同,被更多大眾的關注,意味著將藝術家的藝術生涯推向了更高的起點,遠比獲得一個獎項來得更有意義。當藝術家被標上“作品已被藝術銀行收藏”後,一般他的作品價格會隨之攀升,而且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購買者。
目前,“藝術銀行”已收藏了來自全澳大利亞近3000名藝術家的9000多部作品,內容包括繪畫、版畫、攝影作品、水彩畫、雕塑、陶藝、玻璃作品、紡織工藝品,還有很多著名土著藝術家的油畫、樹皮畫、版畫、雕塑等,藏品總價值超過2000多萬澳元。
在出租作品時,“藝術銀行”同樣堅持自己的“建行”理念:即以最經濟的方式讓客戶獲得澳大利亞最新的當代藝術作品的展覽權,使更廣泛的大眾欣賞到本國藝術家的作品。“藝術銀行”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本國當代藝術作品購買機構之一,以其合理的租金,向廣大客戶出租內容廣泛的當代藝術品。租金以年為計算單位,年租金最低550澳元起價,單個作品最低以110澳元起價。到期後可以更換或續租作品,租金里所含的稅金,承租方還可在財政年度內申請退稅。
年來,“藝術銀行”已經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他們來自全澳洲的公共和私人機構。其中40%來自政府部門,包括70多個澳大利亞駐海外的使領館和高專署。其餘60%來自私人機構,從可口可樂公司到眾多大銀行,從悉歌劇院到著名的悉尼MGGarage餐館,“藝術銀行”的藏品無所不在。個人客戶更是名人在首,如波音公司主席、政府首席檢察官以及其他政府要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也開始向“藝術銀行”租借作品以裝飾自己的居所,而不再到價格飈升的藝術市場上碰運氣。這樣的客戶約占6%。
“藝術銀行”建館之初,澳大利亞政府曾在場館提供、政策優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然而“藝術銀行”每年600萬澳元的運作資金要靠“藝術銀行”自己解決,所以“藝術銀行”是一個完全自負盈虧的政府機構。“藝術銀行”只是“藝術銀行”藏品的管理者,所藏作品屬於聯邦政府,作品著作權歸藝術家本人。換言之,當有人想複製某作品時,要經過作者本人的同意。
“藝術銀行”的總部設在悉尼,在墨爾本、珀斯、達爾文及昆士蘭等其它省市設有分部。作品收藏及管理已經全部數位化。為確保出租作品的安全,作品出租前,“藝術銀行”需要和租借人簽署內容詳細的契約,承租人還必須為作品購買保險。到目前為止,出租的作品尚未發生大的損壞和丟失。“藝術銀行”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員,他們經常遊走於全國各地的畫廊畫室,看畫買畫。此外,他們還提供專業諮詢和服務,甚至派特別顧問為顧客上門布置展品。正是他們這種細緻的服務和獨具慧眼的專業水準,使“藝術銀行”的事業不斷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當代視覺藝術領域的翹楚。

在中國

民生銀行:吃“螃蟹”的先行者

民生銀行經過考察和研究,發現在成熟的國際市場,“藝術銀行”業務可以全面滿足客戶的資產管理需求。隨著國內銀行間競爭的加劇和業務創新的發展,“藝術銀行”業務具有很大的發展能。
早在2006年底,民生銀行就已開發出第一款與藝術收藏品掛鈎的資產管理產品。2007年7月18日,民生銀行國內首隻藝術收藏品理財產品“藝術品投資計畫”1號面世。隨著募集資金到帳,民生銀行終於將筷子伸向令眾多金融業主望而生畏的“螃蟹”——“藝術銀行”。
由於民生銀行此項業務在國內尚屬首發,而且在國際範圍內也寥寥可數,其中風險可想而知。這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聲譽風險等。為了應對風險,民生在所有可控領域嚴密把關,比如選擇在“藝術銀行”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和成功運轉體系的金融機構進行全面合作;聘請具有較高社會聲望和地位的一流的藝術品專家作為“藝術銀行”業務主管;挑選國內外頂尖的拍賣公司、典當公司以及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引入信託投資公司作為託管機構,從而確保資金的安全性等。
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為銀行的高端客戶設計的,同時逐步開展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客戶起點投資為50萬元,投資周期兩年。募集的資金要實現最大的回報,關鍵要依靠具有豐富行業經驗、高水準的專家顧問團隊,在茫茫藝術大海中發現沒賣出好價錢的好作品,全力打造或推出實力派畫家,從而獲取豐厚的回報。銀行要做藝術品,不可能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必定要藉助藝術品顧問公司,而這一點正是國內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軟肋之一。加上藝術品市場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銀行要想規避風險並非易事,業內人士都為民生銀行捏著一把汗。
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計畫”推出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有客戶資金進入銀行。民生銀行募集資金的目標是1億元,從可操作性考量,並不想把規模做得很大,在實施1號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摸索出成功運作藝術品的經驗,確保後期推出2號、3號理財產品。民生銀行從藝術品投資這個切入點,在藝術銀行這隻“螃蟹”上動筷子,或許只嘗到了“螃蟹”的某一個可口部位,但要全部吃掉這隻“螃蟹”,恐怕還為時過早。

抱趣堂 藝術銀行還是典當行

香港抱趣堂藝術投資財務有限公司是目前香港唯一一家擁有特區政府發牌經營的以藝術品作為抵押貸款業務的“藝術銀行”。目前各大銀行開辦的資產抵押貸款業務,房產、地產、固定資產等都可作為抵押品貸款,唯獨藝術收藏品不能作為抵押品,儘管一幅名畫價值過億元,一件藏品的價格也有數千萬元。抱趣堂當代藝術館館長謝宏中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收藏家,對藝術收藏品的投資因缺乏資金周轉有切膚之痛,於是註冊成立藝術投資財務公司,合法開展以藝術收藏品作為抵押品的貸款服務。從註冊成立公司以來,已經貸出幾千萬元資金。貸款抵押的藝術收藏品主要有名家油畫、名家國畫、官窯瓷器和以田黃石為主之壽山石等四大類。雜項由於不易鑑定,暫不作為抵押品。貸款者來自四面八方,世界各地,以收藏家居多,也有畫廊等藝術品機構。
在“2008年藝術銀行與藝術品經營戰略創新研討峰會”上,謝宏中先生詳細介紹了抱趣堂藝術投資財務有限公司的運作模式和抵押貸款的各項條款。謝先生認為,“藝術銀行”最大風險就是收到贗品。為將風險降到最小,抱趣堂聘請了10多位來自香港及國內外的藝術鑑定專家,對申請抵押的藝術品進行鑑定,辨別真假,並根據最新的市場價格,作出估價。每位鑑定師都會在最後的估價單上籤字。如果收藏家對估價滿意,便可以用作抵押貸款。國畫是風險最高的抵押品,一是因為國畫的真偽鑑定較為困難,專家的意見有時不一致;二是同一幅國畫在不同場合,不同階段,價格相差數百萬元,估價很困難,所以抱趣堂的估價往往比較保守。謝先生強調,選擇油畫、國畫作為抵押品的基本標準一是名家精品,二是好的作品,對他來講,藝術作品是否是精品是最重要的。這些抵押品收藏在一個全天候空調、恆溫、防潮、保密而又安全的地方,直至藏品所有人取回寶物,不會受到任何損壞。
“我們不想典當藝術品。”來自廣州三彩畫廊的海生在謝先生介紹完後直截了當地表示,希望抱趣堂的服務更人性化一些,不要將“藝術銀行”辦成“典當行”。對此,謝先生態度鮮明,他說藝術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服務可以人性化,盡善盡美,但決不能感情化。藝術收藏品抵押後擁有人不變,不是典當給我的,到期後產權仍然是原持有人的。銀行和業主必須嚴格執行抵押貸款契約,業內、業外一視同仁,不能有雙重標準,否則無法規避“藝術銀行”的風險。
研討會上,謝宏中先生神采奕奕,談笑風生,一看就曉得抱趣堂已在“螃蟹”大餐上吃得有滋有味,儘管他們還沒有把整個“螃蟹”吃掉,但無疑是吃得最有滋味的人士。
其實抱趣堂的藝術品抵押貸款與各大銀行的資產抵押貸款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抵押品不同罷了。但它為藝術收藏品擁有人和一些藝術機構開闢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比如某一畫廊,擁有某一幅名畫,價值上千萬元,但又不想出售,“捂著”等待升值,可手頭又缺周轉資金。這時,就可將這幅畫抵押貸款,既能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又給名畫找了一個安全的保管地方,省去了多少天災人禍的麻煩,何樂而不為呢。對此,目前在香港和內地擁有九家畫廊、公司規模已有上市條件的香港雲峰畫廊的董事長郭浩滿先生在研討會上一語中的,藝術收藏品抵押貸款“有,總比沒有好”。

牆美術館 租幅名畫掛著看

牆美術館隸屬北京世紀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藝術品的專業機構。以“藝術銀行”的模式在京城亮相。藝術品租賃是牆美術館的主要服務項目,只要支付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將心儀的藝術品租賃到手,用作展覽、展示或在居室懸掛。租賃藝術品除了收取押金外,還收取租金,租金以日計算,按雙方認可價的3%?6%來收取。以一幅20萬元的名畫為例,每日租金約在6000元至12000元。
同時,牆美術館的作品可以出售,出售的作品既保真又做出保值增值的承諾,但是保值增值的作品只限於他們主推的王勁松、蘇新平等6位藝術家的作品。例如,購買者花10萬元買牆美術館推薦的一幅作品,協定中可簽明一年內升值為10.9萬元(高出原價的9%)。如果到時達不到10.9萬元,“藝術銀行”會為購買者補足這個差價。如果出售的作品經權威鑑定機構鑑定或畫家本人認定為仿品,“藝術銀行”將按售出價格的雙倍進行賠付。
國內多數藝術品經營機構對牆美術館的“藝術銀行”不感興趣,收藏愛好者也認為藝術品的租金太高,如此不菲的租金讓普通藝術品愛好者望而卻步,與其租賃還不如將藝術品直接買下來。至於購買的藝術品增值的承諾,是否會升值?升值多少?到底由誰說了算?是拍賣公司還是銀行?“藝術銀行”的專家把關有多嚴?價格的評估依據是什麼?諸多問題都是未知數。因此,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的租賃和保值增值,只不過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招攬生意而已。牆美術館進行藝術品租賃嘗試,至於能否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尚待時間的考量。

中國藝術生態銀行目標是吃掉整個“螃蟹”

就在各地金融機構紛紛瞄準“藝術銀行”這隻“螃蟹”的時候,2008年5月,第四屆深圳文博會分會場之一的“深圳22藝術區”推出了“中國藝術生態銀行”。“深圳22藝術區”將建設九大中心,即: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藝術生態銀行、原創音樂一號航母、格豐藝術創庫、文化酒吧品牌街、國際藝術青年公寓、藝術培訓中心、中國作家基地及中國影像中心。為了確保被專家稱之為“將是南方的藝術航母”的“深圳22藝術區”乘風破浪,駛向世界各地,“22藝術區”建立之初就開始著手打造“中國藝術生態銀行”。“中國藝術生態銀行”是“深圳22藝術區”營運的核心平台,也是根據中國藝術品市場現狀研發的中國首個藝術品生態鏈式交易管理平台。該項目由格豐藝術機構耗時3年開發,將提供藝術品信託、保險、物流、抵押、交易、授權等一系列服務,幾乎囊括了“藝術銀行”這隻大“螃蟹”的全部功能,計畫成為國內最大的“藝術銀行”,並將與金融銀行互動,從而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其服務管理功能將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規範運營,並發揮其國際輻射力。據了解在文博會期間,“中國藝術生態銀行”投資合作意向總額20億元,這筆資金注入藝術品市場,必將對藝術品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國藝術生態銀行”的目標是“吃掉”“藝術銀行”這隻大“螃蟹”,能否如願以償,相信時間會做出最終的判斷。
藝術的金融化是新世紀以來十分顯見的趨勢,藝術品早已走出藝術的“金字塔”,融入到市場經濟中,而有關藝術投資和理財的方式也在不斷地花樣翻新,長期隔岸觀火的金融業或投資機構已開始將大量資金融入到藝術品市場。“藝術銀行”這隻“螃蟹”,吸引了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的眼球,先行者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誰將是吃好這隻“螃蟹”的第一人,我們將拭目以待。毋庸置疑的是,“藝術銀行”為藝術市場、藝術工作者、收藏愛好者撐起一片藍天,藝術品市場定會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

中國銀行:打造江城首家

2009年12月21日,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部(武漢)中國當代藝術畫展閉幕,由私人銀行牽頭辦藝術展,這在武漢尚屬首次。與普通客戶簡單提供產品不同,銀行更注重為高端客戶提供各類增值服務,藝術品投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門類。中行私人銀行部(武漢)宣稱,將打造江城首家藝術銀行。
該畫展展出了冷軍、石沖等全國12位藝術名家的34件藝術藏品,到場的6位藝術家在場陪同客戶觀摩,客戶看中作品了可以與藝術家現場簽約。策展人、中國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余丁透露,展出的油畫、水墨畫和雕塑等,大部分價格都在幾十萬元以上,有的高達百萬元。
與此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私人銀行已紛紛聯手藝術界,為其客戶提供藝術投資渠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