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修建佛像,的確有在佛像上修建密室藏東西的例子,這也是佛教教義允許的。按佛教造像儀規,在佛教造像身體上一般設有“藏髒洞”。藏洞內所裝東西多為“五穀”及“五金”(金、銀、銅、鐵、錫)。“五穀”象徵菩薩保佑“五穀豐登”;“五金”象徵菩薩保佑“招財進寶”。還有的佛身藏洞內裝的是仿製五臟六腑的器皿或經書帛卷,象徵“肝膽相照”或“真經永駐”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髒洞
- 外文名:Hide the hole
1962年樂山縣政府組織建國以後第一次較大規模地維修大佛,修補前胸時,工人發現佛肚前有一個封閉的藏髒洞,它的發現似乎印證了大佛身上有“藏寶洞”的千古傳說。這個“藏髒洞”,因位於大佛胸前的心臟部位而得名,是一個高3.3米、寬1米、深2米的長方形人工開鑿的暗室。
洞穴的封門石在兩位鑑證人的注視下被打開,室內情形令人大失所望,僅散亂地堆放著一些破舊的廢鐵和鉛皮,開啟現場惟一有價值的就是封門石,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記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劍南西川節度使曾在上方修建了一座13層的楠木大橡閣,後被毀於大火,宋代重建,稱為“天寧閣”,後來被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記事殘碑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現場有兩個見證人,一人認為暗室堆放的東西,應該不是原洞穴堆放的,而是被盜後的人為遺留物,且時間不會太遠,應該在清末民初。另一個認為,暗室里的“廢鐵”應是“鎏金銅壺”,“鉛皮”似乎是破損的“鉛皮經卷”。若此推斷成立,則說明暗室里殘留的東西應是被盜後殘留的原有東西,最近年代也應和封門石碑年代一樣是宋代遺留物。
由於當時的“藏髒洞”被打開後,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隨後就被工匠用青磚、水泥灰封閉。如今兩位現場當事人說法不一,已無從考證。惟一的線索宋代重建天寧閣的記事殘碑,那次維修時已移至附近的海師洞保管,海師洞是建造大佛時海通和尚的臥室,文革中洞內的存放物被毀,殘碑也下落不明。宋代“天寧閣記事殘碑”是近現代史學者一直找不到的一塊重要的文物石碑,得而復失令人深感遺憾。
那么,“天寧閣記事殘碑”上的文字是什麼?為什麼要用此碑來封“藏髒洞”?大佛胸前的暗室到底是何時所鑿?目的是何?被盜前究竟裝了什麼東西?如此多的疑問幾乎成了千古謎團。
古時候修建佛像,的確有在佛像上修建密室藏東西的例子,這也是佛教教義允許的。按佛教造像儀規,在佛教造像身體上一般設有“藏髒洞”。藏洞內所裝東西多為“五穀”及“五金”(金、銀、銅、鐵、錫)。“五穀”象徵菩薩保佑“五穀豐登”;“五金”象徵菩薩保佑“招財進寶”。還有的佛身藏洞內裝的是仿製五臟六腑的器皿或經書帛卷,象徵“肝膽相照”或“真經永駐”等等。關鍵是這些藏洞大都開鑿在佛體背部隱蔽處,而樂山大佛開鑿的位置在佛心部位,這是前所未聞的。
雖然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記事殘碑”,但不能說明此洞是宋代人開鑿並封藏的。從開鑿此洞的長、寬、高規模來看,工程量較大,應是唐代同期工程,是造佛時的配套工程,也就是說施工者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這個藏洞功能。
那么這個藏洞究竟要藏什麼東西呢?可能是財寶。大佛建成前後募集金銀不少,如此大的工程,建成後的佛事活動肯定很多。香火旺盛,八方朝拜,大佛寺廟能收到的捐贈善款、奇珍異寶肯定很多。雖然利用佛身藏寶,況且是在“佛心”,是跟佛經教義相違背的,但若是前人考慮深遠,佛財歸佛,善款專用,將募集來的剩餘資金封藏好,留予後人,緊要時開啟用於維修,這個解釋應該也是道理的。
不可否認的是,“藏髒洞”在歷史上曾被多次開啟,以致洞內的貴重物品早已蕩然無存。也許是在唐晚期會昌五年唐武宗的全國範圍內的滅佛行動中被搜走,也許在唐末宋初就被盜寶者劫走;也許19世紀初四川軍閥陳洪範對大佛維修時就發現了大佛胸前這個藏寶洞,掠寶後再將大佛腳下的“天寧閣記事殘碑”移作封門石……
無論今人作何推斷,洞穴內畢竟沒有發現過金銀財物。神秘的大佛,神秘的寶藏,神秘的傳說,這個千古之謎有可能被解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