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旱蒿
- 學名:Artemisia nortoni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屬:蒿屬 Artemisia
- 亞屬:龍蒿亞屬 Subgen. Dracunculus
- 組:龍蒿組 Sect. Dracunculus
- 種:藏旱蒿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
- 系:旱蒿系 Ser. Psammophil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稍木質化;根狀莖粗,半木質化,具營養枝。
莖:莖多數,高15-25厘米,常與營養枝共組成小矮叢,具細縱棱,淡褐色,下部稍木質化;上部有短的分枝;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被灰白色疏短柔毛。
葉:葉厚紙質,下部與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長1.5-2.0(-2.5)厘米,寬0.5-1.5厘米,一回羽狀全裂,下部葉每側具裂片2-3枚,中部葉每側具裂片1-2枚,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3-0.5(-0.8)厘米,寬0.5-1.5毫米,葉柄長0.2-0.5厘米;上部葉與苞片葉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無葉柄。
花: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3)毫米,無梗,具細小的小苞葉,在短的分枝上排成短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近等長或外層略短,狹卵形,具綠色中肋,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卵形,具膜質邊緣或內層總苞片半膜質;雌花3-7朵,花冠狹管狀,冠檐具2裂齒,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尖;兩性花5-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橢圓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短,先端略膨大,2裂,不叉開。
果:瘦果倒卵形。
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 200米附近山坡上。
分布範圍
產我國西藏(東部與南部);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加查。
本種提示
R.Pampanini建立新種時,置本種於艾蒿組(Sect.AbrotannmBess.)中,作者查閱其模式標本(Nortonn.375,1922,存英國邱植物園標本館),發現其兩性花的子房不孕育,故改隸於龍蒿組(Sect.DracunculusBess.)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