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流傳在墨竹工卡的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始於1880年35世直孔時期,創始人為赤列多吉。其後經過五代家族式的傳承,唐卡的縫製技藝日趨完善,做工也日漸精細。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構圖嚴謹而豐滿、均衡而多變,畫法以工筆重彩和白描為主,製作過程中全部以針縫刺繡作業,工藝水平較高,作品富於立體感、質感和動感,栩栩如生。

2008年6月7日,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
  • 遺產編號:Ⅶ-14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唐卡”一詞來源於藏文音譯,也叫“唐嘎”“唐喀”,是一種較富藏民族特色的捲軸畫。墨竹工卡縣的直孔刺繡唐卡是眾多流派中較富特色的一支,歷史上一直以家族傳承的方式流傳於較小範圍。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始於直孔噶舉派創始人覺巴·吉天·松吉公布時期,一直由直孔平措康桑家族以家族的形式傳承。

文化特徵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將繪畫和刺繡相結合,是刺繡在布綢上的彩色捲軸畫。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全部以刺繡工藝完成,畫面凹凸有致,立體感較強,其中的人物形象較為豐滿傳神。

製作工序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的製作講究拼、緞、刺、繡、縫,製作時首先將唐卡所要表現的內容以圖畫的形式畫好,再根據圖形進行刺繡。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刺繡全部採用上等絲料,面積在十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唐卡以五六根馬尾毛捻在一起,用生牛羊肉塗抹,起到粘合作用,外面再以各色綢布包裹製成絲線縫製。

題材作品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題材廣泛,主要內容大致可分為佛、菩薩類,佛傳或佛本生故事,密宗本尊各神,觀音、度母類,護法神、明王類,上師高僧、大成就者類,藏族歷史和人物類,壇城佛塔類及其他類如宇宙日月天體運行圖、香巴拉圖、須彌山圖、生死輪迴圖等。代表作品有《觀音》《綠度母》《米拉熱巴》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含括了19世紀後期西藏地區社會、宗教、歷史、民俗等方面的內容,成為了解直孔文化的“百科全書”。
傳承狀況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的製作者既要對唐卡的布局和人物表現進行細緻的構思,又要以“算針”的方式達到精確的效果,製作難度大,工藝繁雜,對製作者的要求較高,因此熟練掌握這種繪製技藝者較少,已出現後繼乏人的危機,導致其瀕臨消亡,急需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米瑪次仁,男,藏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墨竹工卡縣文化和旅遊局(墨竹工卡縣文物局)獲得“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評估合格,墨竹工卡縣文化和旅遊局(墨竹工卡縣文物局)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3年7月2日,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作品《直貢嘎舉金錦寶串唐卡》在墨竹工卡縣展出。
2014年5月15日,“指尖神韻”——藏族刺繡堆繡唐卡傳承人精品展活動在拉薩舉辦,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作品參與展示。
2019年7月15日,墨竹工卡縣萬畝小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在甲瑪霍爾康莊園內開幕,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作品參與展示。
社會活動
2016年5月1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南京愚園無隱精舍現場展示手工刺繡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
2019年11月8日,南京墨竹周舉行開幕式暨文化展演,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項目參與“天邊之鄉·秘境墨竹”非物質文化展演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