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新黃芪

藏新黃芪

藏新黃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是豆科、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上升,被白色或黑色伏貼毛。羽狀複葉有21-41片小葉;葉柄連同葉軸疏被黑白兩色伏毛;托葉中部以下合生。短總狀花序密集,腋生,生5-15花;總花梗連同花序軸疏生黑、白兩色伏貼毛;花冠藍紫色,旗瓣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漸狹,無瓣柄。莢果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種子淡褐黃色,卵狀腎形,平滑。

分布於中國新疆、新疆、雲南、西藏;蒙古、西伯利亞、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生於海拔830-2450米的山谷低洼濕地、地埂或山坡草地。

藏新黃芪各類牲畜均喜食,尤以羊、牛嗜食,冬季殘留的枝仍為牲畜樂食。營養價值高,給牲畜提供了一定量的礦物質飼料,是一種適於放牧的優等牧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新黃芪
  • 拉丁學名: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 
  • 別名:藏黃耆、展毛黃耆、藏新黃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豆目
  • 豆科
  • 黃芪屬
  • :藏新黃芪
  • 命名者及年代:Benth. ex Bunge,1868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纖細,上升,高10-35厘米,被白色或黑色伏貼毛。羽狀複葉有21-41片小葉,長4-11厘米;葉柄長7-10毫米,連同葉軸疏被黑白兩色伏毛;托葉中部以下合生,長4-10毫米,上面散生長毛,邊緣具長緣毛,分離部分三角狀披針形,長2-5毫米,先端漸尖,膜質;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8毫米,寬3-8毫米,先端圓形微缺,基部鈍形,兩面或僅下面疏被白色貼伏毛;小葉柄長約1毫米,有疏毛。
短總狀花序密集,腋生,生5-15花;總花梗長3-15厘米,連同花序軸疏生黑、白兩色伏貼毛;苞片披針狀卵形,長2-3毫米,膜質,具緣毛;花梗長1-2毫米,具黑色伏毛;花萼管狀,長7-8毫米,被稍密的黑色伏毛,萼筒長5-6.5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內外均密被黑色毛;花冠藍紫色,旗瓣倒卵狀披針形,長14-20毫米,寬6-8毫米,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漸狹,無瓣柄,翼瓣長11-18毫米,瓣片長圓形,長6-10毫米,寬2-2.5毫米,先端圓,瓣柄與瓣片等長,龍骨瓣長10-15毫米,瓣片倒卵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2.5-2.8毫米,瓣柄長3-7.5毫米;子房有短柄,被黑、白兩色毛,柄長約1毫米。莢果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3-17毫米,寬3-4毫米,先端和基部均突然收狹,具尖喙和果頸,被黑毛混有白色半開展毛,稍彎,直立,近三棱形,假2室,含4顆種子,果頸長3-4毫米,果柄長1-1.5毫米。種子淡褐黃色,卵狀腎形,長約0.6毫米,橫寬約2毫米,平滑。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30-2450米的山谷低洼濕地、地埂或山坡草地。
藏新黃芪是一種旱中生小豆科牧草,生態適應幅度很廣,從平原草甸到高山草甸的河谷陽坡均見有分布,因而在形態上差異大。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既喜溫,又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最適宜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且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亦耐輕度鹽鹼,適宜生長在中度濕潤的草甸土上。在中國新疆,北疆平原地區及前山帶的河穀草甸草地中,它常以伴生種參與由薹草(Carex spp.)、細葉早熟禾二裂委陵菜等植物組成的草地型;在以擬短芒大麥草(Hordeum brevisubulatum subsp. nevskianum)、小糠草葦狀羊茅紅車軸草Trifolium pratense)、蘆葦、韃靼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 subsp. tataric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芨芨草馬藺Iris lactea)等植物組成的平原低地草甸草地中有時能成為亞優勢種;在中山帶的山地草甸草原草地上,常以伴生種或散生種出現在由紫花鳶尾草原糙蘇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細葉早熟禾新疆亞菊Ajania fastiaiata)、短柱苔草兔兒條Spiraea hypericifolia)等植物組成多種草地類型;在山地草甸及亞高山甸的陽坡谷地,亦以散生種或伴生種出現於仰臥早熟禾Poa supina)、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絲葉蓍Achillea setacea)、細果薹草Carex stenocarpa)、天山羽衣草所組成的不同草地型中;在天山北坡的低山帶,常做為伴生種出現在以博洛塔絹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新疆針茅Stipa sareptana)、羊茅、短柱苔草為優勢種的荒漠草原草地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西部及西南部)、雲南、西藏。蒙古、西伯利亞、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藏新黃芪通常於4月上旬返青,5月下旬現蕾,6月初開花,花期可延續1個多月,6月中下旬即結實,8月果熟,10月枯黃。繁殖能力強,再生速度快,在經常放牧的草地上由於牲畜採食,將草地封育 3-5 年,它在草地植被組成上就變成優勢種,株數和覆蓋度大為增加,生物產量也較大。

主要價值

藏新黃芪草質柔軟,葉量豐富,適口性好,各類牲畜均喜食,尤以羊、牛嗜食,冬季殘留的枝仍為牲畜樂食。藏新黃芪營養價值高,分枝到盛花期粗蛋白質的含量均在20%以上,灰分、鈣、磷的含量也較高,給牲畜提供了一定量的礦物質飼料。而且分布廣,適應性強,耐牧,是一種適於放牧的優等牧草。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