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說明,變種,
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草本。
莖葉
莖纖細,上升,高10-35厘米,被白色或黑色伏貼毛。
羽狀複葉有21-41片小葉,長4-11厘米;葉柄長7-10毫米,連同葉軸疏被黑白兩色伏毛;托葉中部以下合生,長4-10毫米,上面散生長毛,邊緣具長緣毛,分離部分三角狀披針形,長2-5毫米,先端漸尖,膜質;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8毫米,寬3-8毫米,先端圓形微缺,基部鈍形,兩面或僅下面疏被白色貼伏毛;小葉柄長約1毫米,有疏毛。
花
短總狀花序密集,腋生,生5-15花;總花梗長3-15厘米,連同花序軸疏生黑、白兩色伏貼毛;苞片披針狀卵形,長2-3毫米,膜質,具緣毛;花梗長1-2毫米,具黑色伏毛;花萼管狀,長7-8毫米,被稍密的黑色伏毛,萼筒長5-6.5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內外均密被黑色毛;花冠藍紫色,旗瓣倒卵狀披針形,長14-20毫米,寬6-8毫米,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漸狹,無瓣柄,翼瓣長11-18毫米,瓣片長圓形,長6-10毫米,寬2-2.5毫米,先端圓,瓣柄與瓣片等長,龍骨瓣長10-15毫米,瓣片倒卵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2.5-2.8毫米,瓣柄長3-7.5毫米;子房有短柄,被黑、白兩色毛,柄長約1毫米。
果
莢果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3-17毫米,寬3-4毫米,先端和基部均突然收狹,具尖喙和果頸,被黑毛混有白色半開展毛,稍彎,直立,近三棱形,假2室,含4顆種子,果頸長3-4毫米,果柄長1-1.5毫米。種子淡褐黃色,卵狀腎形,長約0.6毫米,橫寬約2毫米,平滑。
花果期
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30-2450米的山谷低洼濕地、地埂或山坡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疆北部、西部及西南部。蒙古、西伯利亞、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本種說明
據 G. Bentham 記載,本種模式標本采自我國西藏西部,但直至目前,我們在該地區尚未採得可靠的標本。因此,我們認為,可能當時採集者把模式產地新疆西南部(與克什米爾接壤處)誤成西藏。
變種
展毛黃耆(變種)(植物研究)
var. patentipilus K. T. Fu in Bull. Bot. Res. 2 (4): 73. 1982.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莖、葉及花萼等被開展或半開展毛,非伏貼毛。花果期與原變種同。
產新疆西部(烏恰、烏蘇、博樂)等地。生於海拔2000-3100米的山溝湖濱或嶺脊。模式標本采自烏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