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複製,為了有利於藏品的保存,博物館依照藏品原件的原狀進行製作,用複製品代替珍品進行展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品複製
- 外文名:Collection duplication
- 目的:為了有利於藏品的保存
- 複製原因:藏品已嚴重受損
- 複製方法:藏品修舊如舊複製品須做舊如真品
簡介,複製原因,複製要求,複製方法,銅器複製,陶器複製,絲織品複製,書畫複製,文獻複製,
簡介
中國的複製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中國博物館藏品中,保存著不少前人的文物複製品,如宋摹晉唐書畫,宋仿商、周、秦、漢青銅器等。由於時代久遠、工藝精湛,這些複製品已成為歷史文化遺物,被博物館收藏。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物複製技術也日臻成熟。現在對青銅器、鐵器、陶瓷、漆器、紡織物、書法,繪畫、文獻、牙雕等各類文化遺存的複製,不僅繼承了古代各種器物複製的獨特工藝,而且與科技手段相結合,發展了傳統的複製工藝。
複製原因
藏品已嚴重受損,雖經保護技術處理,仍難長久保存的和瀕臨毀壞且有珍貴价值的藏品,均需進行複製;藏品未完成或暫不能完成保護技術處理,為使觀眾早日見到藏品,可用複製品展出;陳列環境不佳,為避免藏品受損,亦用複製品代替;博物館為充實豐富本館陳列內容,需展出非本館藏品,也用複製品取代;私人收藏家將自己的珍藏捐獻給博物館收存,博物館則可將複製品回贈原物主,以資紀念。
複製要求
複製品必須忠於藏品原件的原狀,應具有真實性,保證複製品的質量。對普通的複製品,要求在造型、規格、紋飾、文字、色彩、質感、風格、完殘等方面,均與原件保持一致,使複製品與原件在外觀上難辨真偽,這類複製品適用於陳列。對要求標準高的複製品,除保持外觀一致外,在材料質地、化學成分、物理性能、重量、硬度、音響、手感等方面,也要與原件基本相同。對藏品原件殘缺,而又需恢復原狀的複製品,必須有科學依據,不應隨意創造,複製工藝過程,必須確保藏品安全無損。複製品應註明標誌,避免真偽不分,造成混亂。
複製方法
複製品的製作方法、工藝,有的需摹仿藏品製作當時的條件和方法進行,有的可按現代製作工藝和方法進行。
銅器複製
常規的複製方法是,先用模具材料在器物原件上翻制模具,然後用與原件材料相同的材料或其他代用材料進行鑄造,製得與原件相同的器型,然後再進行精細的雕鏨加工和表面修飾處理,使之與原件的色調風格達到完全一致。模具材料有膠泥、石膏、矽橡膠等。石膏翻模法,操作簡便,價格低廉,材料來源充足,套用範圍廣。對造型複雜、紋飾深凹的器物,石膏模不但不能全部翻出,還會影響複製品的真實性,這就需要用矽橡膠來代替石膏。矽橡膠是新型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彈性好、熱穩定性高、耐臭氧、防紫外光、絕緣、抗水等優良性能,用於翻制模具,其脫模性能良好,既不傷害藏品,也不損壞模具,並能充填器物的細部,可以準確真實地將器物紋飾複製下來。矽橡膠模具還可以反覆使用多次。由於矽橡膠的性能優於石膏,現在博物館已推廣使用。銅器複製品的基體材料,可用與原器物合金成分相同的材料,也可用熔點低、便於熔鑄的錫、鉛、銻合金材料,還可用石膏、環氧樹脂等代用材料。就質量而言,以用同體材料最佳,但用石膏或環氧樹脂等材料,成本較低,工藝也簡便。
中國銅器複製技術成就顯著。湖北省隨縣出土戰國曾侯乙青銅編鐘的複製品,共65件,用青銅5000千克,採用矽橡膠翻模,以與原鐘材料成分相同的青銅合金為複製品基體,使複製品達到形似、聲似的高水平;西漢透光鏡的複製品,可在光照下出現銅鏡透光的假象;明代噴水魚洗的複製品,達到發音清脆悅耳,噴水效應良好的效果。
陶器複製
複製方法有兩種,一是模擬器物產生時代的生產工藝進行複製,即在坯料組成、釉料成分、原料粒度、坯料製備、成型方法、生產工具、坯燒設備、燒成溫度等方面,均與原器物製作時基本一致,使複製品在外形、紋飾、硬度、重量、色澤、音響、手感等方面,達到與原器一致或相近的程度。這種複製方法難度大、成本高、時間長,但質量高,是目前最好的複製方法。山東蛋殼黑陶的複製,即是選用大汶口人和龍山人在當時所用的陶土原料和制陶工藝進行複製的成效顯著的例證。另一種複製方法是部分地或全部採用現代工具、設備、燒制工藝來複製。用此法複製的器物,僅在外觀上與原器物相似,如唐三彩的複製就是依照出土唐三彩的實物造型,臨摹雕塑或翻模成型,經制模、印坯、修胎後再進行燒制,經過素燒和釉燒,最後做表面修飾處理製成的。陶器複製品還可用石膏為基體材料,表面做修飾處理,保持外貌與原器物相似。
絲織品複製
複製古代絲織品,首先要對當時絲織工藝的絲料結構、染料成分、加工技術、圖案設計、織造技巧進行探討,再運用傳統的織絲設備和工藝進行複製。明定陵出土的兩件萬曆絲織龍袍,已碳化破損,複製品即按明代輿服制度設計,龍袍料上用真金線、孔雀尾羽、五彩絲絨裝飾紋樣,通幅織制。
書畫複製
中國書法、繪畫的複製方法有:人工臨摹法、珂羅版複製法、木刻水印法、照相複製法。人工臨摹法為常用的書畫複製方法,要求臨摹者忠於原作不得創作發揮。珂羅版複製法,能表達原畫的濃淡層次,使複製品保持原畫面貌,適宜複製單色或彩色繪畫。複製書畫的材料紙、絹,要求與原件相近。
為了有利於藏品的保存,博物館依照藏品原件的原狀進行製作,以複製件代替藏品原件使用。
中國的複製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中國博物館藏品中,保存著不少前人的文物複製品,如宋摹晉唐書畫,宋仿商、周、秦、漢青銅器等。由於時代久遠、工藝精湛,這些複製品已成為歷史文化遺物,被博物館收藏。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物複製技術也日臻成熟。現在對青銅器、鐵器、陶瓷、漆器、紡織物、書法,繪畫、文獻、牙雕等各類文化遺存的複製,不僅繼承了古代各種器物複製的獨特工藝,而且與科技手段相結合,發展了傳統的複製工藝。
文獻複製
文獻指載有文字的紙質藏品,例如手稿、檔案、書籍及各種印刷品。常用的複製方法有:手工描摹法、珂羅版複製法、照相製版複製法、光電謄影法、鋅版製版法、木刻版印法、檢排鉛字重印法、人工描摹刻版法等。文獻按文圖構成可分為: 手跡件、油印件、石印件、鉛印件、列印件、木刻件、印痕件、複寫件、複合件等。各種文圖構成的文獻,均可用照相製版複製法進行複製。此法先由原件拍攝出底片,再用底片製成金屬印版後進行印刷。其優點是文圖逼真、不失原神。但使用此法也不是絕對的。為了求得更好的效果,對各種文獻的複製要注意選擇更適宜的方法,選用與原件相同或近似的紙張,手跡件所用鉛筆的顏色、硬度及鋼筆墨水的顏色、成分等,均需與原件一致,才不失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