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獼猴

藏南獼猴

藏南獼猴(學名:Macaca munzala):是猴科、獼猴屬動物。體長51-63厘米。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它們的前肢與後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頭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臉頰黝黑,額頂有一小撮旋毛。最鮮明的特點是脖子上有一塊蒼白的皮毛,額頭和面部有黑斑。比較同屬的其他猴子具有相對短的尾巴。

主要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繫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分布於中國西藏和不丹。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領地,集群,交流,食物,活動,天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保護措施,

物種學史

藏南獼猴原產於中國藏南地區(現印度占領)。它的種名“munzala”來自翟讓門巴族部落,發音”diep-bosaap“的意思是“森林深處的猴子”。學名由著名的印度靈長類動物學家安瓦魯丁·喬杜里(Anwaruddin Choudhury)在1997年命名,藏南獼猴曾經被作為熊猴的一個亞種,在2004年才確定為一個新物種。這種獼猴的第一個物種在1903年,發現於印尼帕蓋伊島(Pagai Island)。在2011年,一些研究人員建議其在熊猴的形態變異的基礎上,可能更好的視為一個新種。

形態特徵

藏南獼猴體重15千克,總體長824毫米,頭體長560毫米,尾長264毫米。是一種形體比較大的棕色獼猴,臉頰黝黑,額頂有一小撮獨特的黃色旋毛,包含一個黑色的中央螺紋。最鮮明的特點是脖子上有淺色的皮毛,額頭和面部有黑斑,眼睛上方有深色條紋。脖子周圍的毛髮顏色淺。比較同屬的其他猴子具有相對短的尾巴。
體型大而粗壯,上體深棕色或黑褐色皮毛,在前肢上變得光亮。毛髮長且密集,特別是在上身。尾短,是體長的39%-45%。這可將它們與密切相關的物種區分開來。 耳朵黑暗,鼻子呈喇叭形,眼睛周圍皮膚較淺。
像許多獼猴一樣,藏南獼猴具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體型更大,具有更長的頭骨和更堅固的犬齒。該物種除了體型大小以外,幾乎沒有年齡差異。亞成年在大多數方面與成人相似,外觀和著色方案幾乎相同。區別是否亞成體看它們的尾巴,幼猴的尾巴幾乎無毛的並且逐漸變細。

近種區別


藏南獼猴(Macaca munzala
體量
體重15千克,總體長824毫米,頭體長560毫米,尾長264毫米
體重10-15千克,體長500-700毫米
雄獸的體長為61-72厘米,體重14-17.5千克
特徵
藏南獼猴具有獨立的形態特徵,與熊猴和藏酋猴一樣,藏南獼猴似乎屬於該屬的中國種群。然而,該物種在相對尾長上是獨特的,它介於藏酋猴和熊猴之間,而生活在與它同域的熊猴是熊猴的一個亞種。
其體型大小與獼猴相似,尾長,約為體長的1/3;與獼猴的不同在於顏面部相對較長,眉弓較高而突出
身體粗壯;尾巴短,不超過體長的1/10;體被疏而長的毛髮,背部色澤較深,腹部較淺,頭頂上的長毛從中央向兩側披散開;在面頰上和下巴上都生有濃密的鬚毛
圖片
藏南獼猴
藏南獼猴
藏南獼猴
熊猴
藏南獼猴
藏酋猴

棲息環境

該物種僅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地區發現。 生活在退化的闊葉林,其中有些很茂密,有些則因人類活動而嚴重退化;退化的開放灌木林、農業區、不受干擾的橡樹林和不受干擾的針葉林。藏南獼猴可以忍受這種棲息地的改變,並且經常在森林砍伐區或農業地區出現。 這使它們與當地村民發生衝突,當地村民以其蒐集和消費農作物為生。藏南獼猴在地面上覓食,但仍部分是樹棲動物,喜歡築巢於離地面約15米的樹上。

生活習性

領地

藏南獼猴的家庭範圍有很大差異,具體取決於群體的大小,並且在定義上相當寬鬆。較小的群體可能有7公頃的小範圍;較大的群可能有不超過55公頃的範圍。特定組的範圍用途因季節而異。在春季和夏季,藏南獼猴行程變化更多,以獲取食物資源。在冬季,它們更傾向於留在一個地方,依靠當地可以找到的任何資源。

集群

藏南獼猴是社會性動物。它們生活在5-60隻的族群中,每群平均21.6隻。這些群體包括雄性、雌性、少年和嬰兒,所有這些藏南獼猴通常以和平與合作的方式共存。族群白天共同覓食,通常會進行相互社交理毛和撫摸。最常見的是同性的成年雄性互相理毛,而未成年的幼猴則是由成年雌性理毛。對抗行為很少見,通常僅限於表示威脅。這些威脅顯示在冬天更常見,這時糧食供應稀缺,競爭加劇。一般而言,獼猴是高度社會化的,具有複雜的支配地位和等級制度的物種。藏南獼猴的群體結構雖然尚未具體描述,但也不例外。藏南獼猴具有成群的母體結構,單個獼猴母親的排名很可能有助於確定其未來地位。
據可靠的訊息來源稱,已知有35群不同的族群,至少有569隻不同的成員(其中32群在達旺有540隻,3群在西卡門、庫馬爾等地有29隻)。然而,另一個來源的成熟個體數量少於250個只。

交流

大多數獼猴通過聲音和視覺進行交流。 聲樂交流雖然尚未在藏南獼猴中得到記錄,但幾乎可以肯定存在,並且各種視覺顯示都是已知的。 這些顯示可能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其他行為,例如,搖動樹枝。 他們通常會用這些方式進行溝通,恫嚇侵略者或支配彼此的關係。 在藏南獼猴中也觀察到觸覺交流。在許多靈長類動物中,相互理毛修飾是促進個體間聯繫的常見社交活動。

食物

藏南獼猴幾乎完全是食草動物,以大約29種不同的植物為食。有時,它們會食用小的無脊椎動物或泥土,但飲食中的絕大多數是樹葉和樹枝。有時也會食用植物的其他部分,例如水果、花朵、莖和樹皮。食物中的絕大多數僅由幾種植物組成。在春季,有7種食物占其飲食的75%,而在冬季飲食中,有7種食物占75%,這種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性要差得多。
在冬季,藏南獼猴尋覓食物的距離更短,它們依靠在當地可以找到的任何劣質食材生存。它們也從吃樹葉和水果轉變為營養不足的樹皮和樹髓。藏南獼猴飲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單一植物刺桐,該植物在冬季壟斷了超過72%的進食時間,而在春季則壟斷了約19%的進食時間。這種植物在藏南獼猴生活的地區非常普遍,並在他們度過冬季的地區占主導地位。

活動

藏南獼猴是晝夜性,主要是陸生。它們有能力爬山並在樹上過夜。白天,它們留在地面上覓食。會花費大量時間進食或尋找食物。在夏季,進食占其日常活動的29%-51%,而在冬季,這一數字可增至41%-66%。 藏南獼猴群有明確定義的家族領域,可能會重疊。獼猴在這些家庭範圍的邊界上和平互動,它們除了獲得食物外很少離開。在這些範圍內,獼猴可以長途跋涉覓食。覓食可能占夏季活動預算的50%。在冬季,藏南獼猴由於需要節約能源,因此不願旅行。在這一季節中,它們很少移動,呆在一個地方,依靠大量低質量的食物生存。藏南獼猴採取的另一項節能措施是休息。它們比相關物種的個體花費更多的時間休息,最有可能是由於其棲息地溫度較低和海拔較高。在白天,它們經常在陽光下曬太陽,花了大部分時間。在藏南獼猴中已觀察到各種其他行為,但未進行詳細評論。這些措施包括雄性族群分化動盪(可能充當主導地位顯示),雄性對雌性的性檢查以及雄性對雄性的固定定位。

天敵

藏南獼猴僅分布於中國藏南地區,這裡是中型到大型捕食者的家。這裡生活著亞洲黑熊雪豹。 眾所周知,這些野獸有時會獵捕猴子,而另外兩種則可以捕食體型大小相似的獵物。 然而,它們都不是藏南獼猴的已知掠食者。藏南獼猴偶爾會被人類殺死,通常是為了報復破壞農作物。它們通常不在其分布範圍的大部分地區被人類食用,但是可能被狩獵用於傳統醫學。這使得人類成為藏南獼猴的唯一被確認的食肉動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藏南的高海拔地區。該模式產地為北緯27°42',東經91°43',海拔在2180米。多分布在藏南的達旺西卡門縣西部,在該地區的塔旺地區最為常見,儘管在西卡緬也有發現,也可能發生在藏南以外的其他地區,以及不丹和西藏(中國)的毗鄰地區。根據現有的野外數據,出現這一物種可能的數據的範圍是3700平方公里,占用的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與藏南毗鄰的牟陵國家公園(Mouling National Park)也有分布。
據認為,藏南獼猴的分布在東部被布拉馬普特拉河所限制。 這樣可以將其與一個密切相關的物種——東部熊猴隔離開來。
藏南獼猴
藏南獼猴分布圖

繁殖方式

藏南獼猴的繁殖系統並不為人所知。在該物種中已觀察到幾種性行為,包括坐騎和生殖器檢查。但是,交配行為從未被具體描述過。密切相關的獼猴是多生的或多胎的,而藏南獼猴的繁殖方式可能相同。它們的多男多女群體結構表明可能是這種情況。
交配系統是雌雄同族混交。藏南獼猴的平均後代數,繁殖季節,出生質量,斷奶年齡,獨立年齡和性成熟年齡均未知。由於尚未研究該話題,因此對生殖周期的所有討論均已估算。認同藏南獼猴通常每2年產1次。觀察到的藏南獼猴族群中嬰兒與成猴的比率低,這可能表明它們不是年度繁殖者。兩年的生育期可以解釋這一差異。所有的獼猴都會一次生一或兩個幼仔,藏南獼猴也不例外。其他獼猴的妊娠期有所不同,但通常在150-190天之間。因此,有理由假設藏南獼猴的懷孕時間相似。
藏南獼猴的父母保健尚未正式描述。 但是,可以根據相關物種的行為做出一些有力的推斷。 所有靈長類動物都有幼小的幼年,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保護。 在獼猴中,這種保護是由母親提供的,母親在嬰兒出生後的頭幾個星期就對其進行照顧。 獼猴的母親還負責嬰兒的餵養、梳理、學習和保護。 在某些獼猴物種中,其他個體也扮演著年輕保姆的角色。 其中可能包括母親的大女兒或無關的“阿姨”。性有時也會為父母作貢獻,輪流抱著並保護嬰兒(Theirry,2007年)。 尚不清楚雄性在藏南獼猴中是否扮演任何育兒角色,或者是否發生“姨媽”,但這種行為是可能的,值得調查。
藏南獼猴的壽命從未被研究過。 但是,它很可能遵循其親屬的模式。 獼猴屬中的大多數物種在野外生活20至30年。 在囚禁中,消除了許多潛在威脅,使它們的壽命更長。 圈養的人可能達到35歲,有時甚至達到40歲。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種群現狀

這些動物有時是人類為了報復其破壞莊稼而被殺死。然而,一般來說,當地人不吃靈長類動物。一些獵殺靈長類動物的活動是由非當地政府雇員進行的。根據辛哈等人的說法。2006年在西卡門區的一個村莊裡,有54隻獼猴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被殺死。在其範圍內沒有太多的棲息地損失。

保護措施

雖然這是一個新描述的物種,但在CITES附錄二中有涉及保護的條例。辛哈等人(2005)建議建立社區意識和保護方案,並指定適合當地的保護區。還不知道在任何官方保護區是否涉及這種情況,但很可能發生在牟陵國家公園,但需要確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