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前弘期,中國藏傳佛教發展的前一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傳佛教前弘期
- 性質:中國藏傳佛教發展的前一階段
- 開始時期: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乾布時
- 終止時期:止於公元9世紀墀祖德贊末年
藏傳佛教前弘期,中國藏傳佛教發展的前一階段。
藏傳佛教前弘期,中國藏傳佛教發展的前一階段。主要時期始於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乾布時,止於公元9世紀墀祖德贊末年,約二百餘。分三個主要時期:(1)松贊乾布(629—650在位)時為初興時期。松贊乾布迎娶尼泊爾墀尊、唐文成二公...
後弘期 朗達瑪滅佛一百年之後,由安多、康區、阿里等地傳入衛藏地區,西藏佛教又得復甦。朗達瑪滅佛之前佛教在西藏的傳播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之後稱為“後弘期”。藏傳佛教後弘期根據佛教傳入路線的不同,分為上路弘傳和下路弘傳。上路弘傳 上路弘傳指的是佛教勢力從阿里進入衛藏地區。對佛教的發展做出了...
藏傳佛教哲學是在中國藏族地區形成和發展的佛教各派別的哲學總稱。7世紀,佛教開始從中國內地及尼泊爾、印度相繼傳入藏族地區。藏傳佛教的哲學,基本上屬於大乘中觀派的“緣起性空”觀點。歷史派別 藏傳佛教可分為前弘和後弘兩個時期:前弘期始於7世紀中,止於9世紀末。後弘期始於10世紀末。由於師徒傳承、教義側重、...
這個時期的西藏佛教(就是漢傳佛教)為後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傳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礎。兩大時期:前密教時期和密教時期。另一種劃界:以朗達瑪王之滅法為界,弘揚的歷史分為前弘期、後弘期。西藏佛教主要是藏傳密教五大派:寧瑪派即舊教,又稱紅教,以蓮花生為初祖。噶當派為仲敦巴所創,後併入格魯派。噶舉派俗稱白教...
與修習“新譯密宗”的藏傳佛教宗派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等不同,寧瑪派所修持的密宗教法,大多為“前弘期”翻譯的,屬於“古譯密宗”,所以稱之為“桑阿寧瑪”或“寧瑪”,即“古密派”。內容簡介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分支,由印僧蓮花生創立,“三素爾”等人繼承發展,目前仍保留有主要傳承以及眾多信徒,...
藏傳佛教寺院壁畫,中國西藏地區佛教寺院及信仰藏傳佛教地區的寺院壁畫。發展歷史 西藏佛教的歷史以公元9世紀朗達瑪的禁佛為界,分為前弘期和後弘期。前弘期寺院壁畫因禁佛而幾乎不存。如今所見主要是後弘期以後,以西藏中部、西藏西部發端,向甘肅、青海等周邊地區傳播的佛教寺院壁畫,主要時間為11世紀至元明清時期。
1.3 前弘期寺廟建築的特點 1.3.1 寺廟建築的形制 1.3.2 寺廟建築的風格 2 後弘期藏傳佛教寺廟建築的發展 2.1 佛教的再度復甦和寺廟修建活動 2.1.1 佛教在西藏的再度流傳 2.1.2 百花齊放的藏傳佛教教派 2.1.3 再度興起的寺廟修建活動 2.1.4 後弘期寺廟建築的特點 2.2 政教合一體制...
蓮花生大士(梵文 Padmasambhava)或蓮花生,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印度烏仗那國人,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佛經授記 密宗續部里介紹蓮師生平的非常多,蓮花生大士並非只是藏傳佛教承認,其實顯宗經典中也有明確授記。《諸佛未來授記經》中也說:“我已滅度後,一百...
2.藏傳佛教前弘期:然後又經過五個朝代,藏王松贊乾布出世(629~650,吐蕃王朝第32任贊普,觀世音菩薩化身),迎娶中國唐朝文成公主(綠度母化身)和尼泊爾尺尊公主(憤怒蹙眉度母化身),這二位公主都從自己的國家迎請釋迦牟尼佛的等身像入藏,也就是現在聞名的覺沃仁波切。隨同尺尊公主陪嫁的還有上百名隨從、...
此後,盧梅等及其再傳弟子弘法藏土,從而使西藏佛教再度復興,史稱“下法路弘法”。藏傳佛教噶丹派祖師仲敦巴·傑維迥尼以盧梅等返藏弘法的公元978年為西藏佛教後弘期始年,為各派所公認,並因西藏佛教處長興得力於喇勤弘傳佛法,延續律儀,傳遞衣缽,後人尊他為後弘鼻祖,他所在的丹斗寺被稱為西藏佛教後弘的...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贊普郎達瑪大規模滅佛,西藏的佛教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松贊乾布到郎達瑪滅佛的時期被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這個時期存世的宗教用具已很少見。吐蕃時期可以稱為是藏傳佛教法器的濫觴期。公元10世紀至13世紀初,正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時期。與此同時,佛教再度在西藏興起,並緊緊...
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寧瑪派的教法主要為九乘三部。九乘即聲聞、獨覺、菩薩等顯教三乘,事續、行續、瑜伽續等外密三乘,摩訶瑜伽(大瑜伽...
本書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來編寫和出版,我們盡力以系統準確的資料,平實流暢的敘述,加上從各方面匯集的有代表性的圖片,向讀者介紹藏傳佛教的各個方面、使更多的人了解藏傳佛教,使更多的人到西藏去親身體會藏傳佛教。圖書目錄 前言 藏傳傳教源流 西藏苯教 前弘期 後弘期 五大教派的形成與演變 寧瑪派 噶當派 薩迦...
漸悟派,藏傳佛教前弘期派別之一。藏語稱為“日木吉巴”或“漸門巴”。所謂“漸悟”,乃針對摩訶衍那所倡“頓悟”派而言。吐蕃贊普赤松德贊(742—797年在位)時期,以藏族僧徒耶喜旺保和白央等為自,遵循印度僧人靜命(有譯寂護的)所傳印度龍樹中觀派教義為依據,主張要想超脫輪迴,達到成佛目的,只能遵照佛的教導...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其教派傳承於“前弘期”(8世紀),後人稱“舊派”,以區別於“後弘期”形成的“新派”。寧瑪派內部有遠傳經典、近傳伏藏和甚深淨相三大法脈傳承體系。寧瑪派比較全面的繼承了吐蕃時期傳播下來的教法儀軌,並且將這一教法儀軌得以不斷充實和完善,最終形成一個極其龐雜而又分門別類的...
頓悟派(1)指禪宗南宗。以慧能為代表。主張頓悟。(2)指藏傳佛教前弘期派別之一。藏語稱為“吉加爾哇”。贊普赤松德贊(742-797年在位)邀內地僧人摩訶衍那(或稱摩訶衍或大乘和尚)到吐蓄傳法。他力倡禪宗頓悟主張,認為斷滅生死而達涅案,不能依靠長期修習、行善棄惡以及思念佛教教理,而須摒棄各種慮念,無...
查烏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亦稱“扎果寺”。在山南地區隆子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西、新巴鄉吞瑪村北面的沖積台地上,距縣城約8公里。其南1000米處為隆子河,寺廟南側緊鄰通往縣的公路海拔3910米藏傳佛教前弘期,印度僧人拉娃布在此修行,建有曲俄康等建築。寺院東西長150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
從此,吐蕃佛教進入瀕臨滅絕的所謂的黑暗時期。朗達瑪的滅法事件,尤其對佛教教團組織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朗達瑪的滅法事件,在藏傳佛教史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事件。後來史家以此為界,將藏傳佛教通史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斷代史。即“前弘期”和“後弘期”。“前弘期”是指公元7世紀中葉(從松...
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寧瑪派的教法主要為九乘三部。九乘即聲聞、獨覺、菩薩等顯教三乘,事續、行續、瑜伽續等外密三乘,摩訶瑜伽(大瑜伽...
發祥期 一期,公元七至九世紀為擦擦的發祥期,即藏族史上的吐蕃時期,亦即藏傳佛教前弘期。終因朗達瑪滅佛之“完全”、“徹底”,且泥質擦擦極易損壞,難以傳世,故一期擦擦幾無遺存。有的擦擦曾被人誤稱為前弘期,有的甚至被誤認為是蓮花生打制的擦擦,從直覺和經驗出發,對其年份的真實存疑,儘管所過示者...
蓮花戒,古印度佛教僧侶,佛教論師。為寂護大師之徒,對於藏傳佛教前弘期佛教教義的奠基,有著巨大的貢獻。在寂護大師二次入藏時,曾跟隨其師入藏,隨後返回那爛陀寺繼續修行。792年,藏王赤松德贊派人至尼泊爾,敦請天竺密教上師蓮花戒以及益西旺波入藏,隨後以密教上師蓮花戒為首的漸門藏僧與禪宗僧人勘布摩訶衍為...
早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吐蕃時代,貴族青年出家為僧就成為社會風尚。至後弘期以來,這種風氣更趨發展。這一點與漢地佛教差別很大,也是許多異文化者難於理解的地方,這也正是西藏社會特別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之所在。流行出家的原因 考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西藏社會向來是有信仰佛教的傳統,僧人在社會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