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塔

藏傳佛塔

藏傳佛塔即喇嘛教所崇奉之塔,也就是中國早期“塔婆式塔”的發展。從元代將喇嘛教奉為國教,塔婆式塔便開始為喇嘛教所尊崇,並被俗稱為“喇嘛塔”。這種類型的塔發源於西藏,其發展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凡與喇嘛教有關的地區,都建造藏傳佛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傳佛塔
  • 類型:佛塔
  • 發源地:西藏
  • 俗稱:喇嘛塔”
發展與流傳,式樣,建築材料,大量建造,北京地區藏傳佛塔,總結,

發展與流傳

藏傳佛塔的發展與流傳,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其一,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河北——河南——江蘇其二,西藏——雲南——四川——廣西——湖北。也就是說,藏傳佛塔最先沿中華外圍地區發展,然後逐漸進入中原。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地區的藏傳佛塔約有30座之多,且全部分布在北京城的西部地區,其中主要建在喇嘛教寺院內,也有在寺院之外單獨建造的。建造年代最早者首推妙應寺元代佛塔,此外房山一帶也有三四座,但體量都不及妙應寺塔。

式樣

北京地區的藏傳佛塔,式樣大體相仿。總體上說,每座佛塔都由4個部分組成:一曰
台基、基座,二曰塔肚(窣屠婆),三曰塔脖子、十三天,四曰塔剎。其造型與外地塔的差
異主要在塔肚部分,即塔肚不是一個,而是上下兩個。另外,在塔脖子、十三天部位,還
從上到下加4條曲線作為裝飾。其具體造型為:
台基:正常做法為1—2層,平面有方形和圓形兩種。高度為50厘米左右。
基座:一般也分兩種式樣,一為須彌座,二為蓮座。後者又分伏蓮與仰蓮兩種,有的
塔並不做蓮座,有的則做兩層蓮座。
塔肚:一般均做一個圓型體,偏上部分有圓肩,呈上粗下細狀態。具體有矮圓型體,
有細而高的圓型體,也有的塔肚上下細、中間粗、上部有收分,還有一種塔的塔肚下粗上
細。這些均視具體情況做相應安排,由此於大同之中呈現小異。
塔脖子:其上為十三天,此為佛教中相輪的變體。 一般來說,相輪的直徑尺度都是
相同的,但在藏傳佛塔上卻做成下粗上細的錐體形,由下至上逐漸縮小。
塔剎:即用金屬製作的傘蓋,正圓形,周圍作出吊穗紋樣。傘蓋之上做成一個仰月,
上為圓光,象徵紅日,所以稱作日月剎。傘蓋的意義在於表示對佛的尊崇。

建築材料

從全國範圍來看,藏傳佛塔所用材料有4種,即土材、磚材、石料和琉璃。北京地區
的藏傳佛塔主要用磚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觀。大多數塔表面都塗
飾白灰,成為白塔。
北京地區的塔婆式塔,自遼代開始建造,如房山雲居寺塔即為塔婆式塔與樓閣式塔相
結合的形式。金代塔婆式塔實物首推大延聖寺後殿雙塔,它們位於昌平東北的鐵壁銀山
目前寺院早已不存,只有雙塔較為完整地屹立於山上。雙塔基座均為須彌座式,由於水土
流失,基座的下半部已埋入土中。基座之上再做圓形石座4層。塔肚做正常式樣,其上端
再設一小型方座,是為塔脖子。再上為13層粗壯相輪,但塔剎已經不存。該塔比例適宜,
基座、塔肚和相輪三大部分各占1/3,形象穩重大方,為北京金代塔婆式塔的代表作。

大量建造

元代尊奉喇嘛教以後,將塔婆式塔作為該教的崇拜物而大量建造。

北京地區藏傳佛塔

據筆者調查統計,
北京地區元代以後的藏傳佛塔具體情況如下:
1.應寺塔 位於阜城門內妙應寺,建於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此塔平面為十字折角
形,建在一個方形台基上,基座上部做三重須彌座,其上再做蓮層,以大型蓮瓣做成伏蓮
;塔身外觀為一個塔肚,其形象略扁而有肩,顯得並不那么渾圓;塔脖子也用小型折角基
座承擔,上面做出13重輪,再上為風格別致的青銅傘蓋,頂端做寶瓶為剎。塔全高50餘米
。據文獻記載,此塔的前身是遼代建造的一座佛塔,後遭到毀壞。元世祖建造此塔時,曾
在原塔內發現舍利子20多粒、香泥小塔2000餘尊。
2.護國寺塔 2座。護國寺為元代建築,坐落在北京城內西北的平安里附近。因破落
已被陸續拆除。 寺內有東西兩座舍利塔,均建在院內垂花門之北。西舍利塔:基座2層,
伏蓮1層,聯珠線腳,塔肚、塔脖子做方型基座、13層相輪及寶珠,與妙應寺白塔形象相
仿,惟缺青銅傘蓋而已。東舍利塔:台基、基座均已毀壞,塔肚扁而圓,甚為肥大。塔脖
子做方型基座,上枋位置每面做兩個蕉葉直立。這兩座塔體量雖小,但塔型卻是元代藏傳
佛塔的優秀作品。
由於東塔下部崩塌,曾發現塔內藏香泥小塔甚多,直徑均在4厘米左右,它們雖然都
是供養品,但也可視為藏傳佛塔的雛型。(參閱《北平護國寺殘跡》)
3.妙峰山塔 位於京西妙峰山頂端偏南。塔基做須彌座式,尺度很大,座上再疊澀5
層,塔肚周圍刻佛像及流雲,這些均為一般佛塔所無。相輪9重,銅製傘蓋和寶珠。
4.大覺寺塔 位於大覺寺後山頂,清代乾隆時期所建。塔下做八角形須彌座。圖案雕
刻美觀,座上尚有圓形須彌座。塔肚、十三天比例協調,傘蓋用金屬製作。
5.大覺寺南塔 在大覺寺南數百米的山腹中,附近無任何建築遺蹟,只有一座孤塔。
6.頤和園後山塔 5座。頤和園北門內的“須彌靈境”、“妙覺寺”等處,建有各式
藏傳佛塔5座。第一座:基座較大,雙塔肚上下各一,每個塔肚平面均為錐體圓形外觀,
十三天上下收分甚為顯著,有傘蓋;十分協調;第二座:亦為上下兩個圓形塔肚,肩為平
頂斜邊,塔脖子有小基座,十三天正常,有傘蓋;第三座:十字折角基座,分上下雙塔肚
,鼓型,上施仰伏蓮基座,十三天比較粗大,傘蓋日、月剎;第四、五座:為石塔,須彌
座式八角形基座,五重蓮瓣座,塔肚較小,十三天外有4條捲雲上下貫穿。這幾座塔均造
型新穎奇特,不墨守成規 ,特別是彩色琉璃的運用使塔更加美觀。
7.塔院塔 3座。均已殘破倒塌,至今只留“塔院”之名。
8.橝柘寺塔 樟拓寺塔林內有藏傳佛塔3—5座,其中有磚塔也有石塔,石塔為八角型
基座,塔肚大,都有傘蓋,其中一座磚塔已殘破。
9.北海永安寺塔 位於北海瓊島頂峰,基座甚大,塔肚尺度也大,十三天過細,有金
屬傘蓋,日、月剎。此塔比例欠周。
10.安定門外塔 安定門外滿井對岸有3座清式藏傳佛塔,三塔基座高大,其中兩座塔
的尺度略大,一座較小,塔剎已毀掉。
11.憫忠寺塔 憫忠守(法源寺)內有道階和尚塔一座,建在1.5米高的石台上,四周做
圍欄。塔的基座為須彌座式,上為仰蓮、伏蓮座。塔肚不太大,塔脖子做小型八角須彌座
,上置十三天,再上為石傘蓋及石寶珠。此塔全部用石材建造,為較晚的一座藏傳佛塔。

總結

從總體上看,北京地區的藏傳佛塔最早建於遼代,最晚為清代、民國時期建造的,前
後歷經900年之久。如同全國一樣,北京的藏傳佛塔數量較多,分布也比較普遍,其式樣
總體上沒有大的變化。其中全國最大的藏傳佛塔在北京,用琉璃建造的藏傳佛塔也是北京
地區所獨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