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黛蓮

藍黛蓮

藍黛蓮(Pachyveria ‘Glauca’),景天科厚葉草屬植物。葉片呈略扁的圓柱形,排列成蓮座狀;顏色為灰綠色,表面覆蓋的天然霜粉使其增添了些許灰藍色的淡雅色調,陽光曬後葉尖變為紅色。

擬石蓮花屬的某品種(母本尚存疑)和厚葉草屬的群雀(Pachyphytum hookeri)雜交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黛蓮
  • 拉丁學名:xPachyveria ‘Glauca’ 
  • 別稱:灰藍奇蓮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景天科 
  • :xPachyveria 厚葉草屬與擬石蓮花屬雜交 
  • :藍黛蓮
形態特徵,栽培要點,光照,水分,土壤,溫度,修剪,病蟲害,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毛肉質草本植物。叢生。葉叢蓮座狀。植株葉片呈環狀密集排列,基生,扁梭形或卵形,向內彎曲,有葉尖,葉緣圓弧狀,葉背有稜線。葉片光滑,表面覆蓋微量白粉,葉片草綠色至墨綠色。陽光充足葉片緊密排列邊緣和葉尖會黃紅。藍黛蓮的花桿很高。簇狀花序紅色花朵,花朵倒鐘形,串狀排列,花開五瓣,初夏開花,可異花授粉。
花朵花朵

栽培要點

藍黛蓮喜涼爽、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不耐水濕。對通風要求很高。夏天養護難度很大。

光照

光照越充足、晝夜溫差越大,葉片色彩越鮮艷,株型越緊湊。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放到室外養護,可使植株葉片顏色更加鮮艷。光照不足或土壤水分過多時徒長,全株呈淺綠色,葉片排列鬆散向外攤開,嚴重影響觀賞性,甚至可能因植株的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夏天時需置於稍陰散光處以免灼傷。

水分

因植株內部水分含量高,藍黛蓮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非常容易變黑腐爛(尤其是夏季)。切忌澆水過多。為避免根部水分淤積,最好選用底部帶排水孔的盆器,南方可選用透氣性良好的紅陶盆;玻璃容器吸熱且透氣性差,慎用。
參考澆水量:至少間隔10天左右澆一次水,每次澆透即可。可根據不同地區和季節的氣候差異酌情增減澆水頻率。夏季或梅雨季節最好暫停澆水。

土壤

宜用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培,以便於多餘水分的排除和植物根部的生長;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沙土和園土各1/3配製(也可適當提高腐葉土(或泥炭土)的比例),也可在土中添加適量蛭石、珍珠岩、蘭石、桐生砂、赤玉土、鹿沼土。每1~2年於春季換盆一次,可將壞死的老根剪去。

溫度

冬夏兩季氣溫過高(高於35攝氏度)或過低(低於五攝氏度)時植株生長速度延緩或停止生長,此時應暫時減少或停止澆水,待氣溫適宜時再恢復澆水頻率。

修剪

平時需及時將底部乾枯的葉片摘除,以免堆積導致細菌滋生。植株徒長時可通過剪掉頂端的生長點部分以維持株型的優美。剪下的頂端部分可在晾乾傷口後插入沙質微潮的盆土中生根,成為新的植株。底部的莖幹和枝葉可萌發更多側芽

病蟲害

病蟲害以介殼蟲為多見。初期蟲害常見於根部或植株葉片中心處,發現蟲害後需立即與其他植物隔離,剪掉滋生介殼蟲過多的根部,可於患處噴灑護花神或灌根殺滅百菌清、多菌靈等殺菌劑不具有殺蟲功效)。徹底殺滅介殼蟲可能需要數個周期。預防可於配土中混入少量呋喃丹或土蟲丹。
常見病害以植株黑腐為主(即植株部位變黑並腐爛,多見於根部),多發於夏季,通常是由於通風條件差和高濕高溫的環境所致,但有時也可能由介殼蟲導致。發現後需迅速與其他植物隔離,初期可將腐爛的部位徹底剪去,可在切口處塗抹少許殺菌劑(百菌清、多菌靈等),切口晾乾後插入疏鬆的沙土中即可重新生根。若黑腐已經蔓延到植株生長點即可視為死亡,儘早丟棄以防傳染。預防可於配土中混入少許百菌清、多菌靈等殺菌劑。

繁殖方式

藍黛蓮是非常容易繁殖的品種。
繁殖可切頂催生櫱芽葉插繁殖等多種方法。繁殖成功率很高。
可在生長期間用掰取健康、成熟而完整的葉片進行扦插。稍傾斜或平放葉片於蛭石或沙土上, 保持稍有潮氣, 很快就會在基部生根, 並長出新芽。
待新芽長得稍大些,另行栽種即成為新的植株。
此外還可用老株旁邊萌發的幼株進行扦插。扦插前需將切口晾乾,再將下端莖幹淺埋入沙土中。其餘注意事項同葉插。
扦插介質需使用疏鬆的沙質土壤,以便植株的根系能夠良好地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