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領鸚鵡(藍項鸚鵡)

藍領鸚鵡

藍項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藍領鸚鵡(學名:Geoffroyus simplex)體長22至23厘米,體重195克。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主要是綠色,有一個黑色的鳥喙。雄鳥在頸部有一道項圈般的藍領。晚成雛。主要棲息地是丘陵地區,低緯度森林邊緣。通常活動于海拔800~1900米之間。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分布於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的一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領鸚鵡
  • 拉丁學名:Geoffroyus simplex
  • 別稱藍項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Geoffroyus屬
  • :藍領鸚鵡
  • 亞種:2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Meyer, 1874
  • 英文名稱:Blue-collared Parrot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藍領鸚鵡是中型鸚鵡,體長22至23厘米,體重195克。羽毛主要是綠色,前額,頭部,下頦、胸部,腹部,翅覆羽和尾巴,上下尾覆羽兩側是黃綠色。翼角黃色,藍色的覆羽上有淺黃色的光圈。成年雄鳥脖子上有一道項圈般的藍領。雌鳥缺少藍領,但頂冠和頸背偏藍。虹膜黑色,腳爪和鳥喙均黑色。幼鳥類似雌鳥,但體羽中淡淡的色調偏藍,鳥喙蒼白。

棲息環境

藍領鸚鵡是森林鳥,頻繁的出沒於潮濕的林區、丘陵和中等高度的山區,特別是沿著森林邊緣的田野。活動範圍在海拔500米和2300米之間。最佳棲息地通常在海拔800和1900米間。

生活習性

藍領鸚鵡飛行速度很快,非常警覺。喜歡集群,有時甚至達到近200隻的大群。時而,也可遇到十幾的小群,或成對及單鳥。藍領鸚鵡一般是留鳥,然而在食物供應困難時,也會導致這些鳥類進行海拔高度向下遷移,到靠近海岸和海平面的區域活動覓食。
這些鸚鵡幾乎是素食者,吃種子,水果,漿果,也收集的樹冠間的花蜜,特別喜歡吃石櫟屬殼斗科樹木的種子。
藍領鸚鵡的聲音多變。會重複一系列節奏感強的口哨、呼喊和粗魯的尖叫聲。它們似乎更多的是類似音節和鐘的敲打聲。有時會和紅頰鸚鵡的叫聲混淆。

分布範圍

藍領鸚鵡是紐幾內亞的特有物種,生活在紐幾內亞西北部,大雪山東部至歐文斯坦利山脈。

繁殖方式

藍領鸚鵡具體繁殖季節不可知,一月中旬曾觀察到鳥巢里有3枚卵,在樹洞裡築巢,鳥巢距地面高度可達10米,巢入口直徑約80毫米,洞內寬200毫米,深400毫米。繁殖季節很可能從10月到1月。孵育時間和雛鳥離巢時間尚不明確。

亞種分化

藍領鸚鵡(2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Geoffroyus simplex buergersi
2.
Geoffroyus simplex simplex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