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鳶尾(學名:鳶尾,拉丁學名:Iris tectorum)為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較高大,葉基生,多為劍形,花藍色。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生於向陽坡地、林緣及水邊濕地。根狀莖治關節炎、跌打損傷、食積、肝炎等症。對氟化物敏感,可用以鑒測環境污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鳶尾
- 拉丁學名:Iris tectorum
- 別稱:藍花鳶尾,屋頂鳶尾,藍蝴蝶,紫蝴蝶、扁竹花,蛤蟆七
- 二名法:Iris tectoru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百合目 Liliflorae
- 亞目:百合亞目 Subordo Liliineae
- 科:鳶尾科 Iridaceae
- 屬:鳶尾屬 Iris
- 亞屬:雞冠狀附屬物亞屬 Subgen. Crossiris
- 種:鳶尾
- 分布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日本
- 組:雞冠狀附屬物組 Sect. Crossiri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相關變種,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圍有老葉殘留的膜質葉鞘及纖維。根狀莖粗壯,二歧分枝,直徑約1厘米,斜伸;鬚根較細而短。葉基生,黃綠色,稍彎曲,中部略寬,寬劍形,長15-50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鞘狀,有數條不明顯的縱脈。花莖光滑,高20-40厘米,頂部常有l-2個短側枝,中、下部有1-2枚莖生葉;苞片2-3枚,綠色,草質,邊緣膜質,色淡,披針形或長卵圓形,長5-7.5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內包含有1-2朵花;花藍紫色,直徑約10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細長,長約3厘米,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5-6厘米,寬約 4厘米,頂端微凹,爪部狹楔形,中脈上有不規則的雞冠狀附屬物,成不整齊的繸狀裂,內花被裂片橢圓形,長4.5-5厘米,寬約3厘米,花盛開時向外平展,爪部突然變細;雄蕊長約2.5厘米,花葯鮮黃色,花絲細長,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藍色,長約3.5厘米,頂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齒,子房紡錘狀圓柱形,長1.8-2厘米。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6厘米,直徑2-2.5厘米,有6條明顯的肋,成熟時自上而下3瓣裂;種子黑褐色,梨形,無附屬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坡地、林緣及水邊濕地。
分布範圍
產山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喜向陽,耐半蔭,對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各種土壤均能適應。春季旺盛期需濕潤。栽培技術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宜於花後休眠期內即新根萌發前進行,於9月初將一、二年生根莖橫切成段,每段帶2-3個芽,株距25-30cm,栽時根要壓緊,不宜過深,根莖的上部宜暴露於上表以獲得充足的陽光。生育期要注意供應充足的水分,4月開花前和6月花凋後各施1次追肥,但花凋後地下部休眠時應暫停澆水。種子繁殖:春、秋均可,於露地冷床中播種,4-6星期出苗,種子發芽不整齊,需細緻管理。幼苗4-5片葉帶土移栽。
相關變種
白花鳶尾
本變型花白色,外花被裂片爪部帶有淺黃色斑紋,其他性狀與原變型相同。
產浙江(杭州下天竺)。各地庭園中常見栽培。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葉含大量維生素(belamcandaquinone),鳶尾烯(iristectorene)A-H,鳶尾酮(iristectorone)A-H及單環三萜酯類化合物。揮髮油含十四酸甲酯(irisquinone),射干醌(belamcandaquinone),鳶尾烯(tetradecanoicacid),5-庚基二氫-2(3H)-呋喃酮[5-heptyldihydro-2(3H)-furanone],6-庚基四氫-2H-吡喃-2-酮(6-heptyltetrahydro-2H-pyran-2-one),二十一烷(heneicosane),3-羥基-苯甲醛肟(3-hydroxyl-benfromoxine)。
根狀莖治關節炎、跌打損傷、食積、肝炎等症。對氟化物敏感,可用以鑒測環境污染。
【藥理作用】
1、消炎作用:鳶尾黃酮甙,在試管中有抗透明質酸酶的作用,而且不為半胱氨酸所阻斷,它還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質酸性的浮腫而不抑制角叉菜膠性浮腫,對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滲出亦有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鳶尾黃酮甙,能促進家兔唾液分泌,注射較口服的作用更快而強。
【性味】辛;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主咽喉腫痛;肝炎;肝腫大;膀胱炎;風濕痛;跌打腫痛;瘡癤;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體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破症瘕積聚,去水,下三蟲。
2、《名醫別錄》:療頭眩。
3、《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臌脹病。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療痔瘡及狂犬病。
5、《中國藥植圖鑑》:敷腫毒。
6、江西《中草藥學》:通便泄熱,活血祛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