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花羽扇豆
- 拉丁學名:L.angustifolius
- 別稱:狹葉羽扇豆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族:染料木族
- 屬:羽扇豆屬
- 種:羽扇豆
形態特徵,分布和適應性,栽培技術,營養成分和利用,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越年生。根系入土深,株高60~100厘米,直立,多分枝。掌狀複葉7~9裂,裂片寬披針形,葉柄長。全株密被茸毛。總狀花序,6~9花輪生,莢扁平稍彎,有種子2~6粒,腎形,具有多種色澤或斑點。植株較高,莖上下都可以分枝,葉片狹,花多藍色,或紫色、白色及粉紅色。籽粒較大,千粒重150~220克。生育期較短,品種有波里(Borre)、布蘭科(Blanco,不含生物鹼,花白色)、尤裏白(Uniwhite)、尤里克羅普(Unicrop)等。
分布和適應性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歐洲各國及南美洲。美國南部、南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有大量栽培。在中國栽培尚少。喜涼爽氣候、長日照。能耐-2~-6℃低溫,不耐夏季炎熱。生長適溫18~24℃。耐乾旱,適應年降雨量400~800毫米。喜在砂土生長,耐酸性適於pH5~6的土壤。有的品種也耐水泛、重粘土、高雨量和鹼性土壤。
栽培技術
常與穀物和馬鈴薯輪作,寒冷地區春播,在南方為秋播。整地良好,每公頃施磷、鉀肥約300千克作基肥,新種地最好接種根瘤菌。條播或點播,每公頃播量120~180千克,行距30~40厘米,採種田行距70~90厘米,播種量宜適當減少,覆土2~5厘米,也可以撒播,播種後淺耙。常與燕麥、黑麥草或苕子混播。苗期生長緩慢,注意除草1~2次。有時施氮和硼肥,促進種子成熟。種子成熟不一致,莢易開裂,要注意適期收穫,一般每公頃產鮮草15 000~30 000千克,籽粒750~1 050千克。
營養成分和利用
莖葉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26.6%,粗脂肪2.6%,粗纖維19.1%,無氮浸出物37.8%,粗灰分13.9%,鈣1.28%,磷0.25%。籽粒和莖葉適口性好、粗蛋白質含量和消化率均高,易為多數家畜消化。籽粒含粗蛋白質高達45%,為很好的精飼料。含有生物鹼的品種,不宜單獨或過量飼喂,以免中毒。餵豬或或家禽,約占日糧的10%~15%為宜。大量套用要煮熟或用清水浸洗。長期貯存後可以去毒。現在已選育出不含生物鹼的品種, 可以直接飼餵家畜或人類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