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是2014年7月1日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CCTV《教科文行動》編寫組。
基本介紹
- 書名:藍色星球: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05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CCTV《教科文行動》編寫組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6278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教科文行動”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品牌節目,它熔鑄了科教頻道對“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的一貫追求,體現了科教興國戰略的時代精神。2004年5月,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教科文行動——給頭腦的基本儲存》以其紮實的內容、先進的理念、獨特的包裝,成為科普出版的熱門話題。 李栓科主編的這本《藍色星球(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為《教科文行動》叢書之一,帶您進行一次妙趣橫生的科學旅遊,與科學家一起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奧秘。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可是您了解這顆藍色的星球嗎,李栓科主編的這本《藍色星球(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帶您進行一次妙趣橫生的科學旅遊,與科學家一起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奧秘。如今的地質地貌經歷了滄桑巨變,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曾是一望無垠的大海,孕育了生命的海洋是人類藍色的寶庫,化石記錄了地球演化的證據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藍色星球
第二章 藍色海洋
第三章 南極
第四章 北極
第五章 地球第三極
第六章 火山
第七章 濕地
第八章 世界自然奇觀
第九章 非洲叢林的秘密
第十章 熱帶經濟作物
第十一章 化石——地球演化的證據
第二章 藍色海洋
第三章 南極
第四章 北極
第五章 地球第三極
第六章 火山
第七章 濕地
第八章 世界自然奇觀
第九章 非洲叢林的秘密
第十章 熱帶經濟作物
第十一章 化石——地球演化的證據
文摘
安斯威特:“這塊岩石向西南陷入約80度角,厚厚的岩石直接插入地面有幾公里,逐漸彎曲回到地面,向西南方伸出,也許有五至六公里。很顯然要是岩石伸出幾乎垂直的位置,需要很巨大的力量,但我們只看到了岩石的表面部分。”
問題是岩石可見部分是如何變成現在樣子的,恩格里什幫助解決了這個難題中的最後部分,答案在於如今的環境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波蘭因·恩格里什:“世界上沙丘表面沒有水,沒有湖或河流,而是有沙和沉積物堆積古道,是鹽湖而不是濕潤的水湖。這個地區大部分氧化,都是在潮濕流動的水和湖水中進行的,其實卡塔尤塔和吾陸乳巨大動力來自表面的水。”
在更涼更濕的氣候下,岩石受到暴雨的強烈侵蝕,經數百萬年雨水侵蝕,影響可以說是剎那間的事,這塊巨大的岩石一旦暴露出來,隨著上面和周圍的土被侵蝕掉,它的頂端從地下迅速上升,現在這種情況還在繼續。當艾爾斯岩地區下雨時,就會爆發滾滾急流,雨水流到沙石的底部,切割出幾百英尺深的陡峭峽谷。
1872年英國人吉雷斯從離艾爾斯岩僅50公里處經過,但他並沒有發現艾爾斯岩,他因饑渴和該地區存在巨大內陸海的傳說而來,然而他發現的不是水、魚和重回海岸的路,而是廣袤而又乾涸的鹽湖,火爐般的熱量吸乾了所有水分。1873年英國人高斯騎著駱駝,來尋找穿越這塊陸地的通道,他登上的一個沙丘,經過兩天時間穿越沙丘,到達這座山,他走得越近就越感到驚訝。高斯:“當我跨過沙丘,這座山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讓我驚訝的是一塊巨大的岩石,突兀的在平原上立起,我以南澳大利亞總督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它為艾爾斯岩。”
高斯和吉雷斯都談到點綴地平線上的火,這不是隨處可見的叢林大火,而是部落人們發出的信號,他們完全誤解了這片土地的本性。阿納恩穀人認為每一粒種子,每一種動物都為生存,在挑戰乾燥沙漠的戰鬥中結為聯盟。他們能通過摩擦在幾秒鐘內生火,他們靠吃一些叢林食物長身體,如“長益安”、沙漠葡萄、叢林西紅柿、野無花果、野梨等,因而這個地方對阿納恩穀人尤為重要,這是他們的家園。土著人最終適應了這塊陸地上的乾燥中心地。到了20世紀50年代,只有少數科學家和探險家欣賞了艾爾斯岩。為了進行人類學研究,他們對這些神聖地方拍照畫地圖,爬上去然後離開。農場把這廣漠的土地劃分為多個養牛場,數萬頭牛被帶到這裡,牛把所有的植物都吃光了。下雨時牛踩爛泥土,破壞了道路。甚至更多災難性的變化正在發生。動物學家在吾陸乳發現了有關證據,在這裡班斯發現了突然降臨到沙漠動物身上的災難性事件的證據。
班斯發現了在這兒保存了100年的許多不同於本地物種的骨頭。 班斯:“這些東西之所以能在澳大利亞中部乾燥洞穴中保存完好,僅僅是因為這兒很乾燥,它在洞裡也許是被貓頭鷹抓到了,貓頭鷹吐出消化不了的骨頭和毛,可能與貓頭鷹的毛一起掉在了上面的岩焦上,在那兒又呆了很長’時間,然後終於被水衝下來,或是被風颳下來,甚至被山上的袋鼠弄下來,就這樣掉在了這塊地面上。”
但班斯在沙漠中找不到這些動物的活版本,而這些動物的消失正好發生在歐洲人發現艾爾斯岩之後。1894年一支探險隊收集命名了當時科學還未知的許多動物,這證明100年前它們肯定都在這裡棲息。
班斯:“在周圍洞穴中發現的大約30種典型物種,一半已在本地滅絕了,從地質意義上講這是動物的瞬間群體滅絕現象。”P150-151
問題是岩石可見部分是如何變成現在樣子的,恩格里什幫助解決了這個難題中的最後部分,答案在於如今的環境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波蘭因·恩格里什:“世界上沙丘表面沒有水,沒有湖或河流,而是有沙和沉積物堆積古道,是鹽湖而不是濕潤的水湖。這個地區大部分氧化,都是在潮濕流動的水和湖水中進行的,其實卡塔尤塔和吾陸乳巨大動力來自表面的水。”
在更涼更濕的氣候下,岩石受到暴雨的強烈侵蝕,經數百萬年雨水侵蝕,影響可以說是剎那間的事,這塊巨大的岩石一旦暴露出來,隨著上面和周圍的土被侵蝕掉,它的頂端從地下迅速上升,現在這種情況還在繼續。當艾爾斯岩地區下雨時,就會爆發滾滾急流,雨水流到沙石的底部,切割出幾百英尺深的陡峭峽谷。
1872年英國人吉雷斯從離艾爾斯岩僅50公里處經過,但他並沒有發現艾爾斯岩,他因饑渴和該地區存在巨大內陸海的傳說而來,然而他發現的不是水、魚和重回海岸的路,而是廣袤而又乾涸的鹽湖,火爐般的熱量吸乾了所有水分。1873年英國人高斯騎著駱駝,來尋找穿越這塊陸地的通道,他登上的一個沙丘,經過兩天時間穿越沙丘,到達這座山,他走得越近就越感到驚訝。高斯:“當我跨過沙丘,這座山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讓我驚訝的是一塊巨大的岩石,突兀的在平原上立起,我以南澳大利亞總督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它為艾爾斯岩。”
高斯和吉雷斯都談到點綴地平線上的火,這不是隨處可見的叢林大火,而是部落人們發出的信號,他們完全誤解了這片土地的本性。阿納恩穀人認為每一粒種子,每一種動物都為生存,在挑戰乾燥沙漠的戰鬥中結為聯盟。他們能通過摩擦在幾秒鐘內生火,他們靠吃一些叢林食物長身體,如“長益安”、沙漠葡萄、叢林西紅柿、野無花果、野梨等,因而這個地方對阿納恩穀人尤為重要,這是他們的家園。土著人最終適應了這塊陸地上的乾燥中心地。到了20世紀50年代,只有少數科學家和探險家欣賞了艾爾斯岩。為了進行人類學研究,他們對這些神聖地方拍照畫地圖,爬上去然後離開。農場把這廣漠的土地劃分為多個養牛場,數萬頭牛被帶到這裡,牛把所有的植物都吃光了。下雨時牛踩爛泥土,破壞了道路。甚至更多災難性的變化正在發生。動物學家在吾陸乳發現了有關證據,在這裡班斯發現了突然降臨到沙漠動物身上的災難性事件的證據。
班斯發現了在這兒保存了100年的許多不同於本地物種的骨頭。 班斯:“這些東西之所以能在澳大利亞中部乾燥洞穴中保存完好,僅僅是因為這兒很乾燥,它在洞裡也許是被貓頭鷹抓到了,貓頭鷹吐出消化不了的骨頭和毛,可能與貓頭鷹的毛一起掉在了上面的岩焦上,在那兒又呆了很長’時間,然後終於被水衝下來,或是被風颳下來,甚至被山上的袋鼠弄下來,就這樣掉在了這塊地面上。”
但班斯在沙漠中找不到這些動物的活版本,而這些動物的消失正好發生在歐洲人發現艾爾斯岩之後。1894年一支探險隊收集命名了當時科學還未知的許多動物,這證明100年前它們肯定都在這裡棲息。
班斯:“在周圍洞穴中發現的大約30種典型物種,一半已在本地滅絕了,從地質意義上講這是動物的瞬間群體滅絕現象。”P150-151
後記
吹盡黃沙始到金——編後記
“教科文行動”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始創,歷經三載,熔鑄了當代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時代精神,熔鑄了科教頻道對“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一以貫之的追求,熔鑄了中央電視台領導,科教頻道領導、編創、管理等方面電視人的勇氣、智慧與心血,熔鑄著廣大電視觀眾的希冀,終於成長為一個獲得了同行讚譽、具有社會影響力而富於特色的電視文化品牌。
中央電視台於2001午創立科教頻道,電視文化傳播始踏上專業化征程。歷次“教科文行動”不遺餘力,不憚繁複,可謂“千淘萬漉雖辛苦”,也只是經編緯輯了中外優秀文化成果中的不及九牛一毛。但在電子傳播時代,它更像是種子,不斷播撒於廣泛的社會客群渴求知識的心田之中。
科教頻道於2003年暑期編創的“教科文行動”,分為文學、美育、歷史、地理、自然、科技、綜合等7大版塊,播出全程歷時60多日,全套節目題材廣泛,內容充實,視角獨特,在生動的聲畫世界中滲透著深沉哲思與人文關懷。
節目播出後,受到觀眾好評,許多人要求重播或保存相關節目資料。對科教頻道電視人而言,這是莫大的安慰與鼓舞——前行路上,知音彌多。
為方便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深層理解和對相關文化知識的掌握,探索一條跨媒體的文化傳播途徑,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合作,整合“2003年暑期教科文行動”等一批優秀節目資源,將其納入圖書出版之列,並命名為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教科文行動——給頭腦的基本儲存”。
叢書共分8個分冊,分別為《探索宇宙的神奇奧秘》(原天文篇)《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原地理篇)《尋找失落的世界遺產》(原歷史篇)《改變人類的科學活動》(原科技篇)《古今中外的文學盛宴》(原文學篇)《藝術殿堂的心動之旅》(原綜合篇)《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原自然篇)《科技發明的歷史長河》(原天工開物)。其中對《教科文行動——天文篇》節目的創作和文稿編寫,得到了天文學界李競、李元、崔振華、趙復垣、趙世英、王家龍、朱進、王綬琯等專家提供的專業資料及熱情指導。
這樣,電視“教科文行動”終於帶著蓬勃的姿采走出電視,落實到廣大觀眾及讀者的手中、心中。觀眾、讀者如在閱讀中感到一些或契合或啟迪或便利,就算是科教頻道電視人借《教科文行動》叢書的出版而送上的點點金沙吧。
整套叢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中央電視台台領導的支持,得到了多領域專家學者的指教,得到了《教科文行動》編創人員的通力配合。在此一併深表謝忱。
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兩家傳媒的精誠合作,更為《教科文行動》叢書出版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本叢書的編輯或有不妥不當舛錯之處,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CCTV-10《教科文行動——給頭腦的基本儲存》
編輯部
“教科文行動”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始創,歷經三載,熔鑄了當代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時代精神,熔鑄了科教頻道對“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一以貫之的追求,熔鑄了中央電視台領導,科教頻道領導、編創、管理等方面電視人的勇氣、智慧與心血,熔鑄著廣大電視觀眾的希冀,終於成長為一個獲得了同行讚譽、具有社會影響力而富於特色的電視文化品牌。
中央電視台於2001午創立科教頻道,電視文化傳播始踏上專業化征程。歷次“教科文行動”不遺餘力,不憚繁複,可謂“千淘萬漉雖辛苦”,也只是經編緯輯了中外優秀文化成果中的不及九牛一毛。但在電子傳播時代,它更像是種子,不斷播撒於廣泛的社會客群渴求知識的心田之中。
科教頻道於2003年暑期編創的“教科文行動”,分為文學、美育、歷史、地理、自然、科技、綜合等7大版塊,播出全程歷時60多日,全套節目題材廣泛,內容充實,視角獨特,在生動的聲畫世界中滲透著深沉哲思與人文關懷。
節目播出後,受到觀眾好評,許多人要求重播或保存相關節目資料。對科教頻道電視人而言,這是莫大的安慰與鼓舞——前行路上,知音彌多。
為方便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深層理解和對相關文化知識的掌握,探索一條跨媒體的文化傳播途徑,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合作,整合“2003年暑期教科文行動”等一批優秀節目資源,將其納入圖書出版之列,並命名為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教科文行動——給頭腦的基本儲存”。
叢書共分8個分冊,分別為《探索宇宙的神奇奧秘》(原天文篇)《極具挑戰的地球故事》(原地理篇)《尋找失落的世界遺產》(原歷史篇)《改變人類的科學活動》(原科技篇)《古今中外的文學盛宴》(原文學篇)《藝術殿堂的心動之旅》(原綜合篇)《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原自然篇)《科技發明的歷史長河》(原天工開物)。其中對《教科文行動——天文篇》節目的創作和文稿編寫,得到了天文學界李競、李元、崔振華、趙復垣、趙世英、王家龍、朱進、王綬琯等專家提供的專業資料及熱情指導。
這樣,電視“教科文行動”終於帶著蓬勃的姿采走出電視,落實到廣大觀眾及讀者的手中、心中。觀眾、讀者如在閱讀中感到一些或契合或啟迪或便利,就算是科教頻道電視人借《教科文行動》叢書的出版而送上的點點金沙吧。
整套叢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中央電視台台領導的支持,得到了多領域專家學者的指教,得到了《教科文行動》編創人員的通力配合。在此一併深表謝忱。
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兩家傳媒的精誠合作,更為《教科文行動》叢書出版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本叢書的編輯或有不妥不當舛錯之處,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CCTV-10《教科文行動——給頭腦的基本儲存》
編輯部
序言
CCTV10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關於“教科文行動”系列叢書的出版活動,標誌著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藉助與兄弟媒體的互動與合作,獲得了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傳播平台,頻道製作編播的優秀科教文化節目的社會影響力也在此平台上獲得了全新的、深層次的擴充。
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電視台,十分注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文藝事業和文教事業;同時注重自身建設,以及與各方面社會力量的合作。
這幾個注重,加上多年積澱,就決定了中央電視台是有著深厚文化內涵和文化作為,無論業務還是觀念都始終處於前沿的電視媒體。科教頻道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合作,就體現了幾個注重,尤其體現了我們的文化作為、文化抱負,也體現了我們的合作理念。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於2001年7月開播,是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應運而生的。三年來,科教頻道組織了多次主題突出的大型系列節目製作和播出上的特別編排,在中央電視台已經形成了鮮明的頻道特色,“教科文行動”的品牌在社會上也獲得了良好的讚譽。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同志一直關注科教頻道的成長,關注著科教頻道的內容,並且辛苦工作,使電視上一閃即逝的節目,變成可以細讀的文字,可以細看的圖片,這樣,科技、文化、藝術知識的傳播就是立體的,深入的,全方位的。所以,雙方的合作在文化上看,可以說是善莫大焉。
科教頻道是中央電視台宣傳“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現國內外優秀電視科教作品的視窗。希望我們能以此為出發點,在將來展開更大規模、更高規格、更具影響的合作。這樣,我們作為國家文化事業中的一員,就能給互相借力,共同發展,最終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
最後,祝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合作成功,祝《CCTV教科文行動》系列叢書的出版獲得成功!
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電視台,十分注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文藝事業和文教事業;同時注重自身建設,以及與各方面社會力量的合作。
這幾個注重,加上多年積澱,就決定了中央電視台是有著深厚文化內涵和文化作為,無論業務還是觀念都始終處於前沿的電視媒體。科教頻道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合作,就體現了幾個注重,尤其體現了我們的文化作為、文化抱負,也體現了我們的合作理念。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於2001年7月開播,是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應運而生的。三年來,科教頻道組織了多次主題突出的大型系列節目製作和播出上的特別編排,在中央電視台已經形成了鮮明的頻道特色,“教科文行動”的品牌在社會上也獲得了良好的讚譽。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同志一直關注科教頻道的成長,關注著科教頻道的內容,並且辛苦工作,使電視上一閃即逝的節目,變成可以細讀的文字,可以細看的圖片,這樣,科技、文化、藝術知識的傳播就是立體的,深入的,全方位的。所以,雙方的合作在文化上看,可以說是善莫大焉。
科教頻道是中央電視台宣傳“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現國內外優秀電視科教作品的視窗。希望我們能以此為出發點,在將來展開更大規模、更高規格、更具影響的合作。這樣,我們作為國家文化事業中的一員,就能給互相借力,共同發展,最終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
最後,祝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合作成功,祝《CCTV教科文行動》系列叢書的出版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