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是覆蓋人類社會各學科或知識領域的知識海洋。有人曾說過:“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而知識重在積累,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希望通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出版,讓百科全書走進千家萬戶,切實實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功能。 藍色,神秘,浪漫,海風吹拂,海鳥高飛。若想足不出戶感受大海的美麗,我們帶您去看海。 《藍色天堂(走進神秘的海洋)》由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所著,《藍色天堂(走進神秘的海洋)》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可供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藍色天堂/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11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作者: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0921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內容出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經過合理的選題策劃和組稿,形成了的本套普及版的叢書,更加適合普通大眾的閱讀。此次申報的20本套叢書包括農業、地理、軍事、醫學、建築、地質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學科。
《藍色天堂(走進神秘的海洋)》由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所著,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供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藍色天堂(走進神秘的海洋)》由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所著,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供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海和洋——地球上的藍色天堂
一、海陸分布
二、海洋形態
三、海底地形
四、洋域劃分
第二章 太平洋——喜怒無常的王者
一、太平洋
二、渤海
三、黃海
四、東海
五、南海
六、珊瑚海
七、白令海
八、鄂霍次克海
九、塔斯曼海
十、日本海
十一、阿拉弗拉海
十二、北部灣
十三、阿拉斯加灣
十四、泰國灣
十五、加利福尼亞灣
十六、卡奔塔利亞灣
第三章 大西洋——西方文明的搖籃
一、大西洋
二、北海
三、加勒比海
四、地中海
五、黑海
六、波羅的海
七、墨西哥灣
八、愛爾蘭海
九、聖勞倫斯灣
十、比斯開灣
十一、幾內亞灣
十二、亞得里亞海
第四章 印度洋——小巧精緻的瑰寶
一、印度洋
二、阿拉伯海
三、紅海
四、孟加拉灣
五、波斯灣
六、大澳大利亞灣
第五章 極地海洋——藍白交織的童話
一、南大洋
二、羅斯海
三、威德爾海
四、北冰洋
五、哈得孫灣
六、巴芬灣
一、海陸分布
二、海洋形態
三、海底地形
四、洋域劃分
第二章 太平洋——喜怒無常的王者
一、太平洋
二、渤海
三、黃海
四、東海
五、南海
六、珊瑚海
七、白令海
八、鄂霍次克海
九、塔斯曼海
十、日本海
十一、阿拉弗拉海
十二、北部灣
十三、阿拉斯加灣
十四、泰國灣
十五、加利福尼亞灣
十六、卡奔塔利亞灣
第三章 大西洋——西方文明的搖籃
一、大西洋
二、北海
三、加勒比海
四、地中海
五、黑海
六、波羅的海
七、墨西哥灣
八、愛爾蘭海
九、聖勞倫斯灣
十、比斯開灣
十一、幾內亞灣
十二、亞得里亞海
第四章 印度洋——小巧精緻的瑰寶
一、印度洋
二、阿拉伯海
三、紅海
四、孟加拉灣
五、波斯灣
六、大澳大利亞灣
第五章 極地海洋——藍白交織的童話
一、南大洋
二、羅斯海
三、威德爾海
四、北冰洋
五、哈得孫灣
六、巴芬灣
文摘
在地球表面上,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約占北半球總面積的39%,海洋面積約占61%;在南半球.陸地面積僅占19%,海洋面積約占81%。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在外貌構成上,具有以下一些特徵: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大體上是成對分布的。例如,北美洲和南美洲,歐洲和非洲,亞洲和大洋洲。每對大陸組成一個大陸瓣,在北極匯合,形成大陸星。
每對大陸都被地殼斷裂帶所分隔。大陸相對集中的北半球,其北極地區是廣大的海洋;海洋相對集中的南半球,其南極地區卻是大陸。
南、北半球各大陸西岸凹入,而東岸凸出。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紅海的東岸和西岸,在形態上都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如將南美洲和非洲,北美洲、格陵蘭和歐洲拼接,紅海兩岸靠攏,都能大體吻合在一起。這些地塊原是一個整體,後來由於海底擴張、大陸漂移才被撕裂開來。
在大陸瓣之間的廣大洋底上,有龐大的中央海嶺(即大洋中脊)貫穿整個大洋。位於美洲、非洲與歐洲之間的大西洋中脊尤為突出,它的延伸方向幾乎是大西洋海岸輪廓的再現。島弧一島嶼成手背狀彎曲。海洋中的島嶼大多數分布在大陸東岸;島弧或島鏈也多分布在大陸東岸,尤其是亞洲東岸。這些島弧或島鏈往往沿著大陸邊緣向東凸出,其外側則為一系列深海溝。
海陸分布的這些特點及其成因,與岩石圈的板塊運動或地殼運動有關,岩石圈的運動又與更深的地球內層的地幔物質運動有關。這些正是現代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海洋學家努力探索的地球科學重大課題。
【二、海洋形態】
海洋分為大洋和海。
大洋通常可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北起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南到南極大陸,長約1.6萬千米;東起南、北美洲問的巴拿馬運河,西迄亞洲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寬約19萬千米。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約占世界大洋總面積的1/2,大體近似圓形。大西洋位於歐洲和非洲以西,南、北美洲以東,大致呈S形,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位於非洲、南亞、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略呈三角形,其主體在赤道以南的熱帶和溫帶區域。北冰洋位於亞歐大陸和北美之間,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以北極圈為界,近似圓形。北冰洋比別的大洋淺得多,面積也最小。
海在各大洋的邊緣區域,附屬於各大洋。它們有些以狹窄、孤立的海峽和大洋相連,有些以島鏈與大洋相隔,分別稱為海或海灣。按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又稱陸間海)和內陸海,附屬於太平洋的有馬來群島諸海、南海、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灣、白令海等,附屬於大西洋的有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等,附屬於印度洋的有阿拉伯海、孟加垃灣、紅海、波斯灣、安達曼海等,附屬於北冰洋的有巴倫支海、掃威海、格陵蘭海等。關於各個海、海灣的面積和深度,不同的學者和書本給出的數據不盡相同。
[三、海底地形】
海洋底部高低起伏的複雜程度不亞於陸地。世界大洋的大尺度地形結構通常可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單位以及前二者交接處的海溝。
大陸邊緣一般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和犬陸隆,約占海洋總面積的22%。大陸架或大陸淺灘是毗連大陸的淺水區域和坡度平緩的區域,地質學上認為是大陸在海面以下的自然延續部分。在第四紀冰期時,大陸架大部分高出海面。通常取200米等深線為大陸架的外緣。大陸架的寬度極不一致,最窄的僅約數千米,最寬的可超過1000千米,平均寬度約75千米。
大陸坡和大陸隆是大陸向大洋盆地的過渡帶。大陸坡占據這一過渡帶的上部、水深約200~3000米的區域,坡度較陡。大陸隆大部分位於3000~4000米等深線,坡度較緩。
大洋盆地世界大洋中面積最大的地貌單元,其深度大致為4000~6000米,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5%左右。由於海嶺、海隆以及群島和海底山脈的分隔,大洋盆地分成近百個獨立的海盆,主要的約有50個。
P2-4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在外貌構成上,具有以下一些特徵: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大體上是成對分布的。例如,北美洲和南美洲,歐洲和非洲,亞洲和大洋洲。每對大陸組成一個大陸瓣,在北極匯合,形成大陸星。
每對大陸都被地殼斷裂帶所分隔。大陸相對集中的北半球,其北極地區是廣大的海洋;海洋相對集中的南半球,其南極地區卻是大陸。
南、北半球各大陸西岸凹入,而東岸凸出。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紅海的東岸和西岸,在形態上都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如將南美洲和非洲,北美洲、格陵蘭和歐洲拼接,紅海兩岸靠攏,都能大體吻合在一起。這些地塊原是一個整體,後來由於海底擴張、大陸漂移才被撕裂開來。
在大陸瓣之間的廣大洋底上,有龐大的中央海嶺(即大洋中脊)貫穿整個大洋。位於美洲、非洲與歐洲之間的大西洋中脊尤為突出,它的延伸方向幾乎是大西洋海岸輪廓的再現。島弧一島嶼成手背狀彎曲。海洋中的島嶼大多數分布在大陸東岸;島弧或島鏈也多分布在大陸東岸,尤其是亞洲東岸。這些島弧或島鏈往往沿著大陸邊緣向東凸出,其外側則為一系列深海溝。
海陸分布的這些特點及其成因,與岩石圈的板塊運動或地殼運動有關,岩石圈的運動又與更深的地球內層的地幔物質運動有關。這些正是現代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海洋學家努力探索的地球科學重大課題。
【二、海洋形態】
海洋分為大洋和海。
大洋通常可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北起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南到南極大陸,長約1.6萬千米;東起南、北美洲問的巴拿馬運河,西迄亞洲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寬約19萬千米。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約占世界大洋總面積的1/2,大體近似圓形。大西洋位於歐洲和非洲以西,南、北美洲以東,大致呈S形,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位於非洲、南亞、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略呈三角形,其主體在赤道以南的熱帶和溫帶區域。北冰洋位於亞歐大陸和北美之間,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以北極圈為界,近似圓形。北冰洋比別的大洋淺得多,面積也最小。
海在各大洋的邊緣區域,附屬於各大洋。它們有些以狹窄、孤立的海峽和大洋相連,有些以島鏈與大洋相隔,分別稱為海或海灣。按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又稱陸間海)和內陸海,附屬於太平洋的有馬來群島諸海、南海、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灣、白令海等,附屬於大西洋的有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等,附屬於印度洋的有阿拉伯海、孟加垃灣、紅海、波斯灣、安達曼海等,附屬於北冰洋的有巴倫支海、掃威海、格陵蘭海等。關於各個海、海灣的面積和深度,不同的學者和書本給出的數據不盡相同。
[三、海底地形】
海洋底部高低起伏的複雜程度不亞於陸地。世界大洋的大尺度地形結構通常可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單位以及前二者交接處的海溝。
大陸邊緣一般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和犬陸隆,約占海洋總面積的22%。大陸架或大陸淺灘是毗連大陸的淺水區域和坡度平緩的區域,地質學上認為是大陸在海面以下的自然延續部分。在第四紀冰期時,大陸架大部分高出海面。通常取200米等深線為大陸架的外緣。大陸架的寬度極不一致,最窄的僅約數千米,最寬的可超過1000千米,平均寬度約75千米。
大陸坡和大陸隆是大陸向大洋盆地的過渡帶。大陸坡占據這一過渡帶的上部、水深約200~3000米的區域,坡度較陡。大陸隆大部分位於3000~4000米等深線,坡度較緩。
大洋盆地世界大洋中面積最大的地貌單元,其深度大致為4000~6000米,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5%左右。由於海嶺、海隆以及群島和海底山脈的分隔,大洋盆地分成近百個獨立的海盆,主要的約有50個。
P2-4
序言
《中國大百科全書》是國家重點文化工程,是代表國家最高科學文化水平的權威工具書。全書的編纂工作一直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先後有三萬多名各學科各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參與其中。1993年按學科分卷出版完成了第一版,結束了中國沒有百科全書的歷史;2009年按條目漢語拼音順序出版第二版,是中國第一部在編排方式上符合國際慣例的大型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承擔著弘揚中華文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在人們的固有觀念里,百科全書是一種用於查檢知識和事實資料的工具書,但作為汲取知識的途徑,百科全書的閱讀功能卻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為了充分發揮《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功能,尤其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功能,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以系列叢書的方式推出了面向大眾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為實現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目標,在學科內容上,選取與大眾學習、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或知識領域,如文學、歷史、藝術、科技等;在條目的選取上,側重於學科或知識領域的基礎性、實用性條目;在編纂方法上,為增加可讀性,以章節形式整編條目內容,對過專、過深的內容進行刪減、改編;在裝幀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書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封面和版式設計更加注重大眾的閱讀習慣。因此,普及版在充分體現知識性、準確性、權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讀性,使其兼具工具書查檢功能和大眾讀物的閱讀功能,讀者可以盡享閱讀帶來的愉悅。
百科全書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是覆蓋人類社會各學科或知識領域的知識海洋。有人曾說過:“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而知識重在積累,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希望通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出版,讓百科全書走進千家萬戶,切實實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功能。
2013年6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承擔著弘揚中華文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在人們的固有觀念里,百科全書是一種用於查檢知識和事實資料的工具書,但作為汲取知識的途徑,百科全書的閱讀功能卻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為了充分發揮《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功能,尤其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功能,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以系列叢書的方式推出了面向大眾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為實現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目標,在學科內容上,選取與大眾學習、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或知識領域,如文學、歷史、藝術、科技等;在條目的選取上,側重於學科或知識領域的基礎性、實用性條目;在編纂方法上,為增加可讀性,以章節形式整編條目內容,對過專、過深的內容進行刪減、改編;在裝幀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書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封面和版式設計更加注重大眾的閱讀習慣。因此,普及版在充分體現知識性、準確性、權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讀性,使其兼具工具書查檢功能和大眾讀物的閱讀功能,讀者可以盡享閱讀帶來的愉悅。
百科全書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是覆蓋人類社會各學科或知識領域的知識海洋。有人曾說過:“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而知識重在積累,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希望通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的出版,讓百科全書走進千家萬戶,切實實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功能。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