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草

藍耳草

藍耳草(Cyanotis vaga (Lour.) Roem. & Schult.)為鴨跖草科藍耳草屬的多年生披散草本植物。全體密被長硬毛,基部有球狀而被毛的鱗莖,莖通常自基部多分枝;葉線形至披針形;蠍尾狀聚傘花序頂生;總苞片較葉寬而短,佛焰苞狀,苞片鐮刀狀彎曲而漸尖;萼片基部連合,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外被白色長硬毛;花瓣藍色或藍紫色,頂端裂片匙狀長圓形;花絲被藍色綿毛;蒴果倒卵狀三棱形,頂端被細長硬毛,種子灰褐色,具許多小窩孔;花期7-9月;果期10月。

藍耳草產中國的台灣、廣東、香港、海南、貴州、四川等地,尼泊爾、印度至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多生於海拔3300米以下的疏林下或山坡草地。藍耳草採用地下快莖或種子繁殖。

藍耳草味辛、微苦,性溫,有祛風通絡、利濕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腰痛、虛熱不退、濕疹、瘡癰腫痛、腳癬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耳草
  • 拉丁學名:Cyanotis vaga (Lour.) Roem. & Schult. 
  • 別名:苦籽、土貝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鴨跖草目
  • :鴨跖草科
  • :藍耳草屬
  • :藍耳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防治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為鴨跖草科藍耳草屬的多年生披散草本植物。全體密被長硬毛,有的為蛛絲狀毛,有的近無毛,基部有球狀而被毛的鱗莖,鱗莖直徑約1厘米。莖通常自基部多分枝,或上部分枝,或少分枝,長10-60厘米。葉線形至披針形,長5-10(15)厘米,寬0.3-1 (1.5)厘米。蠍尾狀聚傘花序頂生,併兼腋生,單生,少有在頂端數個聚生成頭狀,具花序梗或無;總苞片較葉寬而短,佛焰苞狀,苞片鐮刀狀彎曲而漸尖,長5-10毫米匙罪雅,寬約3毫米,兩列,每列覆瓦狀排列;萼片基部連合,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長近5毫米,外被白色長硬毛;花瓣藍色或藍紫色,長6-8毫米,頂端裂片匙狀長圓形;花絲被藍色綿毛。蒴果倒卵狀三棱形,頂端被細長硬毛,長約2.5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子灰褐色,具許多小窩孔。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藍耳草喜生長在海拔3300米以下的疏林下或山坡草地。生長適用性較強,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土壤為故凳烏佳。澇窪地,重粘土不宜栽培。槳罪多栽於園邊、地頭等肯奔酷紙空地。

分布範圍

藍耳草產中國的台灣、廣東、香港、海南、貴州、四川等地,尼泊爾、印度至請舟墊迎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
藍耳草
藍耳草

繁殖方法

藍耳草採用地下快莖或種子繁殖,(種子繁殖生長較慢)收穫時選個勻健壯、無病塊莖,於屋內用乾沙埋存,栽時鑽笑凳取出。春栽於“清明”前後,秋栽於“寒露”“霜降”。隨刨隨栽,當年不出苗,春栽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深6~8厘米開穴。每穴放塊莖1~2個,覆土蓋平,稍鎮壓。每畝用鮮塊莖20公斤。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選擇適宜土地,畝施土雜肥2000~2500公斤,深耕15~20厘米,整平耙細,做90厘米寬平畦,乾時先向畦內灌水,土鬆散時栽種。
田間管理:澆水鋤草,春栽的天干澆水,以利出苗。墒情適宜,半月可出苗。生長期注意鬆土除草,若旱澆水,雨季防澇。如肥料不足,莖蔓封畦前,每畝用雜肥1000公斤,適當的草木灰,拌勻撒於畦內,鋤一遍地以土蓋肥。
收穫加工:“霜降”前後,莖蔓枯時收穫。先去莖蔓,再將莖塊刨出,用清水洗淨,然後放蒸籠中蒸8~10分鐘。或放到開水中煮到無白心取出,曬乾或用火炕烘乾即可。每5~6公斤鮮塊莖可加工1公斤乾貨,以個頭均勻堅實,黃白色為佳。
產量效益:每畝可產乾品350~450公斤,有水澆條件更佳。現市場價2001年5月份達50~70元/公斤。

防治蟲害

主要有蠐螬為害。栽時用毒餌誘殺,發生時用敵百蟲毒餌誘殺。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藍耳草味辛、微苦,性溫,根(露水草):補虛,利濕消腫,祛風通絡。用於跌打腰痛,瘡癰腫痛,虛熱不退,水腫,凝遙元風濕關節痛,濕疹;外用於中耳炎,腳癬。
產量效益:每畝可產乾品350~450公斤,有水澆條件更佳。現市場價2001年5月份達50~70元/公斤。

防治蟲害

主要有蠐螬為害。栽時用毒餌誘殺,發生時用敵百蟲毒餌誘殺。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藍耳草味辛、微苦,性溫,根(露水草):補虛,利濕消腫,祛風通絡。用於跌打腰痛,瘡癰腫痛,虛熱不退,水腫,風濕關節痛,濕疹;外用於中耳炎,腳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