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精靈:精靈王

《藍精靈:精靈王》中,藍爸爸出遠門了,藍藍靠編瞎話、說空話當上了藍精靈:精靈王,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反對他,藍精靈村出現了叛軍;平平吹號總走調兒,他從森林裡拿回一隻怎么吹調兒都準的風笛,藍精靈們聽了笛聲後昏睡不醒,平平鬥敗了格格巫,也沒能解救夥伴,當他吹號告別時,走調兒的聲音卻產生了奇效。 “藍精靈”系列是廣泛流傳了50年的世界經典童書。101個藍色的、三個蘋果高的藍精靈在大森林裡快樂地生活,可是巫師格格巫和阿茲貓總想捉住他們,用他們來熬一道美味的湯,於是他們之間就有了無數有趣好玩的故事。“藍精靈”風靡全球,被譯成25種文字,銷售2500多萬冊,改編的卡通片曾在60多個國家播放。“藍精靈”關注兒童的生命特徵,用富有想像力的遊戲方式,激發兒童的潛能、滿足不同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藍精靈”倡導“兒童是兒童問題的專家”,書中的藍精靈總是按自己的想法以獨到的方式處理事情,在探索中培養自己和諧、完美的個性;他們對事物認識的過程,可以成為兒童早期寶貴的認知經驗,啟發兒童心智,激發兒童的創造力。“藍精靈”傳達著愛和友誼,他們生活在一個近乎完美的社會,每個藍精靈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但是他們都熱愛生命,盡情享受生活。作品在幻想中體現真、善、美,飽含真情,幽默詼諧,是具有大智慧、大幽默的經典之作,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

基本介紹

  • 書名:藍精靈:精靈王
  • 譯者:黃麗雲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4803244, 9787544803243
  • 作者:貝約
  •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全國優秀出版社
  • 頁數:62頁
  • 開本:16
  • 定價:1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藍精靈:精靈王》由接力出版社,全國優秀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比)貝約 譯者:黃麗雲

貝約(Peyo,1928-1992)比利時連環畫家,原名皮埃爾·庫里佛,於1958年創造了《藍精靈》卡通形象。1928年6月25日,皮埃爾·庫里佛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降生。後來,皮埃爾執起了創作漫畫的筆,並順手拈來表弟稱呼自己時的口誤“貝約”,作為職業的筆名。貝約早年在漫畫工作室里工作,他第一次給動畫創作形象,是用樹膠水彩畫的《仙女的禮物》。可惜小作坊沒多久就倒閉了,卡通片製作不了了之,貝約成了失業者。在下一次職業機會到來以前,貝約用了5年“練筆”:畫燈罩上的花兒,設計廣告目錄,催著廣告經紀給他派形形色色的活兒,以多賺外快。這樣一來,貝約對平面造型藝術很快就上手了。到了1946年上下,貝約練手的活兒逐漸在比利時的各類報刊上發表。
1947年,貝約創造了一個中世紀小侍從的形象:卓漢(Johan)。1949年和1952年,比利時的讀者每周都能在《晚報》上看到漫畫系列《卓漢和皮威》(Johan&Pirlouit)。小卓漢在漫畫雜誌《斯皮胡》上首次亮相,立即得到了大批讀者的關注;1954年,“卓漢”的夥伴“皮威”的出現,則掀起了熱潮。卓漢是歐洲中世紀國王的小侍從,勇敢正直。皮威是卓漢忠誠的小矮人同伴,愛說謊也愛炫耀,唱歌常跑調,是個喜劇角色。當時貝約的東家是法國“杜普伊”出版影視集團。不過所有開花結果的項目,跟“杜普伊”都沒什麼關係。直到一天,貝約和一位老友在納姆爾咖啡館裡偶然重逢。這次碰面,引貝約進入了“杜普伊”旗下的一份動畫周刊。
《卓漢和皮威》的歷險中,經常有新夥伴的出現,但都沒怎么令讀者記住。這一次卻是例外:卓漢和皮威被委以重任,要重新把“魔笛”找回來。這樣的旅程需要得到魔術師的協助。在途中,兩個夥伴遇見了一個渾身藍幽幽的小小傢伙,身穿白衣裳,小褲子上有個洞,露出他一點點的尾巴,自稱叫斯通福(Schtroumpf),接著又碰到了成百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小傢伙,他們一蹦一跳地走路,喜歡吃名叫“精靈莓”的果子。1958年,貝約的中世紀小宇宙里,“斯通福”們沒有成為過客。
這群藍顏色的小淘氣,起初只是作為“卓漢”系列的配角亮相,貝約用的線條,跟他最初的動畫形象《仙女的禮物》里的一模一樣。大批讀者愛上了藍精靈們、小蘑菇房子、迷你小箱子、小板凳,他們情不自禁要求貝約為小傢伙們單獨寫一段,“不,最好是一系列的故事,藍精靈們要像英雄一樣凱旋”。貝約答應了。從1959年開始,藍精靈們有了自己的系列故事。他們獨一無二的語言,傳播得比世界語還要快。
隱喻是名詞也是動詞
“斯通福”是貝約自創的名詞,跟德語裡頭“襪子”的發音很相近。貝約曾寫下:當他跟朋友吃午餐的時候,請朋友把鹽遞給他,一時想不起“鹽”這個詞,“口不擇言”之下,就蹦出了這么一句“把斯通福遞給我吧”。這個段子後來被印成了30多種語言,其中是荷蘭版的刊物首先把“斯通福”譯成了“精靈”,後來,英譯版也都納用了“精靈”譯法。
“勇敢去歷險”,勾勒出藍精靈簡單的故事線。不過藍精靈小伙子們從來沒脫過帽子,給冬粉們留下了一個謎團:他們到底有頭髮沒有?相對於這個話題,關於“隱喻”的問題,似乎更能撩動讀者神經。貝約的遺孀奈恩·庫里佛,今年1月在出席比利時紀念“藍精靈”系列誕辰50年的記者會上說,丈夫從沒有過政治熱心,只不過“有時候讀讀報”,自然而然地,他的漫畫內容也會受到現實生活事件的影響。在1972年發表於比利時的一篇“斯通福考究”文章中說,藍精靈村分成北部和南部,來自南方的藍精靈和來自北方的藍精靈,因為精靈的語言吵了起來,爭吵的內容是:“精靈”一詞到底應該是動詞還是名詞。這一段,被很多人視為是對比利時現實的描摹:比利時本身就分為法語區和荷語區,兩個區對於語言權威性的爭執從未停過。不過實際上,藍精靈語裡經常提到的“精靈”這個詞,意思隨著每天生活內容的不同而變化,名詞動詞的功能兼有。一個例句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精靈河上精靈一下下。”爭吵的時候,藍爸爸一般不攙和,因為他滿腦子都是“更了不得的事”。
關於藍精靈村莊的隱喻,有一個更廣為流傳的說法:它隱喻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烏托邦理想。這一派說法的支持者,找到的“證據”之一是:藍爸爸穿著一身的紅,而他們的仇敵格格巫,則想方設法要把藍精靈們變成金色:金色嘛,有人說那是資本主義的隱喻。
另有一個似乎更實際點兒的詮釋:人們搬出了貝約常說的一句話:“心底深處,我們都是藍精靈”。除了大鬍子村長藍爸爸以外,所有的藍精靈小伙兒都長一個樣。小傢伙們也確實能反映平常人的性格:“聰聰”、“惰惰”、“厭厭”、“笨笨”這些小名,就是每個精靈最突出的性情。在作品中,精靈小伙子全都100歲啦。
生意50歲繼續走紅
在上世紀60年代接受各媒體採訪的時候,貝約都曾表示,藍精靈系列是他創作生涯中最喜歡的一個階段。但到了貝約晚年之時,他則改口:最喜歡的還是“卓漢和皮威”;有時候他會說:藍精靈太成功了,也就成了負荷。從上世紀60年代起,貝約已經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創作了,他雇來了一批助手,和朋友們開了一家工作室。原本是第一主角的“卓漢”,此時已經很難在文本中見到。1965年,片長為90分鐘的黑白電影:《斯通福歷險記》出世了。裡頭包括有七部卡通短片,這一次的關注度,至少輻射到了荷蘭和德國,藍精靈也有了最初的兩個外文譯版。1976年,改編自《卓漢與皮威》系列之一的“斯通福之笛”,被製作成影片。1983年,片子在美國上映。
中國的藍精靈迷最初接觸到的卡通片,是美國人的製作。美國媒體和娛樂業的商人斯圖瓦特·R.羅斯,1976年旅行到比利時,偶爾看到了藍精靈的黑白片子,於是跟“杜普伊”和貝約達成了協定,片子將在美國放映,並授權美方製作卡通片。美國卡通片製作商漢娜-芭芭拉,主力挑起了1981年到1990年的藍精靈劇集製作,在NBC電視台每周六早上播出。節目成為NBC大熱,藍精靈的流行文化地位也自此建立。迄今,世界各國的電視台,依然定期播放藍精靈。
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的中國孩子們,在電視機前為格格巫的惡毒、藍精靈的命運緊張不已時,貝約那時早就從單純的漫畫家成為了運籌帷幄的生意人,不再直接參與創作,而是一刻不停地關注自己筆下角色製作成型的各項產品:卡通片、小塑像、遊戲、廣告等等。上世紀80年代末,貝約成立了自己的PME:“貝約中型產業”公司,分為卡通創作設計部(由兒子蒂爾里負責)和經銷部(由女兒維羅妮克負責)。1989年,卡通創作設計部轉型成為了出版社,主要出版貝約晚年的作品。1992年,也就是貝約去世的那年,早年貝約筆下的角色:卓漢、藍精靈們,重新出現在圖書里。那年12月,64歲的貝約因心臟病逝去,但這並沒有中斷PME的發展。生意人老貝約,一早就安排好了合適的人接棒。
自從藍精靈在美國電視台首次亮相以來,卡通片的收益迄今達到了50億美元。今年,小藍屁孩們就滿50周歲了,他們的身影繼續熱遍網路。比如說,只要搜尋一下“smurf”這個詞,網上就會彈出七百萬個結果。至於來自藍精靈授權的IMPS公司統計數據,如今每年藍精靈的遊戲和其他產品在歐洲的收入,大約在五百萬到一千二百萬歐元之間。貝約之子蒂爾里覺得,藍精靈並沒有時代烙印:“他們生活在中世紀時代,而不是生活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他們的樣子是不會變的。”
IMPS的負責人亨德里克·科茨曼說,在過去的25年間,社會文化的劇烈變化,一方面就體現在女性權力的增強上面。所以,藍妹妹大概不再孤獨:在將來的藍精靈新創作里,藍精靈村會有更多精靈小姑娘。亨德里克稱,這樣一來,藍精靈村莊的一些傳統觀念估計會被打破。

圖書目錄

精靈王
C大調藍精靈交響曲

文摘

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