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般指本詞條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萌諸嶺山系主體九嶷山南麓,是湘江和瀟水的發源地,公園依託始建於1958年的荊竹國有林場創建,位於藍山縣荊竹、紫良、大橋三個瑤族鄉相交的板塘次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內,距縣城約50公里,總面積7046.7公頃,於2008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九嶷山南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內陸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7046.7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森林公園
  • 著名景點:湘江源頭景區
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形,氣候,資源情況,資源特點,自然資源,主要景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歷史人文,民俗文化,民間傳說,交通指南,

位置境域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萌諸嶺山系主體九嶷山南麓,於2008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面積7046.7公頃。
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地形

有天然氧吧之稱的藍山國家森林公園,平均海拔1200~1300m,屬中山地貌。

氣候

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內陸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 5 ℃,年降水量1600~2100mm。

資源情況

資源特點

國家森林公園境內不僅動植物豐富,而且礦產資源儲量極大,特別是水晶、稀土等貴重礦物豐富。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保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斑竹林(近2萬畝)和中南最大福建柏群落,是中國南方生物物種保存最完好、最齊全的高海拔國家森林公園之一,被譽為湖南的“香格里拉”。

自然資源

據統計,公園內共有高等植物213科,767屬,1699種,占湖南全省高等植物種數的31.1%。其中國家規定的保護植物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44種(蘭科植物23種),三級2種。日本對葉蘭為中國大陸新記錄種,南嶺疊鞘蘭為蘭科新種,喙鳳仙花為鳳仙花新種。已記錄的魚類達22種,陸生脊椎動物201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7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脊椎動物142種。

主要景點

湘江源頭景區
湘江發源於公園境內海拔1789米的野狗嶺,正源處茂林修竹四面皆山,只有一道深深的峽谷與外界相連,源頭活水匯成一溪,這就是湘江的正源!湘江源頭自北向南一路蜿蜒而下,在公園境內穿雲鑽霧跌跌撞撞流長25公里,形成3個瀑布2個高山平湖,這一段被喚作中水。中水是藍山縣內主要河流之一,所流經地區,正是傳說中舜帝的主要活動區。
三分石、香爐石景區
三峰石又名玉峰石(海拔1822米),雄踞於公園的最北端,相傳為舜葬之所故又名舜峰俗稱舜公石。三分石常年雲霧繚繞,真容偶見,晴空萬里遠遠望去,三峰石如蛟龍騰空,峰頂三塊巨大的白玉花崗石並崎鼎立孤出群峰之上,巍然橫空,光晶耀眼直刺蒼彎。峰北峭壁垂天崢嶸千仞,下臨則是蔽虧日月的莽莽林海,峰南一矩形巨石,旱地撥蔥般兀立於峰前,酷似一座巍然而立的墓碑。峰外群山躬身稽首,一派“萬山朝九疑”之勢。
香爐石緊靠三分石海拔1780米,因形狀象一個香爐而得名。相傳舜葬九疑之後,地神有感於舜帝的功德,特造置香爐石於三峰石對面,與三分石相映成輝,藉以祭祀舜帝之靈。三分石的三根巨石直聳藍天,就象三根巨大的蠟燭,嵌在香爐上,以三分石南側石碑為墓誌,以整個三峰石為舜陵,以對峙的香爐石為祭壇,恰是一幅祭舜圖。
天然杜鵑林景區
天然杜鵑林帶位於公園北部和東北部的水竹坪、香爐石和八仙下棋以及木匠沖一帶,寬2~3公里,綿延10餘公里。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有關專家教授初步查明公園內有大鱗杜鵑、廣東杜鵑、鹿角杜鵑、滿山紅、毛棉杜鵑、猴頭杜鵑、長蕊杜鵑、雲錦杜鵑、多花杜鵑、凹葉杜鵑、映山紅等10餘個品種,其中一科在全世界尚屬首次發現。
板塘風光
板塘湖公園西南部,素有“十里畫廊”之稱,長約4.5公里,水面面積1600多畝,湖在海拔960米高的深山中,沿湖四周是鬱鬱蔥蔥的連綿3萬餘畝的原始次森林。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主峰三分石、香爐石為中心,總體規劃為板塘湖水上樂園、楊梅沖漂流、高山草甸觀光、湘江探源、三分石朝聖探險、次原始森林養生等六大功能區。

品牌建設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具有1400多年釀造歷史的藍山黑糊酒以其釀製獨特、味美醇香享譽國內外,在中國湖南第九屆(國際)農博會上,藍山國家森林公園金牛黑糊酒榮膺金獎。藍山黃花梨、翠冠梨等優質水果成為藍山縣外銷水果品牌;多次在國家、省級等高規格的茶博會上的蟾宮折桂,並獲中科院院士袁隆平親筆提辭的百疊嶺銀毫、新圩辣椒王、藍山油茶、瑤家冬至肉臘、小籽花生、楠市麵條等農產品獨具特色。

歷史人文

民俗文化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九嶷山區腹地,其民俗得到了較完整的保護,神秘古老的度戒、還盤王願、上刀山、下火海、坐歌堂等瑤族原初文化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是研究道教文化的“活化石”。沿舜水溯流而上,在國家森林公園的瑤族民俗風情遊覽區,既可蕩舟高峽平湖尋幽覓勝,更可領略古老瑤族服飾、刺繡、長鼓舞、坐歌堂、還盤王願、度戒、燒屍巫術的神秘文化。

民間傳說

舜帝陵寢。關於舜帝陵寢之地,在藍山有兩種傳說。一說是舜帝就葬在三分石。《藍山縣圖志》中記述:“三峰石去舜祠四十里,高不可仞,瀑布飛空,晴天雨濛。其下有冢,以銅為碑,傳為舜陵。然碑字不可識也。”據說,確實有人在三分石發現過碑刻。另一說是舜帝葬在荊竹瑤族鄉蒲林村境內。藍山舊縣誌中記載:由於信息不通,舜帝南巡的意圖被當地土著誤解,在一個叫荊竹的地方,舜帝不幸被毒箭射中,在被部下抬著撤離的途中不幸駕崩,遺體被葬於蒲林村(現國家森林公園境內)。荊竹一直有“荊竹掃墓”的傳說,說是當地毛竹愧於當年毒箭射舜(箭桿是竹製的),於是在舜帝墓周圍都長滿了鬱鬱蒼蒼的毛竹,守衛著皇陵;每當輕風吹過,竹尾輕掃陵墓,使墓地長期保持乾淨整潔。“荊竹掃墓”的地址,現在已無法確指,但據當地老人說,應該就在蒲林村境內。
三分石命名由來:關於三分石名字由來大至有以下四種說法。一是雷劈說。相傳“三分石”在舜葬九疑之後,每天長高三尺三,扶搖而上直逼天宮。玉皇大帝驚恐不安,急派雷公電母將巨石一劈為三。二是以身化石說。《史記》載:“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相傳舜帝駕崩後,其英靈飛上山頂,眺望四方,召喚著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尋蹤而來,在群山之巔見到了夫君,遂化身為峰,三分石三座山峰中,一座高大雄偉,像一個巨人,另兩座纖細高挑,仰首凝望著巨峰,神似舜帝和他的兩個愛妃相擁相抱。三是一水三分說。相傳舜帝曾在這裡開山劈河,將水分成三股,成為巋水、瀟水、沱水三河,分別流向藍山、寧遠、江華三縣,“三分石”之名由此而來。四是石壺三分說。相傳舜帝南巡之時,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勝。中午時分,他和侍從們在峰頭野餐,不覺醉酒。酒壺遺忘在峰頭上。有一隻大鵬恰巧飛臨此山,見有一壺酒,便俯衝下來,用銳利如鉤的尖嘴一啄,當下石壺分成三塊,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長流不息的泉水,這就是瀟水之源。
石達開與爛泥塘。太平天國已末九年(公元1859年)三月中旬,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自天京出走後,由江西進入湘南,並在藍山進行了短期休整。其主營就設在三分石下面的山谷中即《徐霞客遊記》中所述爛泥塘所在地。太平軍埋下的灶台現在仍隱約可見。石達開與洪宣嬌在此召開了重要的軍事會議,並制定了長途奔襲寶慶,進入四川的戰略計畫。當時,石達開雖有十萬人馬,但未攻打藍山縣城,他命令全軍埋掉一切輜重,輕裝長途奔襲寶慶(邵陽),該地現仍殘存大量的陶瓷器皿碎片。

交通指南

公園距藍山縣城僅50公里,地處永連公路 “湘粵第一雄關”南風坳的西南角,是湘南、粵北、桂西大旅遊圈的中心點,距連州地下河、寧遠九嶷山、桂林旅遊名城及北邊的郴州風景區都在2小時車程之內,是郴州—桂林,永州—清遠兩條旅遊線路的黃金交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