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寶石礦床

藍寶石礦床

藍寶石礦床是剛玉礦床的一種。藍寶石礦床類型較多,主要產於鹼性玄武岩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寶石礦床
  • 外文名:sapphire deposit
  • 性質:鋼玉礦床的一種
  • 種類:鹼性橄欖玄武岩型藍寶石礦床等
分類,性質,形成與分類,形成,分類,作用,

分類

包含鹼性橄欖玄武岩型藍寶石礦床、碧玄岩型藍寶石礦床和橄欖霞石岩型藍寶石礦床。其他還有鹼基性煌斑岩型、鹼性正長岩型、花崗偉晶岩型、斜長雜岩型和富鹼片麻岩型等藍寶石礦床。藍寶石礦床常伴生有鋯石、鎂鋁榴石、橄欖石和紅寶石,在中國富鹼片麻岩型藍寶石礦床中產世界罕有的變色藍寶石。

性質

藍寶石的基本性質:
(1)物理性質:藍寶石屬三方晶系,晶體多呈桶狀、柱狀,少數呈板狀或葉狀。主要的晶體單型有六方柱、六方雙錐形、菱面體和平行雙面。密度為3.90g/cm3—4.10g/cm3。摩氏硬度為9度,其相對熱導率為2.65。藍寶石常見顏色為藍色、黃色,亦有綠色、橙色、紫色、褐色及上述顏色的過渡色。
(2)化學性質:其化學成分是A1203。,剛玉屬他色礦物,純淨時無色透明,當晶體含有微量雜質元素時可致色。當含有鈦、鐵微量元素可呈藍色,當含有鉻時可呈紅色。藍寶石具有耐酸、耐鹼、耐高溫、導熱、導電、化學性能穩定等性質。
(3)光學性質:藍色的藍寶石具有較強的二色性,沿垂直和平行C軸兩個方向觀察時,就可看到不同的顏色。藍寶石的折光率為1.762—1.770,雙折射率為0.008。藍寶石常具有星光、貓眼、變色等光學效應。

形成與分類

形成

地殼中廣泛地分布著氧化物,其中A1203是居SiO2之後,數量位居第二的氧化物。富鋁、貧矽及高溫條件是形成藍寶石的第一要素。

分類

藍寶石的礦床類型主要有四種:
(1) 岩漿岩礦床
玄武岩漿作用產生的藍寶石晶體。是在地幔玄武岩漿中早期結晶形成的,隨著岩漿的冷卻,藍寶石晶體又分布於深層岩漿岩中。在岩漿噴發過程中,攜帶藍寶石晶體運動至地表。該類礦床是世界上最大的藍寶石礦床。主要分布有中國的山東、海南、福建、黑龍江、安徽和江蘇等地區。越南的南部地區;泰國的邦卡、帽批地區;束埔寨的拜林和博膠地區;澳大利亞的阿納基、因維列爾地區及寮國等地區。該類礦區中的藍寶石顏色偏深,經高溫改色後可成為優質藍寶石。山東昌樂礦區出產的較普通藍寶石更為美麗、稀少、珍貴的奇異藍寶石,出自此類型礦床。
(2)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礦床
在酸性花崗岩漿和含鎂大理岩接觸雙交代作用中,在壓力大於3 ×10P a至(4—8)X 1 08Pa。溫度在3000C一950 oC條件下,氣成熱液作用生成鎂質矽卡岩中藍寶石晶體。如:鎂質矽卡岩中的泰國尖竹汶礦區和斯里蘭卡的康迪山礦區、矽質矽卡岩中的斯里蘭卡的子L茲群礦區。

作用

在藍寶石原生礦床之上形成的風化殼型藍寶石礦床或附近的沖積砂中的藍寶石砂礦床中,一般藍寶石較富集,如海南蓬萊藍寶石礦床。礦床中的大部分剛玉只能作為工業原材料,僅少數的可供作藍寶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