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草,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褐葉線蕨Colysis wrightii (Hook.)Ching 的全草。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補肺鎮咳,散瘀止血,止帶之功效。常用於虛勞咳嗽,婦女血崩,白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天草
- 別稱:連天草、小肺經草、葉下青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真蕨目
- 科:水龍骨科
- 屬:線蕨屬
- 種:褐葉線蕨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
- 毒性:無毒《湖南藥物志》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補肺鎮咳,散瘀止血,止帶。
主治
虛勞咳嗽,婦女血崩,白帶。
相關配伍
1、治婦女虛勞咳嗽:萊氏線蕨3g,大肺經草3g,大血藤3g,小血藤3g,鵝毛筒6g,寶飯花3g,毛筒草3g,薯葉子3g。水煎服。痰乾不易咳,上方沖冷甜酒或蛋花服。(《湖南藥物志》)
2、治婦女紅崩、白帶:萊氏線蕨15g,算盤子果9g,小天青地白6g,葉下紅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褐葉線蕨,又名萊氏線蕨。植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根密生;鱗片褐棕色,質薄,卵狀披針形,長3.16(1.4-6.2)毫米,寬0.73(0.2-1.2)毫米,長寬比4.48(2.79-7.79),頂端漸尖,邊緣有疏細鋸齒。葉遠生,葉柄短,長1-3厘米,或近無柄,基部疏生鱗片;葉片倒披針形,長20-35厘米,中部寬2-4.5厘米,頂端漸尖呈尾狀,向基部漸變狹並以狹翅長下延,邊緣淺波狀;葉脈明顯,葉軸上疏生鱗片,側脈斜展,小脈網狀,在每對側脈間有2行網眼,內藏小脈單一或分叉。葉薄草質,乾後褐棕色,葉背疏生小鱗片。孢子囊群線形,著生於網脈上,在每對側脈間排列成一行,從中脈斜出,直達葉邊,無囊群蓋,孢子囊群中有鱗片狀隔絲著生。孢子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腎形。大小為(17.5-45)24微米X41.9(35-81.3)微米。單裂縫,裂縫長度為孢子全長的1/4-1/3。周壁表面具球形顆粒和缺刻狀刺。刺表面有顆粒狀物。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溪谷邊陰濕岩石上。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行氣祛瘀,鎮咳祛痰。(治)婦女虛勞咳嗽,痰乾不易咳,婦女紅崩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