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藊豆
- 外文名:hyacinth bean
- 領域:植物學
- 科屬:豆科藊豆屬
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營養價值,種植技術,1 品種選擇,2 培育壯苗,3 整地施肥,4 定植,5 田間管理,6 病蟲害防治,7 及時採收,
形態特徵
又名扁豆,多年生、纏繞藤本。全株幾無毛,莖長可達6米,常呈淡紫色。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著,披針形;小托葉線形,長3-4毫米;小葉寬三角狀卵形,長6-10厘米,寬約與長相等,側生小葉兩邊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截平。總狀花序直立,長15-25厘米,花序軸粗壯,總花梗長8-14厘米;小苞片2,近圓形,長3毫米,脫落;花2至多朵簇生於每一節上;花萼鐘狀,長約6毫米,上方2裂齒幾完全合生,下方的3枚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圓形,基部兩側具2枚長而直立的小附屬體,附屬體下有2耳,翼瓣寬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龍骨瓣呈直角彎曲,基部漸狹成瓣柄;子房線形,無毛,花柱比子房長,彎曲不逾90°,一側扁平,近頂部內緣被毛。莢果長圓狀鐮形,長5-7厘米,近頂端最闊,寬1.4-1.8厘米,扁平,直或稍向背彎曲,頂端有彎曲的尖喙,基部漸狹;種子3-5顆,扁平,長橢圓形,在白花品種中為白色,在紫花品種中為紫黑色,種臍線形,長約占種子周圍的2/5。花期4-12月。
分布區域
我國各地廣泛栽培。可能原產印度,今世界各熱帶地區均有栽培。我國南北朝時名醫陶弘景所撰《名醫別錄》中記載扁豆已有栽培。
營養價值
扁豆營養豐富,可為人類提供澱粉和蛋白質,其營養價值高於一般葉菜類蔬菜。1985年,Muehlbauer等將扁豆與其他豆類的養分含量進行比較,發現扁豆中蛋白質含量高達24.2%,且扁豆易煮熟(一般30 min即可),不含任何對人體不利或有害的營養成分,即使是莖稈、果殼,也含有50%碳水化合物,21.4%纖維素,4.4%蛋白質,1.8%脂肪,12.2%灰分,10.2%水分,是上等的飼料。在中東地區,莖稈的售價與籽粒相等或更高。
種植技術
1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消費習慣,選用早熟抗病、耐低溫抗高溫品種,如特早紫紅、極早嫩玉、肉扁一號等。
2 培育壯苗
可採用穴盤基質育苗或營養缽育苗。穴盤育苗的,需選購優質商品基質;採用營養缽育苗的,需配製營養土。選用近3年未種植瓜類蔬菜與豆類蔬菜作物的優質菜園土與優質腐熟廄肥按總量25%~ 30%均勻拌和,覆蓋薄膜充分發酵。3月上中旬制缽播種,每穴2~3粒,覆好蓋籽土。播後澆足底水,搭好小棚,覆蓋薄膜,出苗前一般不揭膜,如遇連陰雨天氣可開棚通風降低苗床濕度,若苗床土乾可適當灑水。出苗後晴天中午開棚通風,隨著溫度升高可延長揭膜時間。為預防苗期猝倒病,可選用新生、複合等藥劑配合葉面肥綠葉金剛、貝綠康、天之美等進行噴霧,促進壯苗。
3 整地施肥
認真清理前茬作物殘體,深耕曬垡,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667m2施農家肥2000kg、複合肥50kg,精整細耙築畦,畦寬80~ 120cm、溝寬25~30cm,確保排灌方便。
4 定植
移栽前1周,每667m2噴施33%施田補100mL,然後覆蓋地膜。4月中旬,扁豆苗長有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每畦栽2行,移栽穴離溝30cm,行距70cm、株距70cm,栽後及時澆足活棵水。
5 田間管理
1 搭架整枝
扁豆長至30cm左右時及時搭架,引蔓上架,架高2m左右。為防止夏季大風吹倒架子或蔓過多倒架,在架中間加搭橫架,確保不倒架。蔓長50cm時及時摘除主蔓頂心,當子蔓長5cm時摘心。同時,適時剪除多餘的分枝及病葉和老葉,確保通風良好。
2 肥水管理
由於扁豆收穫時間長,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及時追肥,追肥一般在開始採收後進行,每次15~ 20kg,以後每隔15~20d追肥1次,生長中後期結合防病治蟲根外噴施綠葉金剛、天之美、貝綠康等葉面肥以滿足結莢需要。扁豆需水量較少,但遇乾旱時可在溝中灌跑馬水,切忌漫灌,以免產生漚根。
3 合理使用調節劑
為促進扁豆多結莢,第2次摘心後適時噴施植物調節劑。一般667m2用15%多效唑10~15g兌水15kg噴霧,控制瘋長,促進分枝與花芽分化,正常情況下使用2次。進入10月中旬,扁豆開始衰老,為延長採收時間,葉片發黃時可噴施施豐或920,以確保葉片轉綠延長功能,促進花序再生結莢。
6 病蟲害防治
扁豆抗病能力較強,病害較輕,主要有立枯病、鏽病、煤霉病等,可選用新生、苯甲嘧菌酯、甲霜靈錳鋅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豆莢螟、斜紋夜蛾等,可選用一劍、夜呋防治,蚜蟲可選用啶蟲脒、聯苯菊酯等藥劑防治,紅蜘蛛與地老虎分別選用蟎克與震地虎防治。病蟲害防治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後進行,以提高防效。
7 及時採收
扁豆從開花到嫩莢上市需15d左右,一般在嫩莢顆粒微鼓時採收,採收過遲影響品質。採收時一手抓住花序枝,一手輕摘,儘量不損壞花序,可一直採收至霜降。更正:本刊2015年第2期中《茄子黃萎病的發病症狀及綜合防治措施》,作者李劍的工作單位應為“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特些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