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傘形科山芎屬植物)

藁本(傘形科山芎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藁本( Conioselinum anthriscoides (H. Boissieu) Pimenov & Kljuykov)是傘形科、山芎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米。根莖發達,莖直立,圓柱形,具條紋,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輪廓寬三角形,小羽片卵形,邊緣齒狀淺裂,具小尖頭,頂生小羽片先端漸尖至尾狀;莖中部葉較大,上部葉簡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線形,傘輻,粗糙;小總苞片線形,花白色,花柄粗糙;萼齒不明顯;花瓣倒卵形,花柱基隆起,花柱長,向下反曲。背棱突起,側棱略擴大呈翅狀;8-9月開花,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湖北、四川、陝西、河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其它省區多有栽培。生於海拔1000-2700米的林下,溝邊草叢中。

根莖供藥用,為中國傳統藥,散風寒燥濕,治風寒頭痛、寒濕腹痛、泄瀉,外用治疥癬、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莖發達,具膨大的結節。莖直立,圓柱形,中空,具條紋,基生葉具長柄,柄長可達20厘米;葉片輪廓寬三角形,長10-15厘米,寬15-18厘米,2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輪廓長圓狀卵形,長6-10厘米,寬5-7厘米,下部羽片具柄,柄長3-5厘米,基部略擴大,小羽片卵形,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邊緣齒狀淺裂,具小尖頭,頂生小羽片先端漸尖至尾狀;莖中部葉較大,上部葉簡化。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果時直徑6-8厘米;總苞片6-10,線形,長約6毫米;傘輻14-30,長達5厘米,四棱形,粗糙;小總苞片10,線形,長3-4毫米;花白色,花柄粗糙;萼齒不明顯;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隆起,花柱長,向下反曲。分生果幼嫩時寬卵形,稍兩側扁壓,成熟時長圓狀卵形,背腹扁壓,長4毫米,寬2-2.5毫米,背棱突起,側棱略擴大呈翅狀;背棱槽內油管1-3,側棱槽內油管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四川、陝西、河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其它省區多有栽培。生於海拔1000-2700米的林下,溝邊草叢中。
藁本
藁本

繁殖方法

藁本栽培可以用根芽繁殖或種子育苗移栽,生產上多以根芽繁殖為主。
根芽繁殖:於春季土壤解凍後芽萌發前或秋季11月地上部分枯萎割除後,將根整株刨出,按大小分株,一般每株可分三四小株。分好後按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挖穴,穴深根據根系的長度而定,每穴栽1株,覆土壓實,澆水即可。春栽覆土至根莖上2-3厘米,秋栽宜4-5厘米。春栽清明後10-15天出苗,秋栽第2年春發芽。
種子繁殖:種子繁殖多進行育苗移栽,一般不直播。選擇頭年採收飽滿種子,清明後陰天將種子與細濕沙按1:3比例混勻,均勻撒於苗床,蓋1厘米薄土。667平方米用種量1.0-1.5千克。播後一般15天出苗。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濕潤,幼苗出土後視乾旱程度用噴霧器早晚噴灑苗床,以表土濕潤為宜。當苗高7-8厘米結合除草除去弱苗和過密的苗,苗株距8-10厘米。以後保持苗床無雜草即可。

栽培技術

移栽:在藁本苗當年秋季倒苗後或第2年4月萌發前移栽。起苗前1天苗床澆透水以利於起苗,起苗時注意不要傷害幼根。根據苗子大小分級栽種,種苗大的適當減少栽植密度,株行距以20厘米×30厘米為宜,種苗小的增加栽植密度,以10厘米×15厘米為宜。挖穴栽植,每穴放一兩株種苗,栽種時讓根系自然分布於穴內,用土壓實,厚度以蓋過頂芽3-4厘米為宜。栽后土壤乾旱澆透水,春季雨水較多的地區可不澆水,秋季移栽要澆透水。
藁本
藁本
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藁本返青前,此時雜草已出土,可用小鋤剷除雜草。第2次在6-7月,藁本長至50-60厘米時封行前。第3次在藁本倒苗後,清除頑固性雜草。每次除草結合培土進行,切不可在花期、結籽期除草。
  2. 施肥、間作:藁本返青後可適結合澆水開溝施入10千克尿素,8月上旬生長盛期可適當施用腐熟圈肥或廄肥2000千克,配施15千克過磷酸鈣作為複合肥施入。為增加經濟收入,可於溝間適當間作玉米,且可作為遮蔭、保濕之用。

主要價值

藁本的根莖供藥用,為中國傳統藥,散風寒燥濕,治風寒頭痛、寒濕腹痛、泄瀉,外用治疥癬、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