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人數,經濟,分布,
簡介
使用拉普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數信東正教,並廣泛保留原始宗教殘餘。拉普人的祖先早自1萬年前便開始從烏拉爾地區陸續遷入斯堪的納維亞,原分布地區較廣,後受日耳曼部落和芬蘭部落排擠,逐漸北移。部分人被後來者同化。原以捕魚和獵捕野鹿為生,約在1000多年前飼養馴鹿成功,隨即成為他們的主要謀生手段。養鹿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他們創造了獨具一格的馴鹿文明,發展了適應於北極環境的經濟類型。傳統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和氏族為單位,過著原始社會的民主生活。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大部轉向定居,並興建現代化設施,使用現代化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已發生明顯變化,但仍有一部分繼續過著遊牧生活,不受國界限制。
人數
薩阿米人是北歐著名的少數民族,也是最早生活於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民族。他們使用芬蘭-烏戈爾語族的薩阿米語。總人數約在10-13萬人之間,分布於挪威、瑞典、芬蘭的北部和俄羅斯西北部科拉半島的北極圈和亞北極圈地區。少數信東正教,並廣泛保留原始宗教殘餘。
經濟
從種族角度來說,薩阿米人(即拉普人—譯者)是一個特殊的民族。在瑞典居住的一萬左右的薩阿米人中,約有三千人從事養馴鹿,長期以來這是他們主要的謀生手段。
薩阿米人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坎坷的發展演變過程。儘管他們的身世之謎依然未能完全解開,但是據學界推測,早在距今八、九千年前,薩阿米人的祖先就從原居住地抵達北歐,後擴展至芬蘭-斯堪的納維亞的廣大內陸地區,他們生活的這片地域後人稱之為“薩普米”。幾千年來,薩阿米人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適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優勢生存與繁衍。最初,他們主要以狩獵、捕魚為生,並飼養少量的馴鹿作為負重運輸的工具和捕殺野鹿的誘餌。為了生存之需,一個或幾個薩阿米家庭組成了一個個“希達”組織,共同勞動、同步遷徙,構成了最基本的社會單元。如很多北方民族一樣,他們信奉萬物有靈論,敬畏各種自然現象和自然事物,信仰原始薩滿教,並且圍繞“熊神”有一整套特殊的狩獵和祭祀儀式。16-17世紀可以說是薩阿米人民族史上的轉型期,原先統一的薩阿米人由於生活地域和生產方式的不同,分化出幾種類型的地域群落。其中山區薩阿米人變化顯著,他們開始大規模飼養馴鹿,馴鹿業經濟不僅融入了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成為薩阿米人經濟和文化的象徵。與此同時,薩阿米人的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經濟結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演變速度大大加快,至19世紀,隨著歐洲各國對薩普米經濟的開發,開始了現代化的進程,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提高。
在民族關係方面,薩阿米人自古就與今北歐主體民族關係密切。伴隨著主體民族在商品經濟的滲透、薩阿米村組織的建立、基督教的擴張和民族多元化政策等積極因素,薩阿米人與外部世界雜居相處、相互交融,吸收了外族的先進成果,不斷改變著自身的特質,也增強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儘管如此,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基督教對薩阿米人的文化侵蝕,不能忽視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在薩普米的實踐,更不能忽視外族對薩普米資源的開發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任何聯繫的雙方都是對立和統一的,這不僅體現在薩阿米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上,也體現於民族內部,薩阿米人的各地域群落之間既在經濟上相互支持,也因為利益不均的問題滋生出一些矛盾。但是總體而言,薩阿米人是一個性格溫和、和平友善的民族,是一個動態發展、多元一體的群體,他們的歷史是能動鮮活而富有生機的,它與北歐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連,並在外部世界的滲透和衝擊下,不斷改變自身的經濟結構、社會組織、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等,一步步完成了從古代民族到現代民族的蛻變。
分布
薩阿米人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和蘇聯北部。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北面,穿過挪威海峽、勞馬克和斯羅斯姆地帶,進入瑞典北部包括海拔兩千多米高的徹布內凱塞山峰,再往東進入芬蘭和蘇聯境內,一直到白海。此屬北極圈地帶。薩阿米人自稱“薩阿米”(Saam-ians),其內涵為人的概念。舊時,他們被稱作拉普人(LaPPS)。其總人口近7萬。薩阿米人何時進人北極圈地帶,現已無法確定。學術界普遍認為,它出現在北極圈地帶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還認為,薩阿米人並不是單一的血緣體,象是一些居民的自然組合。在牧區,親屬關係似乎更為重要,起著支配經濟生活的重要作用。
薩阿米人居住區通常稱為薩阿米區(Sámi—Aednan),他們自古以來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薩阿米人分布在四個國家。薩阿米區和薩阿米族被瑞典、挪威、芬蘭和蘇聯這些民族國家所分開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儘管散居在四個國家,他們仍然把自己看成一個民族,在文化、語言、經濟和政治上也把自己當成一個整體。
北歐民族之一。自稱“薩阿米人”。約 5.2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挪威(3萬)﹑瑞典(1.5萬)﹑芬蘭(0.4萬)和蘇聯(0.3萬)4國境內的北極地區。屬烏拉爾人種﹐為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拉普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數信東正教﹐並廣泛保留原始宗教殘餘。拉普人的祖先早自一萬年前便開始從烏拉爾地區陸續遷入斯堪的納維亞﹐原分布地區較廣﹐後受日耳曼部落和芬蘭部落排擠﹐逐漸北移。部分人被後來者同化。原以捕魚和獵捕野鹿為生﹐約在1000多年前飼養馴鹿成功﹐隨即成為他們的主要謀生手段。養鹿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他們創造了獨具一格的馴鹿文明﹐發展了適應於北極環境的經濟類型。傳統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和氏族為單位﹐一直過著原始社會的民主生活。隨著各所在國工業的發展﹐拉普人也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大部轉向定居﹐並興建現代化設施﹐使用現代化生活用品﹔有的已用直升飛機﹑越野汽車和機車放牧。生活方式已發生明顯變化﹐但仍有一部分繼續過著遊牧生活﹐夏天趕鹿群到沿海地區放牧﹐冬季又回到內陸地區﹐行程長達五﹑六百公里﹐不受國界限制。拉普人的民族意識日益覺醒﹐正為維護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權益和文化傳統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