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斯特魚龍(薩斯特魚龍屬)

薩斯特魚龍

薩斯特魚龍屬一般指本詞條

薩斯特魚龍(Shastasaurus)是種魚龍類,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中國貴州,美國與墨西哥等地。薩斯特魚龍的屬名意為“薩斯特山的蜥蜴”,指模式種的正模發現於加州北部的薩斯特山。薩斯特魚龍身材稍瘦,缺乏背鰭,尾鰭也不突出。

基本介紹

屬內物種,太平洋薩斯特魚龍,梁氏薩斯特魚龍,西卡尼薩斯特魚龍,原薩斯特魚龍屬物種,

屬內物種

太平洋薩斯特魚龍

太平洋薩斯特魚龍(S. pacificus)是薩斯特魚龍屬模式種,生活在卡尼階,2.31-2.3億年前的美國的霍塞爾庫斯組和墨西哥的銻組。擁有粗壯的吻部,牙齒相對較小,頭長大約1米,接近杯椎魚龍頭骨的長度。太平洋薩斯特魚龍頭部占據體長比例很大。牙齒最大大約3cm高,齒冠還要少一些,直徑1cm多一點,冠形指數大約2左右。根據牙齒形態,Massare(1989)認為它的牙齒屬於“cut”的類型,而且根據其又粗又寬的吻部,可能以大型魚類和其他海爬為食,但更可能是機會主義者,見到什麼吃什麼。S. alexandraeS. osmonti目前是太平洋薩斯特魚龍的異名。
薩斯特魚龍
太平洋薩斯特魚龍

梁氏薩斯特魚龍

梁氏薩斯特魚龍(S. liangae)生活在卡尼階,2.37-2.335億年前的中國貴州的法郎組-瓦窯段,原本是關嶺魚龍,併吞並了蔡胡氏典型魚龍(Typicusichthyosaurus tsaihuae),關於典型魚龍的發表歷史,最初要回朔至2000年,由尹恭正等人《貴州關嶺晚三疊世早期海生爬行動物的初步研究》中的新屬種發表,文中描述新種蔡胡氏典型魚龍(Typicusichthyosaurus tsaihuae)屬於大型魚龍,體長約6.32m,發現於貴州西南部,特徵是頭部較小,吻部長,眼眶小,被暫時歸類於薩斯特魚龍科中。2006年,德國蒂賓根大學的Michael Werner Maisch等人對於貴州魚龍的研究報告中,在文末討論到了貴州魚龍、關嶺魚龍和典型魚龍三者的關係,當中提到典型魚龍異常的小頭和其多節的薦前椎,認為這化石標本有贗品的可能。2011年,德國波昂大學的Paul Martin Sander等人證實貴州魚龍與薩斯特魚龍是不同的屬,因而回復了貴州魚龍的有效學名資格,而關嶺魚龍被併入了薩斯特魚龍屬中,成為梁氏薩斯特魚龍(Shastasaurus liangae)。梁氏薩斯特魚龍當初發表時根據化石標本估計全長約 6.44 米。在2011年被改歸類於薩斯特魚龍。最大型標本(編號YIGMR SPCV03109)身長約8.3米。未成年標本(編號YIGMR SPCV03108)身長約3.74米。隨著較多的化石出土,科學家發現梁氏薩斯特魚龍頭部確實極小,而並非化石造假。梁氏薩斯特魚龍頭顱骨長度約是全身長的8.3%;而未成年個體的頭顱骨長度,約是全身長的9.3%。梁氏薩斯特魚龍有數個完整的頭顱骨被發現,頭部呈寬三角形。
薩斯特魚龍
梁氏薩斯特魚龍

西卡尼薩斯特魚龍

西卡尼薩斯特魚龍(S. sikkanniensis)是在2004年被敘述、命名,當時是秀尼魚龍的一種,種名指化石發現地西卡尼酋長區。但當時研究並沒有根據種系發生學分析,原作者也注意到這新種與薩斯特魚龍的類似處。在2011年的種系發生學研究,發現這一物種較類似薩斯特魚龍,而與秀尼魚龍不大相似,因此改歸類於薩斯特魚龍,成為西卡尼薩斯特魚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帕多內特(Pardonet)組地層,地質年代約相當於諾利階中期。2.17-2.143億年前。西卡尼薩斯特魚龍是薩斯特魚龍屬體型最大的種,也是最大的已命名的魚龍,身長21米,重50噸。西卡尼酋長區平克山出土的一塊魚龍椎骨也被認為是西卡尼薩斯特魚龍,這個個體可達150噸。
薩斯特魚龍
西卡尼薩斯特魚龍

原薩斯特魚龍屬物種

在2009年,中國科學家將貴州魚龍歸類於薩斯特魚龍的一種,根據2011年的新研究,貴州魚龍其實是更進階型的魚龍類,而非薩斯特魚龍的一種,後被歸入秀尼魚龍科。1997年,德國的S. neubigi被重新研究,並被被歸入杯椎魚龍科,建立為獨立屬幽靈魚龍(Phantomosaurus)。過去還有許多種被歸類於薩斯特魚龍,例如:奧地利的S. carinthiacus目前被認為是疑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