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喜格柱

薩喜格柱,帳幕的一種。鄂溫克語音譯。俗稱撮羅子。是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遊牧鄂溫克人定居以前的住屋。它比鄂倫春族的撮羅子前進了一步,遷徙時可拆卸運走,到另一地架起再用。其構造:先備一直徑2.5尺上鑿有許多穿孔的圓圈木,將3根直徑約3.5寸的柱子以其細頭插入眼中(選細頭自然彎曲的),成三足斜立圓錐架,再在3根斜柱間隔中加若干輔助柱,上端也插入圓圈木眼中,塔成框架。早先用樺樹皮圍蓋,後以柳條笆或葦笆蓋後再覆上一層草,以牛毛細繩扎結。門朝南,門扇以柳條編成。阿榮旗的鄂溫克人在19世紀中葉已改住馬架子,但至19世末夏季遊牧時尚住。從額爾古納河以西遷入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人,20世紀初才改住蒙古包或木板房,稱“阿那格”。鄂溫克族自治旗的鄂溫克人19世紀末有兩種類型住房,一稱“奧布海糾”,一稱“俄儒格糾”,後者即現在稱的蒙古包,前者是臨時住所,實即撮羅子,但搭蓋和用料與上述稍有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