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繼斌

薛繼斌

薛繼斌,1955年生於大連,現為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大連美術家協會理事,大連水彩畫會副會長大連十五中學高級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繼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大連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大連美術家協會理事
  • 代表作品:《暖冬》、《山泉》、《古巷春色》
人物概述,基本信息,藝術之路,作品特色,人物評價,

人物概述

薛繼斌,1955年生於大連,現為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大連美術家協會理事,大連水彩畫會副會長大連十五中學高級教師。

基本信息

姓名:薛繼斌
出生日期:1955年
職業:藝術家、教師
職務: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大連美術家協會理事、大連水彩畫會副會長、大連十五中學高級教師
作品類別:水彩
現居:大連
代表作:《暖冬》、《山泉》、《古巷春色》等

藝術之路

2003年,水彩作品《暖冬》入選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
2007年,水彩作品《山泉》入選第八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
2011年1月,個人水彩畫展,由大連美術家協會、大連水彩畫會主辦
2011年4月,“我們的城市在水彩中厚重” 水彩名家四人作品展,由大連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1年12月,水彩作品《古巷春色》入選全國中國小教師作品展
2012年5月,“薛繼斌、劉永雄寫生作品展”盡展莊河好風光
多幅水彩作品入選省內外展覽,並被國內外友人收藏

作品特色

這些年頻繁地寫生,讓薛繼斌對他家鄉的山山水水感悟更加深刻,內心不斷激起創作的衝動。看到那大片養眼的綠色,伴隨著那永恆般的山石、動感十足的潺潺流水,讓人仿佛脫離了城市的喧囂,走進了自然的懷抱,心情也瞬間舒暢輕快了起來。
回歸自然,也是眾多城市人群心中埋藏的情結。希望通過他的作品,能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感觸自然,在其中釋放自己的情感,產生靈魂的共鳴。

人物評價

詩情畫意說繼斌
(徐連君/文)
仔細品讀了薛繼斌兄的畫作,感觸頗多。品讀繼斌兄的畫,仿佛置身於舒緩、閒適、寧靜的世界之中。他的畫,或白雪覆蓋的村莊、茅草屋,或汩汩清泉擁抱著奇石,或春夏秋冬變化著的景色。色彩相間、動靜相交、天地相合。在眼下這個浮躁、膚淺、急功近利的喧囂世界,品讀他的畫作,疲憊的心就會得到片刻的安寧。
我始終認為,一幅好的山水畫,無論他採用什麼技法,也無論是採用國畫、油畫、水彩畫的表現形式,不但要有“畫意”,而且一定要有“詩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詩情畫意”。
繼斌兄的畫,就充滿著詩情畫意。所以說,只品不讀是不能領略其中的美感的。你看他的《雪落山村靜無聲》,就給人無限的遐想:紛紛揚揚的雪花,悄無聲息地飄灑了一夜,聚積在山路、樹木、屋頂、遠山。那么端莊、那么純潔。近看潔白如玉,遠望千姿百態。整個村莊仿佛在大雪中睡著了。沒有炊煙裊裊,沒有雞鳴犬吠,你不敢發出一點聲響,生怕驚醒了山村的夢。靜的美,一覽無遺。山村真的是這樣靜靜的嗎?你看到白雪下面的那幾幢茅草屋了嗎?在茅草屋裡都發生了什麼?也許是大人們圍著火爐在談天說地,推杯換盞,也許是孩子們趴窗遠望,幻想著奔跑在雪地上的歡樂……這就是畫家獨具匠心。不但用色彩衝擊你的視覺,而且留給你一個極大地想像空間,真的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啊。
品讀繼斌兄的畫作,我們發現,他已十分熟練地駕馭和運用這種靜中有動的藝術表現手法了。《歸去來兮》,本來是陶淵明的一篇傳世佳作,表達了陶淵明辭官回鄉,遠離塵世,追求“但識琴中曲,何勞弦上音”的任真自得的境界。繼斌兄借用陶淵明文章的題目,作為自己的畫名,不但是古為今用,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是相通的。這幅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構思巧妙。看似在情理之中,卻又是意料之外。一條長長的鋪滿白雪的路,靜靜的通向遠山上的錯落有致的農舍。沒有風,沒有人,甚至連飛鳥也沒有。這樣一幅靜靜的畫面,配上《歸去來兮》的題目,我們忽然就理解畫家的心境了。外面的世界很喧囂,這個冬天有點冷,而家卻是寧靜、溫暖的。他歸去來兮的內心情感,我們何嘗沒有呢?
繼斌兄的畫,不但靜中有動,而且還動中有靜。《源頭詩意》就把這一點表現的非常充分,流動的清泉和靜臥的奇石,形成鮮明的對比。泉水是動的,奇石是臥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讓人一下子就領悟到了畫家的《源頭詩意》的詩意了。原來這是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而他的《小石潭情思》和《源頭詩意》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小石潭情思》無疑是遙想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的畫面:“下見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巻石底以出……”繼斌兄用他的畫筆同古人對話,大有推陳出新之意。
繼斌兄的畫,處處表達著詩情畫意,無論是他的《清流觸石》、《媽媽的炊煙》,還是《流動的秋天》、《爸爸的村莊母親的河》都洋溢著古今詩人的激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繼斌兄是大連第十五中學一位普通的美術教師,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美術人才,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潛心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非常難得。都說畫如其人,用在繼斌兄身上,這話不假。
寂靜幽清意趣淡遠
(車培晶/文)
薛繼斌是我認識很早的一位水彩畫家,讀過他很多水彩風景畫,總有一種令人放不下的安靜感覺。尤其近兩年,興許是自己焦慮過多,興許是世間太過鼓譟,再讀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總會被裡邊的寧靜重重擊倒,會感到害羞,會深深愧疚。
薛繼斌是個安靜的人,外表看,他似乎愛說喜鬧,意氣風發,其實他內心深處有一塊安靜的島。也很潔淨。安靜與潔淨總是不愛分開,像連體嬰兒。在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裡,你不見輕浮,不見心緒不寧,不見憂慮。是亘古不變的大自然給了他恬淡的心境。他一直努力使自己融入大自然,在莽原幽壑中尋覓靈感。每年他都會遠離市井喧譁,跑去山裡幾趟,呆上些日子,畫那裡寂寥的山,靜默的水,桃花,粟色,風光霽月——他被那裡的安謐魔住了。
讀薛繼斌的畫,我得小心點,唯恐弄碎了畫中寧靜。《清泉石》里溪流汩汩,水止若思,倒影如幻,我頓時貪慾全無,那份寧靜讓人觸目驚心!而那些歷經數萬年風雨磨礪的巨卵石則又讓我感到自己是一粒意義不大、有可無可的塵埃。還躁動什麼呢?
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著實透著一種叫人不敢輕舉妄動的寧靜。無論畫春色秋景,還是畫溫雨寒雪,他都在有意無意地塑造寧靜,一旦你沿著筆觸走進去,首先是眩暈,繼而倒下。寧靜真的是一種力量!——《迷路》里被大雪包裹著的山野、農舍,混沌中儘管有一抹略顯跳躍、路標似的微黃暖色,而我還是被畫家營造的那份沉寂擊垮,無力脫身,走投無路,卻又心甘滯留於此。想想吧,我們哪條生命不是從迷途中來到迷途中去呢?迷途是我們永遠的傷,永遠的根。《雪霽》像是好一點,黃昏的暖色遮隔著清冽,積雪,霧凇,倉里金黃的苞米,一縷炊煙像是農夫深眠的鼾聲搖曳入空,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簡約、謙卑、安逸。想起《誡子書》里的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讀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也會聯想到王維的一些田園詩句,那些清寧永恆的絕唱:“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薛繼斌的風景畫裡有詩的韻致與精緻。我偏愛他筆下的溪邊卵石,卵石的肌理,卵石的魂魄,卵石的頑固,卵石的恆心。《春澗》中的卵石,你靜下心反覆看,反覆看,它們是活著的!有呼吸,有毛孔,有愜意,有感嘆,但是沒有不如意,像一群修成正果的巨型生靈,面對世俗誘惑心不動,面對威脅從善之心不改,不為名利,只為與天相陪,與水相依,與木與草為友鄰,和諧靜處。《淺潭》、《夏開始》也是這樣,《雨後》、《秋石》都是這樣。而《陰霾》則更能發現卵石們面對磨難的淡定態度。
詩人與畫家從來都沒有界線,王維既為詩人又是畫家,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很多。雖然薛繼斌不寫詩,但我相信他稟賦里有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意趣,以及詩人常有的異端,只不過他用的是另一種符號抒發詩情而已。所以說,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具有很強的文學感,洗鍊、凝重、對人生的超然態度。
詹姆斯.喬伊斯說:“小說都是幻想的自傳。”作家如此,畫家也如此,兩者都是在表達內心的自己。你遮掩不住的,你試圖讓讀者看到一個和平常不一樣的自己,但那個自己還是你自己。因為內心是不可臆造的,也租借不來。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也如此,他所展示的意象是他內心的自己。另外,薛繼斌善於從平凡中捕捉典型物象,且總是從細微之處入筆,將自己的內心恰到好處地揉入色彩中。他寫生所取的景一般都比較小,但畫幅則大得很,動輒就是六、七十厘米的見方。這樣做其實很不討巧,因為畫小幅的水彩風景畫,許多糾纏不清的東西可一筆含糊過去,大幅就不行了,一切就像置於放大鏡底下,點點滴滴都被放大,難藏貓膩,並且頗耗費經濟與體力。而這正是薛繼斌的一種追求:大幅水彩畫更易於深入細緻雕琢,更可磨礪真功夫。薛繼斌是個不會投機的人。
讀薛繼斌的水彩風景畫收穫不小,像走進靜謐的田野,傾聽天籟,塵世雜質得以過濾,心沉定下來,像那些卵石,像溪水,像自足的山,像迷失的嬰兒回到了母親的乳旁。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安靜下來我們才有可能看清楚人生迷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