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永香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59
基本信息,人物生平,相關事件,歷史評價,永香樓,
基本信息
薛永香(1883~1959), 字藹如,民主主義者,愛國教育家。福清高山鎮薛港村人。生於清光緒九年九月十八日(1883年10月18日)。少時家貧,父母早喪,唯讀村塾7年,後不斷求學,終有正果。1909年到龍田融美中學(現為福清第三中學)任教,至1951年春69歲時退休,前後在該校共41年零6個月,期間曾任校長或主管人約28年。
人物生平
永香不論是擔任學校領導,還是擔任教學工作,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既教語文,又兼授園藝。在教園藝課時,不但認真傳授農業基礎知識,而且能重視指導學生實踐。他對學生學習,要求十分嚴格。學生倘有違紀,或訓誨,或談心,曉之以理,直至決心糾正為止。他不但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而且在生活上對學生關懷備至。他自己種的蔬菜,收成時往往送到學生食堂。遇有學生染病,便囑家屬代為煮飯、煎藥,親自端至學生床前。許多校友回校拜訪,他都非常熱情接待,視同子女歸家,遠道的必堅留用餐。
永香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但他一向同情革命,追求真理。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怒潮。當時在融美中學學習的進步學生陳振芳(即程式),回響黨的號召,在校內組織讀書會,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永香態度鮮明,表面上佯作不知,暗地裡時加掩護。同年,龍田、高山地區民眾暴動,反抗國民黨省防軍林靖部隊的暴虐壓迫。在圍攻龍田文昌閣的戰鬥中,三山嘉儒村一對父子相繼上竹梯掀瓦掘牆,準備灌油焚燒,不幸皆中彈身亡。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永香立即拿起獵槍,潛到融美中學石屋大圓柱後,一舉槍即射中剛要向外開槍的匪兵,農民軍趁機蜂擁而上,終於拿下文昌閣。民國35年後,融美中學教師、共產黨員張端機在校內外開展地下革命工作,組織“友誼會”,出版《晨曦》刊物等,都得到永香的暗中支持。
永香愛校如家,他身為學校領導、教師,既要管理學校,又要教書育人,還兼學校“工友”。教學之餘,經常手提工具箱,巡視校舍,修補門窗桌椅、塗抹牆壁,為學校節約點點滴滴的開支。民國28年和30年,為了避免日本飛機轟炸,學校兩度搬遷到東張鎮香山村和順昌縣元坑上課。他都堅持留守學校,照看校舍。
相關事件
他生活儉樸,廉潔奉公。為了節省學校辦公費用,他平時寫信,多以用過的信封翻過來再用。因公到縣城,15公里路途往返皆徒步。他平時穿的那件夾袍,蓋的那床藍底白花粗布被子,都穿蓋了數十年,一補再補,捨不得丟棄。這條千補百衲的被單,至今其子女仍妥為保存,視為傳家寶。
永香對自己生活是這樣儉樸,但對親友困難的幫助,卻毫不吝嗇。有的親友、鄰居,因家庭困難向他借款、借糧,他都傾囊相助。即使一時身無分文,也要想方設法向別人轉借。龍田鎮施某,原系前清舉人,年老無依,窮困潦倒。平時與永香並無往來,僅知其能急人所急,就寫了一信託人面遞永香,信內只寫“余貧病,奈何,奈何”!他閱後,立刻延請中醫何淑芳同往診視,並一力承擔所有飲食、醫藥費用。更難得的是,一日數次為施某換下污穢衣褲,拿回家洗曬。半年後,施某病故,他還為其備棺收殮,並親送靈柩至墓地。施某的一間破屋,一些破器具,他都一一點交施之親人。
歷史評價
他從來不巴結權貴。民國時期,無論什麼黨政要人來校,他一概謝絕會見。民國34年初夏,福清縣長汪冰慕名專程來校拜訪,他也藉口下鄉不見。融美中學是衛理公會辦的,他對西教士、洋師姑從不阿諛諂媚。
旅外僑胞非常敬重信賴他。民國35年9月25日夜,福清突發海嘯,衝決海堤,淹沒田地,農作物大都枯死,災情嚴重。南洋各埠僑胞聞訊,以玉融公會名義募款急賑。並馳函永香,請他獨任賑災工作。他為了不負重託,邀請當地幾位素孚眾望的人一起乾,天天腳穿草鞋,身背包袱雨傘,風雨無阻,到各村親自放賑,把救濟款直接送到災民手中。
共和國成立初期,縣人民政府邀請他參加福清縣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他非常激動,在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表示對共產黨、人民政府的衷心擁護。
他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孩子們都有良好的親職教育,個個皆受過高等學校教育,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
1959年12月4日,他因病逝世,終年77歲。
永香樓
1982年,福清第三中學90周年校慶,旅外校友為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為學生永遠崇敬愛戴的老師,特集資興建一幢“永香樓”,作為校慶的獻禮。校友、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程式親題樓名,以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