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三兄弟

明代,山西大同府天城衛有薛氏三兄弟,他們分別務農、做官和經商,各盡其業,最後成為當地著名的大戶。薛氏一家,長兄務農,三弟經商,以資助老二讀書。老二登進土第,得授高官。這種耕讀商的家庭,反映了明代山西商人家庭結構的一個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氏三兄弟
  • 年代:明代
  • 地區山西大同府天城衛
  • 從事行業:務農、做官和經商
明代,山西大同府天城衛有薛氏三兄弟,他們分別務農、做官和經商,各盡其業,最後成為當地著名的大戶。
薛氏始祖薛士秀,約明初從戎河曲,後定居大同府天城衛。薛士秀生薛鎮,鎮生薛庵。庵生四子,即薛春、薛雲、薛雨、薛雷。薛春生二子,長子薛經,次子薛綺。綺生三子,即此處所說的長子薛某(佚名)、次手薛綸,三子薛纓。
薛綸從小聰穎,記憶尤其過人。少年時同長兄一起在私塾讀書,兄尚未讀完一句,綸已目數行,兄再讀時,綸已熟記,背誦如流。薛綸才思敏捷,數百言文章可立刻成就,且文藻秀美。長兄對薛綸的才華深為佩服,便放棄學業,繼承父業屯田耕作,資助薛綸讀書。 薛綸在長兄自我犧牲精神的鼓舞下,越加奮發讀書。終於在隆慶二年(1568)登進士第,進入仕途。萬曆十年(1582),任陝西按察司副使。不久,辭官回籍。有人很惋惜他的離職,薛綸說:“我有幸繼承先輩之產業,兄耕弟賈,助我求學,才有今日之位,我願已足矣!”
薛綸弟薛纓是兩淮鹽商。明中葉,由於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商人在邊疆屯田納糧換取鹽引的開中制度,漸被納銀的折色制度所代替,鹽商也分化為邊商和內商。邊商專納米、豆、草束,依靠貿易鹽引謀利。內商則坐場掣鹽,進行交易或轉售他人。由於內商處在支配鹽的運銷的地位,獲利多,資本增殖快。所以,山西、陝西、安徽等地的大鹽商,紛紛寓籍淮安、揚州,薛纓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定居揚州的。
薛氏家產五世沒有分開過,是由兄弟共同經管。自從薛纓經商兩淮在揚州置產後,薛家在大同和揚州兩地都有家產、人口。為了照管兩地的子弟、田宅、奴婢等事,薛綸辭官後,經常往返於大同和揚州之間。可見,薛氏當時在大同和揚州的產業已相當可觀。
薛氏一家,長兄務農,三弟經商,以資助老二讀書。老二登進土第,得授高官。這種耕讀商的家庭,反映了明代山西商人家庭結構的一個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