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3年7月,薛利高考落榜,看著家中年邁的雙親和貧困不堪的家庭,不忍再回校復讀,毅然選擇了南下打工之路。由於剛從學校出來,不懂技術,他跟人學過木工、賣過冰糕、做過豆腐,也在建築工地打過零工,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望著手中僅有的幾千元錢,薛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這樣盲目打工究竟有什麼前途?現在年輕,可以靠打工賺點錢,但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外地打工吧?到老了不能幹了,再回家不是什麼也不能幹了嗎?不如趁現在年輕回家乾一番事業,也不辜負我這近二十年的求學生涯。1995年,薛利把手中的積蓄全部購買了長毛兔和相關設備,本想通過養兔在農村走出一條路來,但由於雙親的去世和孩子的降生,夫妻二人一度忙得顧不上照看,辛苦繁育的幾十隻兔子很快就死光了。望著空空的兔舍,夫妻二人抱頭痛哭,感嘆命運的艱難。痛定思痛,路還是要向前走。
經過對阜城周邊市場的深入調查分析,找準了當地飼料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廉價、飼養成本低的優勢,他把多年務工積蓄的5萬元錢全部投進去,於2001年初夏建成了一座小型孵化場。由於技術過硬,雞苗質量好,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很受廣大養殖戶歡迎,產品供不應求。2002年底,薛利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擴建了場房,創辦了大型種雞場和養殖場,招收了85名工人,其中70名是農民工,6名是下崗工人和退伍軍人。農民薛長雲家中較困難,平時又好喝酒、打架,現已成為月工資800餘元的技術工人。下崗人員葉蘭學,家中很困難,平時有事沒事就到鎮裡鬧,進廠後收入穩定了,再也不去找事了。在公司業務蓬勃開展的同時,他根據市場需求,敏銳地意識到大個體肉雞將要滯銷,便開始選育自己的品種。經過反覆的雜交試驗,成功選育了617、618、619系列小型肉雞品種,並於2007年註冊“平原銀鴿”商標。該品種生產速度快,6周齡體重可達1.25千克,抗病能力強,肉質好,脂肪含量低,很受市場歡迎。到2003年底銷售收入突破了五百萬元大關。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在為貧困戶和五保戶捐款捐物的同時,薛利又把精力放到了廣大農戶身上。為加快發展步伐,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思路,他決定對廣大養殖戶採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方式,對廣大養殖戶無償傳授養殖技術,賒銷雞苗,回收成雞。對一些沒有資金的農戶,又通過信用社積極協調小額貸款,協調飼料公司賒銷飼料,養殖業在當地得以迅猛發展。2003年,為規範當地養殖業的發展,薛利又牽頭成立了阜陽市先利禽業有限公司,制定了當地行業標準,與周邊的400餘家養殖農戶建立了長期的收購合作關係,日供商品肉雞2萬隻以上,僅此一項可為當地農民增收500萬元。如養殖大戶薛存清年出欄肉雞6萬羽,獲純收入近5萬元,小養殖戶年出欄萬餘只,也可獲得利潤7000元以上。為表彰其先進事跡,阜陽市政府把他推薦到省勞動局等單位,獲得安徽省第二屆孔雀杯農民創業之星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