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榮(抗戰老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薛光榮,原名薛炳麟,1929年生,寧津縣杜集鎮薛莊村人。1946年入伍,隨渤海軍區教導旅參加解放大西北的多次戰役;新疆解放後,跟隨部隊一起屯墾戍邊。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27團團長、包爾海農學院院長兼書記、農二師紡織廠顧問、農二師焉耆醫院政委、農二師黨校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光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山東省寧津縣杜集鎮薛莊村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6年冬,八路軍359旅719團團長張仲瀚奉命赴山東招兵組建新軍,改名薛光榮,參軍。
1952年,薛光榮奉命接管國民黨軍隊農牧場、軍馬團醫院等後勤部門,改為六師畜牧廠,後又改為農二師種馬場,薛光榮任場長兼政委,同時兼任農二師畜牧科長、獸醫站長。年僅23歲、一臉稚嫩的他被戰友們稱為“娃娃場長”。
1952年,薛光榮與擔任文化教員的“湘女”肖意南走到了一起。儘管婚禮簡陋寒酸,他與妻子的感情卻經歷了65年的風雨考驗,不管人生中有怎樣的艱難曲折,兩個人始終不離不棄。
文革期間,薛光榮挨過批鬥、住過牛棚,吃盡了苦頭。在種馬場接受勞動改造時,他每天的任務是打3000塊土塊,晚飯後在連隊挨批鬥,斗完後再去推磨。還有“打千斤草、積萬斤肥”的任務必須在業餘時間完成,經常得夜以繼日。一位連長說:“連隊的毛驢要休息,走資派要洗心革面,必須好好改造。”不過,薛光榮從未抱怨,身為生產勞動的行家裡手,每項任務都能超額完成。
1970年初,薛光榮被降級為副團長,主管畜牧業。春季帶隊進山期間,突遇特大暴風雪,6個牧民被風雪圍困山上,薛光榮冒雪向山上攀爬,去尋找被困的牧民、馬群、羊群。到半山腰時,有一個牧民被風雪吹倒,他用盡全力把牧民擋住,自己卻從半山腰滾落。等被搜救到時,薛光榮已經昏迷,人們將他抬到維吾爾族老鄉的小氈包里,後發現情況不對,又趕緊送到醫院。經檢查,薛光榮全身共有32處骨折,其中脊柱壓縮性骨折,並伴有腦震盪,在部隊醫院躺了8個多月才痊癒。
文革結束重新分配工作,薛光榮先後任農二師27團團長、包爾海農學院院長兼書記、農二師紡織廠顧問、農二師焉耆醫院政委,後在農二師黨校任書記,直到離休。

人物評價

半個世紀以來,正是無數個“薛光榮”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駐守在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周圍,守衛邊疆,投身建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開發史上的奇蹟,為共和國母親奉獻上一片赤子的忠誠。 (德州日報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