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在阿,碩人之薖。”、“考槃在陸,碩人之軸。”
古人薖軸連用:
①用以指代賢者、隱士、高士或隱遁、隱逸生活。
②虛乏飢困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薖軸
- 拼音:kē zhóu
- 出處:《詩經·衛風·考槃》
出處,基本釋義,《毛詩正義》,古籍釋例,
出處
出自《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刺莊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基本釋義
薖1 [kē ㄎㄜ]
[《廣韻》苦禾切,平戈,溪。]
寬大貌。箋云:薖,飢意。
軸1 [zhóu ㄓㄡˊ]
[《廣韻》直六切,入屋,澄。]
進也。箋云:軸,病也
《毛詩正義》
“……鄭以為,成樂在於澗中而不仕者,是形貌大人,寬然而有虛乏之色,既不為君用,飢乏退處,故獨寐而覺則言,長自誓不忘君之惡。莊公不用賢者,反使致飢困,故刺之。”
“此經言[考槃],文連[在澗],明碩人成樂在於此澗,謂成此樂而不去,所以終處也。以寬、薖及軸言碩人之飢狀……以卒章言軸為病,反以類此,故知為虛乏之色也。”
古籍釋例
朝廷屬意於求賢,薖軸有懷於乾祿。(晉書卷五二 列傳第二二)
刑名大剗於煩苛,爵位不逾於薖軸。(舊唐書卷一 本紀第一)
俾風人絕薖軸之嘆,士子適輪轅之用,不遺賢於中谷,不藉才於異代。(冊府元龜·卷三百二十四宰 輔部·薦賢)
歲有豐穰之慶,人無薖軸之嗟。(宋大詔令集卷第三)
苟奉養之闕如,必薖軸而為慮。(宋大詔令集卷第一百七十八)
簪筆執簡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軸之士,抗聲鴻舉。(明史卷二五八 列傳第一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