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皇家園寢

薊縣皇家園寢

薊縣皇家園寢是清東陵的陪葬墓,薊縣皇家園寢埋葬的知名人物最集中,入關後營建園寢最早,數量最多,這些都對研究清代陵寢歷史、規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薊縣皇家園寢
  • 理親王允礽:康熙二子
  • 王福全:順治十年十月十七
  • 傅恆墓:占地70畝
簡介,詳解,

簡介

1.順治第四子和碩榮親王寢
2.康熙第二子理親王允礽寢
3.順治第二子和碩裕親王福全寢
4.順治第七子純親王隆禧寢
5.康熙長子直郡王允褆寢
6.康熙十四子恂郡王允禵寢

詳解

理親王允礽———二王陵早年被盜現如今僅剩牆基
理親王允礽: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康熙十四年六月立為太子,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被廢,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復立,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廢,卒於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
雍正初年,在黃花山和碩榮親王園寢西側,又建了一座新園寢。這就是康熙第二子理親王允礽的園寢,被民間稱為“二王陵”。
記者發現理親王園寢原貌基本無存,從實地調查情況看,基址保存完好,碑座被掩埋於地下,有龜背暴露於地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原先二王陵上有神橋,前行有碑樓,馱龍碑高三四米,宮門寬四丈五尺,進深二丈八尺,宮內與紅牆相連,外有守護班房,宮門內有五間享殿。殿寬六丈二尺,進深四丈一尺。享殿旁邊有東、西側門,進內有月台,台上有琉璃門一座,裡面是一座大寶頂,園寢內以松樹為主。1927年以後,黃花山為“群雄聚義”之所,理親王園寢逐漸被盜賣一空,石碑也於1971年被毀。1985年,二王陵僅剩牆基。
據歷史記載,理親王允礽是康熙第二子,為孝誠仁皇后所生。康熙二十九年皇帝在親征噶爾丹的歸途中生病,十分想念他,招至行宮。允礽侍疾時毫無憂色,康熙因此認為他無忠君愛父之念。不久,皇十八子允衸病死,允礽無動於衷,加深了康熙對他的不滿。康熙將其兩立兩廢。雍正繼位後,將允礽遷居京城北郊的鄭家莊。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允礽死於幽所。
和碩裕親王———順治二子“大王陵”氣勢磅礴丹陛石下落不明
和碩裕親王福全功德碑
和碩裕親王福全:生於順治十年十月十七,康熙六年封為裕親王,卒於康熙四十二年。
和碩裕親王福全園寢位於理親王園寢西300米處,是黃花山下諸王園寢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處,當地人稱之為“大王陵”。
中午,記者一行人進入和碩裕親王福全園寢,空寂的地面上映入眼帘的是那塊高聳入雲的巨大石碑,幾米開外就能感受到它的威嚴氣勢。走近碑身仔細觀察,發現前後兩面四框印刻著浮雕雲龍火珠,盤旋龍為威武的五爪龍,陽面碑文為滿、漢合璧,據稱共有467個漢字。蔡老師曾親自測量過石碑的身高,全長449厘米,寬32厘米,厚57厘米。碑身下為一巨鰲獸像,全長365厘米,寬149厘米,鰲頭氣勢磅礴。鰲下水盤原先由三塊石料雕成,現在只剩中間一塊。
石碑周圍沒有保留什麼其他東西,地宮原貌也基本無存,原地宮入口處已被鄉民用於儲水。當地村民說,原先園寢南端有一座石橋,過橋為碑樓和東西朝房。前行有宮門三座、享殿五間、後應琉璃門、明樓、寶頂等建築。在1995年文物普查中,在享殿遺址前還保留有一塊丹陛石,圖案為二龍戲珠,滿布雲紋,下部為海水江岸,四周環以蔓草花邊。雕刻精美,堪為石雕中的佳作。但近年來此處普查,丹陛石已不存在。
史料記載,福全為順治第二子。他年幼時,順治帝問他志向,他說“願為賢王”。太皇太后晚年,他同康熙一起侍奉“殊勞苦”。康熙二十七年,清廷決定兩路反擊噶爾丹,出古北口一路,以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在赤峰與厄魯特兵激戰,大獲全勝,受到康熙帝的嘉獎。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故。康熙與福全之間,既是君臣關係,又是兄弟關係,且年齡相仿,感情極深。福全死時,康熙正在塞外巡視,聽到噩耗後,火速趕往京師,親臨裕親王府奠酒舉哀。謚曰“憲”。
和碩榮親王———順治四子皇子百餘日夭折建墓早於清東陵
和碩榮親王: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卒於十五年正月二十四,逝後追封和碩榮親王,在清朝宗室十二等封爵中為頭等爵位。
在探訪和碩榮親王園寢之前,記者先行來到天津薊縣文保所,因為獨樂寺內保管著從和碩榮親王地宮出土的石碑。這塊用料上等的漢白玉潔白無瑕,石碑上清晰地刻有“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榮親王既然是順治的第四子,為什麼在隨葬石碑上卻刻為“朕第一子”呢?原來,順治八子之中,唯有榮親王為皇貴妃董鄂氏所生,相傳順治與董鄂妃感情甚篤,所以“子以母貴”,和碩榮親王百天封王,並成為順治心中的“第一子”。民間傳說當年順治有意將他立為太子,因此,民間將其園寢又稱為“太子陵”。這塊漢白玉石碑實際上是證明了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
冒著毛毛細雨,行駛在燕山深處的泥濘小道上,記者終於來到薊縣東北部的孫各莊滿族鄉,這裡地處京哈公路一側,與遵化境內的清東陵遙遙相望。榮親王園寢位於黃花山整組王爺園寢的最東側,據考證和碩榮親王園寢比清東陵還早三年,陵址坐北朝南,東西寬約50米,南北長約110米,建有地宮三間,享殿三間,四周環山,極其符合中國“背山朝山”風水學說。現地宮已遭破壞,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漢白玉石碑。該園寢的規模比福全園寢略小一些。
雖然這個皇子出生僅一百餘天就夭折了,但因其下葬時間、下葬方位不能讓順治滿意,受其牽連的大臣卻為數不少。據薊縣文保所蔡習軍介紹,由於滿文字譯不同,和碩榮親王下葬的時間被搞錯了,順治大怒,誅殺兩名大臣。康熙初年,舊事重提,當時德國傳教士欽天監的湯若望也因此事而被降級罰薪。
純親王隆禧——順治七子民居蓋隆禧園寢功德碑進農家院
純親王隆禧:純親王是順治第七子。順治皇帝有八個皇子,八子鈞早殤,所以皇七子隆禧就成了最小的兒子。隆禧生於順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十五歲被封為純親王,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死,年僅十九歲,諡號“靖”。
在薊縣下營鎮雜錯的民居院落間,藏著純靖親王隆禧的功德碑。無論規模還是氣派,這座碑都比和碩榮親王和裕憲親王的小了不少。但它的水盤是存留下的四座功德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漢白玉幾乎沒有缺損,四角還能清楚地看到雕琢精細的魚、鰲、蝦、蟹,四種動物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盤龍俯首於碑上。
隆禧園寢上現已蓋起了民房,除了一座石碑,其他已面目全非。一位中年人走上來,他的家就在這座碑旁的院子裡。他告訴記者,自己姓方,這周邊很多人都姓方。
蔡習軍說,史料記載,為純靖親王看守園寢的人家姓方,他們從內務府領取俸祿。記者發現,附近的不少民房都是用漢白玉石蓋的。據蔡習軍分析,清朝滅亡後,也沒人守護了,園寢被盜,漢白玉石塊亂七八糟地堆在周邊,成了百姓蓋房的“好東西”。如今,如何保護這些遺留下來的漢白玉構件,成了頗讓人傷腦筋的問題。
直郡王允褆——康熙長子園寢曾作防空洞守寢後代拾遺骨
直郡王允褆:
允褆為康熙長子,他的生母是惠妃,生於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十四,聰明幹練,文武全才。傳說他曾用巫術陷害允礽以至允礽被廢,後被允祉告發而被革去王爵,幽禁在自己府內達二十六年之久。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死於幽所。
薊縣下營鎮石頭營村里流傳著“聶大爺埋達摩蘇王遺骨”的故事。達摩蘇王,就是直郡王允褆,當地百姓叫他達摩蘇王,也叫神力王,因為他力大無比,傳說打過蟒蛇。聶大爺叫聶廣田,今年80歲,是直郡王守寢人聶家的後代。
直郡王園寢規制較低,布瓦蓋頂,不建碑亭。直郡王沒有碑,但他的園寢並不難找。在一大片莊稼地的中間有一塊幾十平方米的空地,蔡習軍告訴記者,這就是直郡王的園寢。“因為墓上的灰土深,沒法種莊稼,剛好就被露出來。”和其他親王的園寢比,這塊地方明顯小了很多。蔡習軍說,恂郡王斃逝時,直郡王貝子品級的園寢還擴建了一次。當地村民說,園寢內有地宮,“文革”期間曾被民兵打開,作為防空洞使用。
聶大爺埋“達摩蘇王遺骨”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他記得,有一天來了一堆人,連砍再扒,把園寢打開了,遺骨被扔出來,散落在周圍。聶大爺是守寢家的第四代,他用濃濃的薊縣話說:“我當時瞅著忒不夠意思,咋能這樣對待死去的人呢?”於是,當年四十多歲的聶大爺,就把直郡王允褆的遺骨一塊一塊地撿了起來,裝了滿滿一背簍。後來,老人把遺骨埋在了山的北麓。聶大爺的孫女說,老人平時不愛念叨這些事,只是偶爾說起“原來家裡連皇上給的茶壺茶碗都有”,他有空還愛在這片空地周圍默默地溜達,也沒什麼表情。不過,聶大爺的兩個孫子都考上了大學,提起這事,村民們都說是聶大爺當年拾遺骨積了德。
恂郡王允禵———康熙十四子
碑側“五爪生龍”石雕絕無僅有
恂郡王允禵:恂郡王允禵是康熙第十四子,其生母是孝恭仁皇后,與雍正皇帝是同母弟兄。允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康熙五十七年被授予撫遠大將軍,駐師西寧。胤禛繼位後,立即把允禵從前線調回,令其去看守皇父景陵,後來又將他拘禁在壽皇殿。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諡號“勤”。
“雍正改詔”一直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康熙皇帝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雍正即位後,又將允禵拘禁。因為這個傳說,十四阿哥允禵就成為人們心中一位神秘的歷史人物。
恂郡王允禵的園寢坐落在下營鎮,是黃花山下六座皇家園寢中最西邊的一座,地面建築已毀,地宮也於解放前被盜掘一空,但保存下來兩座石碑,一座是功德碑,碑身高4米多,寬1米多,前、後浮雕雲龍火珠,最為奇特的是碑身兩側各雕刻一條五爪生龍,這不僅在六座王爺園寢中僅此一例,就是在整個東陵地區也是絕無僅有。碑下有巨鰲,全長2米多,寬1米多,頭高近1米半,鰲下水盤分別可見魚、鱉、蝦、蟹。另一座是弘明碑,在功德碑左方,碑身高3米多,寬1米,石碑周圍散落著大量雕刻精美的券門石。
歷史中有記載,康熙帝對允禵極為讚賞,曾對眾大臣說:“大將軍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允禵繼承皇位的呼聲很高,在謀奪皇位的鬥爭中,他是胤禛的勁敵。
當地百姓習慣稱恂郡王為十四阿哥,他的故事也是流傳最多的。在下營鎮石頭營村土生土長了78年的劉福信大爺家就是為恂郡王守寢的,他告訴記者,十四阿哥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大排行二十三,所以很多人叫他二十三太王。“現在你還能看見耍的中幡上畫著二十三太王。”劉大爺告訴記者,“不過,這么些年破壞得太多了,我記事的時候,那寢園周圍還有紅牆呢。”
和珅曾在薊縣修大型墓群
和珅:和珅,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乾隆三十四年,20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嘉慶即位後,下詔宣布了和珅二十二條罪狀。乾隆逝世半個月後,他在獄中懸樑自盡。
大貪官和珅在歷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清乾隆年間,他做到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他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了巨大的墳墓,民間稱之為“和陵”。
據薊縣文保所研究員蔡習軍介紹,和珅沒有來得及“住”進陵墓就被新君賜死,陵墓也被毀壞,他的屍首也沒有葬在薊縣。據傳,薊縣確有一處和家墳,它的位置在薊縣官莊,是一處有著上百座古墓的清代家族墓葬群,盜墓者曾在墓中發掘出大批瑪瑙、瓷器。據歷史記載,和珅被嘉慶處死後,和珅後人不敢讓他享用和珅墓,墓中只安葬了他的兒子豐紳殷德。現在薊縣的和珅墓已被水庫所淹沒,原先墓地中的兩座漢白玉石獅子也被文物保護部門“搬”至獨樂寺門口。
穆馬莊村是傅恆家族墓地
傅恆:傅恆是乾隆皇帝第一個皇后孝賢皇后的弟弟,曾任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右侍郎、軍機處行走等職。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對緬甸用兵,傅恆請纓,初戰告捷。乾隆三十五年三月傅恆染病返京,七月病逝,享年不到50歲,諡號“文忠”。
薊縣的馬伸橋鎮穆馬莊村是官方認定的傅恆家族的墓地。歷史上的傅恆是乾隆皇帝最得寵的大臣之一,時任上書房大臣、統兵大帥,為皇后富察氏的親弟弟。傅恆少年得志,文韜武略,權傾朝野,成為無數人仰慕的輔相,其子福康安更是深得乾隆寵信。
記者一行冒著大雨來到穆馬莊村口,見到村口保存完好的一座石橋———“神道橋”,又名“風水橋”。橋上的花崗石、羅漢欄桿彰顯當年傅氏家族的顯赫,橋下流水涓涓仿佛向世人講述著塵封已久的歷史。村內多處地宮石門和地宮棺床石板等遺蹟輪廓還在。一個小賣部門前的幾塊雕刻著梵文的石刻構件,據說也是從傅恆墓中出土的。
“現在傅恆墓已蕩然無存,地面建築被穆馬莊村所覆蓋。”蔡習軍介紹說,原先整個傅恆墓坐北朝南,家族墓地分四個門,傅恆墓位置居中,占地70畝,分獨立的朝房、宮門等。據說,墓中埋葬的是他和夫人那拉氏。家族墓東面是傅恆三子福康安墓,占地40畝,稱為東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